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家两代35年“红船”情

2021-11-22浙江正裕

金秋 2021年15期
关键词:嘉兴南湖讲解员

※文/浙江·正裕

嘉兴南湖“红船”,见证了100年前开天辟地大事件,中国共产党从这里扬帆起航。在嘉兴,有一个特别家庭,一家三口和红船有深厚的情缘,其中母女都是南湖革命纪念馆“红船”金牌讲解员,父亲曾是红船守护人,还曾有个外号——“岛主”。35年间,三口之家情系红船,向游客和路人讲解传导红船精神,并收获幸福满满……

父母先后入职红色景区

2021年3月10日,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金牌讲解员张一正带着讲解团队操练。“今年正值建党100周年,预计会有非常多的团体来到南湖景区和纪念馆,这段时间都在修炼内功,摩拳擦掌,为接待做好准备。”张一汗流喘喘地说。张一是谁?熟悉的人都知道,她是南湖革命景区老员工,也是景区有功之臣张新志夫妇的女儿。“我的记忆都和南湖有关,照片有三分之二都是在南湖红船旁拍摄的。”张一轻轻拨动手机相册,一张张老照片,见证了这个家庭的红船情缘。

时间追溯至1 9 8 4年。最先与红船结缘的是张一的母亲徐金巧。徐金巧到南湖革命纪念馆工作前,是嘉兴市京剧院当家花旦。1984年,京剧团解体,当时26岁的徐金巧已有一定名气,省内外多个剧团向她抛来橄榄枝,她婉言谢绝,选择应聘到了南湖革命纪念馆。从一名京剧演员到一名讲解员,她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妈特别能吃苦!”是张一对母亲的印象。“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我,每天还挤出时间去学习。”张一笑道。

张新志比徐金巧晚一年到南湖革命纪念馆工作。作为文保工作者的他,主要负责岛上园林绿化、红船的维修保护。从1985年到2018年,一待就是33年。张新志说,他熟悉岛上的一草一木,就算闭着眼睛掉到水里,游上来也知道是哪里。岛上的角角落落他了如指掌,包括岛上的流浪猫,他都十分熟悉,因而他被人亲切地称为“岛主”。

关于建党和“红船”那段历史,张新志熟烂于心。时光倒回至1921年,那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7月30日,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会场,会议被迫中断。后来在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建议下,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王会悟是浙江嘉兴人,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到新思想、新文化影响,想法独立,做事果断。张新志说,他们曾向晚年的王会悟求证,当年代表们采纳她的建议,同时考虑到嘉兴距离上海不远,乘火车可以当天来回,既能满足一天内结束会议需要,并且在南湖租一条游船,代表们以游客身份作掩护,在船上开会也十分隐蔽。8月2日和3日,一大代表在王会悟带领下分两批乘坐火车抵达嘉兴。

“代表们从嘉兴狮子汇码头上拖梢船,到湖心岛后驳到游船上。”开会地点在距湖心岛200米的湖中央,为掩人耳目,还准备了麻将牌,如有船靠近就假装打麻将,王会悟在船头放哨。就在那艘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一艘普通游船从此登上历史舞台,成了中国著名的红船。现在停在南湖上的这艘船,是一艘单夹弄船,长16米、宽3米,船壳呈黄褐色,船后还拖着一只小拖梢船,用于摆渡客人。张新志说,由于年代久远,早已找不到当年举行会议的那艘船。“为还原历史,这艘船是据董必武、王会悟等同志回忆和相关史料记载,于1959年仿制重造的。”广西运来的老杉木,江苏请来最好的雕花师傅,橹、槁、藤床、梅花桩,一遍遍细致打磨、精雕细琢才打造了这艘红船。

“红船医生”

“一般的木质船很难保存这么多年,但南湖红船不一样,这是我们的‘国船’、母亲船,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她保护好。”张新志说。1985年他入职南湖革命纪念馆,后担任纪念馆陈列文保部副主任,一直负责红船的维修保护等工作,这也是他最重要的任务。张新志到纪念馆上班第一天,师傅说把红船交给他守护。“虽然知道担子很重,但却特别自豪和振奋。”然而,守护红船的艰辛和挑战,远远超过张新志的预期与想象。湖心岛四周环水,冬天寒风刺骨,寒气逼人;夏天,酷暑难耐,热气腾腾……无论天气如何变化,张新志都一直坚守在红船旁。每到冬季,湖心岛上的张新志总是穿着厚重的工作服,脸上皮肤虽有些干裂,精神却显得十分充沛。细心的人发现,张新志走路时,腰有些驼,走路时偶尔会趔趄一下,上台阶时格外小心。

同事和家人清楚,这病根是张新志多年来一股“拼劲”落下的。南湖没建水闸前,一到夏天就发大水,为了让游客如愿瞻仰红船,张新志和同事一起填沙包、铺跳板。妻子徐金巧说,20多年前,一天夜晚8点多,女儿正发高烧,他从电视里得知台风要来,便立马赶往南湖景区,带头跳入湖中,死劲拽牢红船,用绳索加固。更惊险的一次是2006年“七一”前夕,因强台风袭击嘉兴,张新志和同事7天7夜不离岛,守护红船,每天就吃泡面。女儿张一忘不了,2010年春节下大雪,父亲脱下衣服跳入冰冷的湖中,为红船清理积雪,并将倾斜的拖梢船扶正,回到岸上,身体冻得僵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新志不仅练就一副“火眼金睛”,而且对天气格外敏感。一旦遇到恶劣天气,他如同条件反射一般,就给值班人员打电话或者索性赶过来,他笑道,“这已经成了职业病。”

对于张新志而言,更艰苦和考验的,是那每天如同照顾新生婴儿一般的细致呵护“红船”。红船每年都必须拆开上油保养。“日晒雨淋,红船长年浸在水里易腐烂,所以两年一大修,一年一小修。”从琢磨方案到木材挑选再到拆卸清洗、维修破损……每次维修,张新志和同事都需要将船上1000多个大小零件小心翼翼拆下来清洗晒干,再上七八遍桐油,确保油渗透进去才能防腐防蛀,船底送造船厂保养。每次都要花费很大功夫。“修红船要在露天暴晒。为了符合技术水准,我们在酷暑时节的正午,一遍一遍地重刷桐油,常常挥汗如雨。”张新志感慨。每年历时50天左右的修补养护,是红船焕然一新的时候,也是张新志“脱一层皮”的时候……三十多年来,从曾经的“门外汉”到令人敬佩的“红船医生”,张新志和同事们不断创新维修技术,结合现代和传统工艺,实现“修旧如旧”。徒弟李少敏赞叹:“师傅手把手地教我,如今我对红船所有部件都十分了解,一眼就可以看出哪块木板是否变形、哪块木板要重新上漆、哪个零件需要更换。”

“红船是我们的宝贝,只要我在岗一天,就要守护好一天。”每天早晨8点,张新志准时出现在南湖老渡口,登上船头,与同事一起向湖心岛驶去,开始一天的忙碌。他步履匆匆,径直走到红船前反复打量,审视每一个细节——红船是否偏离位置、船体是否有损坏、船舱卫生是否整洁。这样的习惯他30多年如一日,“只有没有任何问题,我才放心离开。”张新志说最怕恶劣天气,大雪天,要时刻观察雪情,及时清理积雪;台风季节要根据风向移位,把船转移到避风港,用绳子、铁锚加固。他还要每天在岛上转悠,观察古建筑、古树名木有没有“毛病”,“南湖革命纪念馆是国家级文保单位,丝毫马虎不得。”

景区同事赞美:“张新志风里来雨里去,对待‘红船’就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正是这样的执著,他被景区喻为顶呱呱的“红船医生”,获评省劳动模范,“最美浙江人物”,入选“中国好人”榜。2018年11月,张新志光荣退休。退休前一天,他走到红船旁,先环视一圈再进入船内,里里外外、角角落落仔细巡视一番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此后,他还常带客人、朋友到红船边讲故事。“跑到哪里,我都会说,我是南湖修红船的。小船上诞生了大党,红船精神引领中国。守护红船是多么荣耀的事啊!”由于夫妻俩同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工作,越是节假日,越是忙碌。张一从小就跟在爸爸妈妈身边,耳濡目染之下,也对南湖、红船产生了深厚情感。

母女双双成为金牌讲解

徐金巧作为嘉兴南湖革命景区第一代讲解员,从26岁干到56岁退休,整整30年,可以说把青春年华都奉献给南湖了。“做讲解员其实不易,必须得吃苦耐劳,大夏天晒太阳,冬天不能戴手套,没有节假日,但我觉得这份工作挺光荣的。”一次次红船旁的讲解,不仅是锻炼的机会,更是一次次心灵的洗礼。

时隔多年,徐金巧依然清楚记得,一次上海盲人旅游团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听着她讲解的同时,用手抚摸着红船许多角落,连连赞叹:“共产党真了不起啊!”“那一刻,我更加认识到红船在世人心目中的分量,更感觉到作为一名红船讲解员的责任。”说起当时的情景,徐金巧仍显激动。正是这样一次次经历,让徐金巧更加努力,不断超越自我,“不同的对象,就要采取不同的个性化方式讲解。我还创新形式,带着徒弟们将讲解内容编成板书、表演唱。”2005年,她更是将“红船精神”融入宣讲,向前来瞻仰红船的人们讲述更为深刻的红船故事。徐金巧成了南湖景区数一数二的红船“金牌讲解”,并带出不少优秀徒弟。她先后获嘉兴、浙江、国家三级优秀讲解员。

“我在红船边长大,听着父母的红船故事长大,我也要成为一位红船人。”上大二那年,张一光荣入党。2009年大学毕业,她悄悄瞒着父母报考南湖景区讲解员。“高兴的是我有幸被录取了。”从此,父母亲便成了她的良师益友。一家三口聊天话题,时常与红船有关。“要这样转过来,这样转,然后再这样讲。丁字步,很端庄,大气。手腕再松点,眼神要交流的。”正在给张一调整讲解技巧和仪态的正是她的母亲徐金巧。

许多来岛上的游客总会有各式各样的问题,有时候遇到不懂的事,张一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向父亲请教。张新志退休后,把传承和守护“红船”的使命交给女儿,父亲叮嘱:“今后你要以岛为家,以馆为家。”这句话,张一铭记心头。讲解员不仅是体力活,更是脑力活。一天要带两三个团,凌晨4点就要去接待,要走20000步以上,近10公里路,回到家身体累得散架了。没有周末、节假日,即便有时间,也是去翻阅书籍,积累知识。为了游客“南湖的水容量有多少?最深处几米?”等“刁钻”问题,她到处找资料,到相关部门求证。“成为一名讲解员,自己才真正理解父母对红船的热爱和执着。”张一说,每每遇到困难或情绪低落,父母总是给了她不断进取的动力。母亲经常和女儿“切磋”:“每个历史人物照片背后有怎样的故事”“讲解时面部表情如何保持微笑”“口红颜色如何和服装保持协调”等……

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十九大精神……言简意赅的话语,深入浅出的介绍,参观人员被张一生动的讲解深深吸引。讲解中,游客不时提问,她总是应付自如,对答如流。讲解员的工作看似重复单一,要讲好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张一说,每一批参观人员都是一张新的考卷,又都是不留情面的考官,讲解不仅要求“专”,而且还要“博”,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在讲解中更加从容。张一觉得,一个出色的讲解员应该是“研究型”的。买书“啃书”成为她的一大爱好,在张一办公桌、床头边,堆满了一摞摞红色革命书籍。

并非科班出身的张一,学的是音乐专业。虽然从小耳濡目染让她很快适应了工作,但是如何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在参观中真正去接受和感悟,她想方设法用既好听又易懂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张一创新讲解模式,根据参观团队的特点和需求讲解,她管这种方式叫因人施“讲”。一次,张一接待了一个音协专家团队,在去湖心岛的游船上,张一发现整个团队气氛还没调动起来。她观察片刻,灵机一动,何不结合本地特色给他们讲解呢?随后,张一即兴唱了首《南湖采菱歌》,一下子吸引了整支团队的兴趣,也迅速拉近双方距离。最后整个讲解过程非常愉快,也带给参观人员不一样的红色之旅。团队负责人对张一赞赏有加,谢谢她带来一场不一样的红色体验。

什么是人生价值?在讲解员岗位上,张一有着深刻体会。2019年的一天,一位近90岁的老红军坐在轮椅上仔细聆听着党的光辉历史和奋斗足迹,遥望着错落有致的风景,神情肃穆。过去的这一幕,时常在张一脑海里回放。这位老人是张一接待的一名游客,她忘不了老人回忆峥嵘岁月时的真挚情感,老人激动地说:“我年纪大了,最大的心愿就是来到南湖,再亲眼看一看红船,再次了解我党的伟大!”这位老红军的言行让张一非常动容。

在张一曾经接待过的一个夕阳红团里,这些平均年龄在80岁左右的老人,从湖心岛前往南湖革命纪念馆途中,在等待摆渡船的时候,几位老人聊起了退休后的幸福生活,最后他们发出感叹说:“我们中国共产党真的伟大。”很少在讲解过程中唱歌的张一,情不自禁为这群老年人唱了一曲《祝你平安》,老人们纷纷向她坚起了大拇指。

母亲徐金巧退休后,因为闲不住,她和一帮“小姐妹”又活跃在嘉兴志愿者艺术团队,开启了为地方红色文化宣传助力的生活新篇章。张新志也时常会到红船旁转转,徒弟遇到什么困难会及时向他请教。在嘉兴,他们一家三口,被外界亲切称为“红船家庭”。母女俩先后为多位国家领导人讲解过“红船精神”,屡获好评。2019年,张一参加全国首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面对高手如云,她不负众望冲入决赛,最后获得专业组优秀讲解员称号,并获“浙江省五四青年奖”。张一还先后荣获浙江省优秀讲解员、“嘉兴好人”“浙江好人”等荣誉。2020年4月,张一喜诞爱女,成为一名新妈妈。“这个‘七一’不能奋战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和大家一起干了,多少有些遗憾。”但张一深知这份沉淀后,身上的担子和责任更重了,“以前父母给我树榜样,现在我要为孩子树榜样!”2021年春节过完,张一把未满周岁的孩子交给婆婆,自己投入到紧张工作中。于是也有了开头的一幕。

张新志的“红船家庭”不仅收获荣誉多多,更是幸福满满。2020年张新志家庭获“全国最美家庭”。“今天父母将讲好‘红船故事’的‘接力棒’传到我的手中,我定加倍努力,做一个问不倒的讲解员,将红船精神向全国甚至世界传播好!”张一说。

猜你喜欢

嘉兴南湖讲解员
南湖之春
博物馆当讲解员
怎样当好讲解员
南湖的船
在南湖,我画下幸福时光
红船:从嘉兴驶到金水桥
嘉兴瑞节耀汗青
我当小小讲解员
浙江嘉兴卷
南湖早春(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