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腔旦角表演艺术

2021-11-22

新疆艺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台步旦角秦腔

□ 田 香

秦腔是发源流传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极具代表性的戏曲种类。根据秦腔的角色能够分成生、旦、净、丑这几个行当,而旦角是秦腔中极具代表性的行当,凭借俊美的扮相以及甜美的嗓音,得到了观众的关注和喜爱。秦腔旦角拥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特点也各不相同,丰富了秦腔旦角表演,也增强了秦腔艺术的韵味。

秦腔旦角表演

要促进秦腔旦角表演艺术的提升,就要提研究旦角表演艺术特征以及技巧方法的,突出秦腔的地域特色,彰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秦腔是戏曲艺术,历史悠久,富有了戏曲艺术韵味。旦角是秦腔表演中的女性角色,具体的又可分成不同的旦角类型,这种细化促进了秦腔表演的丰富细腻,也给表演者的表演方法与技巧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秦腔旦角表演艺术的技巧独特,同时又具有代表性,从而得到了业界的更多关注和研究。

一、秦腔旦角的分类及对应特点

根据年龄、性格、身份等差异,旦角可以下几类:

(一)正旦

正旦即举止端庄优雅,所塑造形象为积极正面的中年妇女形象。在秦腔正旦的实际表演中,要求做到唱做并举,将唱腔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段。在实际表演环节,正旦往往把尖板作为开头,或者是慢板介入,这种方法把人物性格以及情绪特点表现出来。如果进行细分的话,正旦也可以分成不同类型,如青衣正旦、华彩正旦、刀子旦等,可以说正旦的出现频率很高,是秦腔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小旦

小旦即性格活泼开朗、言行举止得体的年轻女性形象。在实际的表演环节,小旦表演侧重于发人物细腻情感,特别关注对细节的把控和展现,以此逐步凸显人物性格特征,完成人物形象塑造。

(三)花旦

花旦即聪明、活泼可爱的少女形象。此类角色特别关注对外部形象的塑造,要求用娇憨和俏丽的体态与神韵把少女的特点灵动地表现出来。肢体动作需要做到灵活轻快,眼神灵动,身段柔软,表情多变,让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四)老旦

老旦即老年妇女形象。就老旦的表演来说,要求做到唱做兼备,根据故事特点以及人物表现的具体要求,对唱功和做功所占比重进行把控,凸显出深沉和苍劲有力的唱腔。

(五)彩旦

彩旦即媒婆、店婆等人物形象。要表现好这样的人物形象,通常需要妆容浓艳而滑稽,服装风格比较艳俗,性格开朗张扬。在实际表演中要求夸张,注意富有艺术性的念白,以此对舞台表演进行整体化调剂。

(六)武旦

武丹即有一身武艺的女性形象。结合人物的身份以及自身掌握的技艺,还可以将其分成武旦以及刀马旦。刀马旦注重身段功架,要求把大气、干练体现出来。武旦需要身穿短衣,主要体现身形利索、表演灵活。

二、秦腔旦角表演中人物形象塑造原则

(一)结合戏曲要求,完成塑造人物形象是秦腔表演的核心内容,也是旦角表演艺术发展过程中首要问题。

实际的表演过程中需要认真分析剧情,把握好人物的形象特征,并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特点完成区别化表演,以便让塑造出来的形象符合戏曲演艺的要求,为观众接纳、认可。伴随剧情的变化,秦腔旦角人物在服装、动作、唱腔等多个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变,以提高人物形象塑造的针对性。例如,《铡美案》中旦角形象秦香莲开始是身穿朴素青衣,表现出秦香莲贫寒的出身地位和比较软弱的性格特点。而在秦香莲思想出现转变并且选择反抗之后,演员服装出现变化,将秦香莲的勇敢无畏表现出来,让人物形象更加灵动,有效推动剧情发展。

(二)优化二度创作,丰满人物形象。秦腔旦角表演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其魅力就是进行持续性的创作与创新。

在实际表演中,要求表演者结合生活体验以及感悟,对剧中人物形象进行二度创作。如果在实际演出中表演单一化、机械化,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就会失去魅力以及吸引力。二度创作,既要关注剧情的要求,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感悟,在表演中积极创作和创新,使得角色更加丰满,更能得到观众的共鸣。例如,《巧相亲》中的阮妈角色,虽然是剧目当中的配角,却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整部戏剧作品中发挥调节气氛作用的角色。为了塑造这一形象,表演者需对媒婆形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大量的生活经验感悟进行归纳分析,这样创作出来的媒婆形象才能更加生动逼真,丰满。

(三)感受人物情感,注重艺术创新。秦腔旦角表演者要想在表演过程中逐步形成个人风格,就要提高艺术创新力。

在实际表演中,除了要对故事情节进行阐述和说明,还需要对人物思想情感细细体会,和人物融为一体,让情感表达更为自然真挚,促使观众在欣赏中感知人物魅力。就拿《窦娥冤》中窦娥形象的塑造来说,开始时窦娥是小旦形象,这与窦娥的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特征相符。窦娥蒙冤后为了凸显其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表演中就加入了舞旦风格。等到窦娥含冤死后,鬼告环节又涉及花旦的一些表演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人物情感以及人物形象塑造的层次感。

本文作者饰演秦腔旦角

三、秦腔旦角表演艺术中要处理的关系

秦腔旦角表演艺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特征,需要每个表演者在长时间的舞台实践和学习过程当中,揣摩、感悟,不断地积累,如此才可以让人物形象塑造有一个质的提升。秦腔旦角表演效果的提升,需要表演者妥善处理好以下几种重要关系:

(一)剧情和人物关系

秦腔旦角在表演和人物形象塑造时,首先需要掌握剧情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把人物内心活动表达出来。剧情发展会推动人物塑造,剧情与人物的整合,可以让演员的表演更加生动和富有张力。

(二)唱念和做打的关系

在秦腔旦角表演中,唱和做通常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表演者或者是凭借唱功取胜,或者是凭借做功取胜,这主要取决于人物身份。正旦或者小旦通常会把唱腔作为人物形象塑造的主要手段,而武旦更加注重的是做打。所以对于秦腔旦角表演者来说,先要分清要刻画的人物形象,把握性格特点,然后根据人物性格塑造的具体要求,对唱念和做打之间的关系进行恰当把握,真正做到了然于胸,一切表演都须服务人物形象的刻画。

(三)主旨和次要关系

秦腔剧目中会设置主角以及配角,这就要求表演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妥善处理主要和次要的关系,在人物群体连接中找到突破和爆发点。很多时候旦角人物并非是表演中的主角,因此就要学会让位,避免抢戏,以免影响整体布局与看点。

四、秦腔旦角表演艺术的技巧

(一)准确定位角色

对于秦腔旦角表演来说,必须具备的技能就是将人物形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真切的感受,简单来说就是演谁像谁。表演者要在短时间内通过表演让观众了解角色,这就需要表演者对角色有充分认识,对角色的喜怒哀乐以及爱恨情仇做到感同身受。演员在入戏之后所完成的一系列表演能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以及吸引力,使得观众产生共鸣,因而感受人物思想以及内在情感。所以秦腔旦角表演艺术的一个重要技巧就是对角色进行准确定位和把握,奠定人物形象塑造的基础。

(二)注意台步手势

台步是秦腔表演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在形体训练中占据基础地位。对于秦腔旦角表演来说,如果不能走好台步的话,就不能利用多元艺术手段对剧目中各种各样的人物进行塑造。台步极富变化性,旦角台步可分成平行步和绞行步两种,要求步伐有节奏和细致。而不同的旦角角色在台步表现上也要凸显一定的差异。比方说,老旦脚步必须又宽又小;花旦要有规则的小快步,台步必须刚劲有力。手势动作也是形象旦角表演中需要把握的一个技巧,旦角的手势必须保证手的动作和角色内心活动变化情况相一致,关注手势动作韵味和美感的体现。

(三)眼神传递技巧

眼睛是心灵之窗,用眼神能够把人物的内心思想情感、喜怒哀乐有效表现出来。在秦腔旦角表演当中变身运用十分讲求技巧,也是表演者必须掌握的一项表演技能,需要提高眼神技巧运用的熟练性,以便在表演中无声胜有声。眼神表达方法和角色的阅历、性格、年龄特点等存在着密切关联,所以需要用不同眼神体现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比如花旦眼神明媚而玲珑,表现天真和活泼;闺门旦眼神要含情脉脉。为了把人物演活,表演者还需要合理控制眼睑上抬或下垂高度,让人物更加灵活和富有生命力。

(四)旦角话白技巧

话白指的是戏曲表演当中的道白,而道白是秦腔旦角表演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项内容,其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关系到观众是否可以充分了解剧情,能否迅速入戏。话白的语速、语、音色等都需要结合人物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就秦腔旦角的话白技巧运用来说,首先需要保证吐字清楚,读音准确,与此同时还需要表演者做好精准定位,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结合人物形象设计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语速和音调,把人物情感上的波动起伏和剧情的跌宕起伏呈现出来。

结语

就秦腔而言,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这就对秦腔旦角表演艺术及其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表演者汲取旦角表演精髓,表现人物性格,凸显人物的内在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既传承戏曲艺术的精妙,又传播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台步旦角秦腔
探究戏曲旦角身段艺术特征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程砚秋说功名
程砚秋说功名
程砚秋说功名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浅谈戏曲表演中花旦角色应具有的基功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二人转旦角表演艺术之我见
秦腔旦角表演中真假声唱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