APP下载

世界不忘挖井人
——兵马俑发现者杨志发、韩秀梅夫妇的九十年代

2021-11-22韩勋蔺安兴

金秋 2021年15期
关键词:老杨兵马俑奇迹

※文/韩勋 蔺安兴

临潼城东十几里的西杨村挖出了兵马俑。47年来,世界看兵马俑,兵马俑也睁大眼睛看世界,8千名武士俑记得中国外国千万张脸,听见他们在西杨村旧址上说的每一句话。

法国总统希拉克说,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去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来过中国。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说,第十五届国际古迹遗址大会在西安举行,是因为这里有个震惊全世界的最重要的考古发现秦兵马俑以及没有开发的秦始皇陵。这个众多文物的储藏地,对国际文物界一直具有难以抵抗的魅力,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对杨志发说,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发现奇迹,你能发现秦兵马俑这个人类最壮观的古老文化奇迹,真是幸运!我诚挚地祝贺你。

杨志发,就是1974年打井时一䦆头挖出奇迹的人,那一年他36岁,年富力强,正是家里的顶梁柱角色。所以很多人关注他并悄悄打听的是,这位功臣从奇迹中得到了多大的报答?网上传言,他是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国内导游队伍流言称:他八个保镖一座别墅。

2021年3月,我到功臣家采访,83岁的杨志发朝诸多不实之词摆了摆手,“人嘴管不住,由他们说去,我还是我。”如今他每月领取养老补贴、参军参战补贴等共300多元,家里主要经济来源在老伴儿的工资卡里。老杨当过6年兵,老伴儿韩秀梅是退休小学老师,每月4000多元。

夫妇俩在自家门口

我也问他发现奇迹后得到的报答,他说有的。1974年3月29日挖出兵马俑残片,装了三架子车。第二天他和6名妇女把残片拉到临潼县文化馆(当年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合三为一),负责考古的赵康民打了收条,老杨从财务上领取了30元。回来把钱交到生产队,队上给他们几个人每人多记了5个工分。10个工分为一个劳动日,当年一个劳动日值两毛六分。5个工分一毛三,这就是经济方面给他的报答了。

顺便说一句,老杨从残片中得了一毛三,敬业的赵康民把残片拼接后得到两尊秦代武士俑,遮遮掩掩怕上级知晓,怕戴上复古复辟的帽子。但既然是奇迹,自有另一个奇人相帮——新华社记者、临潼人蔺安稳当年回家探亲,恰好他的夫人在县图书馆工作,所以他有缘看到了最早出土的两尊武士俑。回到北京,他在内参上发表了临潼发现秦代文物的消息,惊动中央领导。从此,中央、陕西省层面才知道了兵马俑,才有了中央政策、资金的支持,有了兵马俑的全面开发保护。

其实最珍贵的报答,最感到欣慰的,老杨说,是国内国外人民对他的感谢和惦念,这就要说到1996年了。这一年元旦,上海电视台发起的“上海市民最想见的10个人”活动结束,老杨当选,受邀赴上海参加节目,是和老伴儿韩秀梅一起去的。据韩秀梅回忆,上海市民最想见的人还有当年电视剧《渴望》中沪生父亲的扮演者蓝天野,当红歌手杭天琪等。老杨是几千里外陕西一个农民,上海市民对他应该是怀有一种好奇和仰慕。

在上海电视台节目录制现场,老杨受到市民代表的热烈欢迎,并受邀给他们签名。老杨讲述挖掘兵马俑经历之后,我想肯定有市民代表问他如今还干农活不、每月收入有多少等等。老杨坦荡,当然会如实回答:现在天天在兵马俑博物馆上班,正月初一也不得休息,每月领300元,云云。

上班?1996年每月领300元?咋回事?这就要先说回1995年了。那一年夏天,秦兵马俑博物馆二号坑大厅二楼辟出了一间旅游品商店,商店经理响应游客想见见奇迹发现人的愿望,联系了打井人杨志发。此时老杨正在放羊,日渐红火的兵马俑博物馆好像与他没有啥关系。老杨来上班,经理为他制作了“世界八大奇迹发现人”铭牌,从此他胸前挂上了博物馆出入证,可以随时进出他以前的家园了。以前他手握锄头,现在手握笔杆,专为游客签名,每月工资300元,远远超过当年韩秀梅当老师的工资。

上海人民没有忘记挖井人,北京人也没有忘记。1998年9月,老杨夫妇受央视《欢聚一堂》节目组邀请,第一次来到首都参加节目录制,主持人李咏、特邀嘉宾沈殿霞与他们夫妻俩谈笑甚欢,电视观众也从他们那里得到了更多的兵马俑信息。

1998年9月,夫妇俩在央视接受采访

韩秀梅教龄35年,工作数次调动,其中多半时间在外地小学上班,顶多一个礼拜回一次家。所以大部分时间里,两个老人和两个孩子的饭由老杨做。老杨很自豪地对我说:我的馍蒸得好,包子饺子也行,炒菜也行,只是不会擀面条。当时陕西有个男人的专用名词叫一头沉,即男人在单位工厂上班,老婆在农村“沉”着,干农活。沉,也有比双职工经济负担沉重的意味。老杨反过来,自己在农村沉了几十年,我猜想他心里或多或少有点儿不踏实,所以当年谈恋爱时,他几次对韩秀梅说:不论你啥时候说个不干了,咱立马离婚。

老杨比老伴儿大8岁,是老杨的嫂子介绍两人认识的,这是1961年的事。当时老杨在部队当兵,回家探亲,匆匆与韩秀梅见面,两人匆匆点头,都觉得对方还不错。韩秀梅正在学校读初中,拿老杨现在的话说,“那时她还是个娃么。”

1 9 6 5年,老杨退伍回到家园,在兵马俑头顶上种麦种玉米,曾经当过生产队长、民兵连长。1966年,韩秀梅从渭南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华阴县当了老师。这样一看,两人1967年春节结婚正是时候,不好再拖了。

转眼到了1974年老杨发现兵马俑,他们的女儿已经6岁,儿子3岁。一䦆头挖出兵马俑,对全世界来说是奇迹,对西杨村村民来说不是啥好事,没有沾上奇迹的光。刚挖出武士俑残片那天晚上,就有几个老人拿着香蜡纸表来找老杨,埋怨他摧毁了地下的瓦神庙,坏了风水,要赶紧烧香赔罪哩。接下来,国家决定开发秦兵马俑遗址,越勘探规模越大,最终决定西杨村整体拆迁,给博物馆腾地方。祖宅难舍,一些村民不愿意搬迁,又把怨气出在老杨身上:如果不是你那一䦆头,咱的日子安安生生,现在倒好,老祖宗留下的庄基都毁在你手里了。

发现奇迹的人,在奇迹发生地却起码有20多年抬不起头。美国总统克林顿不知就里,他于1998年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时,被中国武士的宏大阵仗震撼,提出要与奇迹发现人见个面。幸亏村子离博物馆很近,工作人员很快把老杨找来。总统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院,当过律师,对考古应该是个外行,所以对老杨毕恭毕敬,先是向他介绍了自己的夫人希拉里、女儿切尔西,又请他给自己签个名,像个追星族似的。回到美国,克林顿给老杨写了封信:“亲爱的杨志发先生:非常感谢你的那本书——我们全家感谢你的关怀,并带给你最好的祝愿。”

美国总统高看老杨一眼,后者在村里的地位稍微抬升了一些。实际上把他高看一眼与他合影请他签名的人很多,包括挪威首相、墨西哥总统、希腊总统等。高看,源自对中华历史的高看与尊重。实际上除了法国总统希拉克是历史学者外,其他来过兵马俑的国家领导人对秦代对中华民族的了解都不太多,他们跟千万中外游客一样,不是来考证历史,而是观摩历史的一个断面,感受秦军武士的雄浑气概。国家首脑也好,普通游客也好,凡是来临潼瞻仰兵马俑的,都是发自对中华文明的景仰。

很多游客念念不忘奇迹发现人。1996年秋天,日本德岛县一个旅游团来兵马俑参观,请老杨签名留念。其中一个叫森正见的老人心潮难平,特邀老杨去日本访问,让更多的日本人了解中国,了解兵马俑的发掘过程,一应费用由日方承担。访问于1997年3月成行,老杨受到贵宾礼遇:在德岛港口看到举着中国国旗的欢迎队伍,参加了欢迎晚宴,与县府官员会面,在两场集会上作了报告,接受了电视台、报刊记者的采访。五天活动结束,森正见仍然觉得没有尽兴,又请中国客人在他家住了两天,尽到了地主之谊。

从1995年到2010年,老杨在签名岗位上了16年班,起码为100多万游客签了名,100多万游客可以从“杨志发”三个字里找回参观世界奇迹的记忆。最多时一天签名400多次,最忙时一个钟头不抬头,“颈椎疼,腰间盘也犯了”,他回忆当年时这样对我说。

韩秀梅于2 0 0 1年退休,正式接管了做饭料理家务的活路。老杨今年83岁,韩秀梅75岁,老两口身体精神都还不错,跟儿子杨建斌住在一起。建斌中专毕业后在陕西标准缝纫机厂上班,后下岗,在外打过工,前几年在自家开了个农家乐,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不景气,目前主要在家辅助父亲接待游客。

住房当然也不是别墅,但是从城里人眼中看也跟别墅差不多,上下两层,300平方米,是拆迁后按照统一图纸修建的,各家自由选择样式,自己修建,全部落成后起名“秦俑村”。

老杨家一楼客厅大概有40平米,布置为展厅格局,四面墙上贴满相关图片、报刊剪贴,还有书法字画,都与奇迹发现相关。当年老杨挖井用的䦆头,特意镶嵌在巨大的玻璃框内。虽说老杨不在兵马俑博物馆上班了,但每天来他家参观的游客都在两拨以上,十几二十几个人,最多的一天来了7拨游客。我去采访那天,见到来自山东的5位游客,由建斌负责接待讲解。5位游客拍照询问,与老杨夫妇合了影,也买了宣传画册,老杨为他们签了名。

中午在隔壁农家乐吃饭,我问建斌,你妈咋没来?建斌说她在家里守候,恐怕随时会有游客来。结果是我们吃完饭回到客厅,刚好碰见第二拨游客,七八个人,韩秀梅正在为他们讲解。

夫妇俩在兵马俑广场

客厅墙上显著位置,是他书写的横幅“人生高兴就长寿”,字迹里满满都是自信和乐观。这七个字概括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内含朴素哲理。如有来访者对这七个字喝彩,他便高高兴兴提笔为认同他的人书写一幅,签上名,盖上他的章子。提笔写毛笔字,便是他老年生活的一个剪影。

采访那天我们说东说西说得高兴,一高兴中午吃饭他自斟自饮竟然喝了三四两白酒。酒酣之际,老杨透露了两个消息,一个在发现奇迹之后,另外几个村民在老杨那口井南边不远处也打了一口井,打成出水了,这无异于大旱之年下了一场好雨。但是出水不久政府就决定开发兵马俑,村民只好将其填埋了。

第二个消息发生在发现奇迹之前,也是打井,在村里另外一个地方,不幸发生塌方,把老杨埋在里面。井口村民顿时慌了,一边全力营救,一边派人回村叫韩秀梅:“快去快去,井塌了,志发不行了!”韩秀梅提着心跑到井旁,却见丈夫站在井口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土。韩秀梅说了一句“没事?没事就好!”

咋能出事?埋藏世界奇迹的那口井,还在等他那一䦆头呢!

猜你喜欢

老杨兵马俑奇迹
诗的惊讶、神秘或奇迹
老杨的那片红果园
兵马俑修复:为你,千千万万遍
中国出土2100年前的迷你兵马俑
社会版(五)
老杨
什么构成了奇迹
挖“兵马俑”
识破
奇迹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