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秦腔唱腔的韵味

2021-11-22

新疆艺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声腔吐字字音

□ 王 露

秦腔《打金枝》中本文作者领衔主演的沈皇后

秦腔历史悠久,发祥于周秦,活跃于西北,繁荣于今朝,是梆子腔典型代表剧种之一,有“梆子腔之鼻祖”之称。秦腔不仅有纯真质朴的韵味,高昂激越的旋律,而且有完整丰富的板式以及欢音、苦音两种不同的色彩腔调特征,这些无不显示着秦腔迷人的艺术魅力。

秦腔的唱腔具有独特的“韵味”色彩,以及其地域个性、不同的美感效果,由此形成千差万别的地方戏曲唱腔韵味。秦腔唱腔独特、优美、韵味浓郁,与西北人的豪爽、洒脱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所以它的唱段便于传播,而且久唱不衰。

戏曲是一种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手段的艺术形式。在这些表演手段中,“唱”占主要地位,与其他的表演手段相互交融辉映。唱,又名唱腔,顾名思义,即曲牌连缀和板式变化的声腔体系。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认为戏曲是一种虚拟艺术,人声的歌唱比器乐伴奏更为亲切动人,更容易唤起观众的理解与共鸣。乐器演奏的音乐虽能传情,但不能尽情的表意,而刻画人物形象,展示剧情内容,还须优美的唱腔和动人的演唱。

戏曲的唱腔按照形式来分,可以分为叙述(叙事)唱腔、抒情唱腔和戏剧唱腔。所谓叙述唱腔,主要是表达剧情,字多声少,适用于叙述的场合;抒情唱腔的旋律性极强,主要是抒发剧中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以引起观众的共鸣。戏剧唱腔一般多为散板,主要用于表现激昂热烈的感情,把戏曲的主题推向高潮。正是这三类唱腔的交替运用,才构成了戏曲音乐变化多端的戏剧性。演唱的目的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展示剧情,这就要求演员在演唱的时候要特别注重“韵味”,因为“韵味”能加深唱腔的情感,能深化人物形象,能缩短演员与观众的距离。一个优秀的秦腔演员,不仅要在演唱中做到“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萧然六月寒”,而且在唱完之后还能使观众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

例如,同样的一段唱腔,唱得悦耳动听、感人至深,和唱得平淡无味、腔不惊人,实际上就是“韵味”上的差异和区别。没有了“韵味”,既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观众。而一名优秀的秦腔演员能将唱段处理得细腻委婉、刚柔相济,其重要因素是他们声腔“韵味”处理不同凡响,有独到之处。比如《赵五娘吃糠》中赵五娘唱的“赵五娘端糠碗珠泪滚滚”,又比如《断桥》中“西湖山水还依旧”等唱段的开始句,演员在演唱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每一个字的抑扬顿挫,发音、拖腔,用真挚的情感赋予唱腔灵魂,观众听起来就韵味十足。可见,声腔中的“韵味”才是体现剧种特色的关键。秦腔声腔有其独特的“韵味”,这是秦腔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

戏曲声乐高度重视吐字,要求演员清晰、准确地表达唱词字音,在演唱中做到“声波不乱、字字清晰”,“依字行腔”和“字正腔圆”。要准确无误地将唱词传递到观众的耳朵里,这是对戏曲演员唱功的基本要求。戏曲声腔韵味的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与各种文化要素密切相关,导致戏曲声腔在语言、韵律、板式、审美心理方面,既与历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又各具特点,秦腔也是如此。秦腔的押韵以“十三辙”为准。根据汉字的阴、阳、上、去四声调直,安排唱腔的旋律走向,要求依字行腔,以腔带字,四声不同,从而形成唱腔的高、低、断、连,使旋律各异。秦腔声腔风格不同于其他剧种,自然有着一种特定的独具声腔的韵味,它的声腔旋律受汉语语音的制约,根据汉语语音生发旋律,创造声腔。即以“字”为根本,使音乐语言化。秦腔的韵味,是通过发声吐字这个飞跃来完成的,以文字的音乐性加强声腔的音乐性。讲究以字领腔,是根据字音的平仄调值来行腔运调,完全像是诗歌的抑扬顿挫一样跳跃起伏,所以字音要讲字头字腹字尾,要讲反切。不过也要说明一下,并不是所有字都有字头字腹字尾的,例如发花辙的字音,就是没有归音,也就没有字尾;东、通等字有字腹,却没有字尾。另外,反切是必要的,但是也不能过于强调。比如《白逼宫》中“叹汉室”中的“室”字,就不能分解得过分;再如古典戏《鬼怨》里李慧娘在接过土地爷爷赠与的阴阳扇后要念一句:“多谢了”,有演员就会把字头咬得很死,把音反切分解了,听起来就不流畅了。

《丹青泪》中本文作者领衔主演的赵五娘

《王宝钏》中本文作者领衔主演的王宝钏

《姊妹易嫁》本文作者饰演的张素梅

以往在演唱的过程中,都要注重字清、音纯、腔圆、板正,因此戏曲演员的发声部位比一般声乐歌唱的发音部位要靠前一些,唱腔发音特别强调吐字有力,嘴皮子有力,同时在强调唱腔的力度时总是把字和唱腔同时要求,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唇、齿、牙、舌、喉五音。如果不讲这五音,也就像歌唱家那样从喉部的后部发音,唱出的秦腔也就变成歌曲的味道了。所以我们在琢磨秦腔声韵的发展中既要遵循传统规则,又要创新地结合科学发声方法,使秦腔独特、优美的声腔韵味更足,且久唱不衰。

秦腔的念白,也有着其独特的韵味风格。秦腔的念白也包括“十三辙”、四声阴阳、尖团清浊的字音规则和咬字、归韵、喷口、润腔等技巧。比如《杀狗劝妻》中的“曹庄”念的“好一焦氏这就不是!”等紧白口,也就有了韵律化的“韵白”和“自然白”。这都是一种经过艺术提炼、具有符合人物情感和剧情变化而带有节奏感的音乐性语言。台词的升坠抑扬与声腔乐曲、人物个性和情感密切相关,对审音用字十分考究,要求严谨。随着时代的发展、观众的审美变化,秦腔吐字的语音也吸收了许多普通话的发音,与时俱进地增强唱腔吐字的韵律和美感。

韵味最终归为演员自身,具有三秦人文背景的演员对于剧种的地域特色、语言特色、人物形象塑造更容易达到一定的审美高度,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演员追求“韵味”的动力,戏曲的流派特征,强化了剧种特有的韵味,剧目之韵味,秦腔之“韵味”。

猜你喜欢

声腔吐字字音
“器乐声腔化”三题
绕口令
论滇剧生角唱腔中的彭派声腔艺术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关于“二胡演奏声腔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
沈括识音
浅谈语言在歌唱中的作用
歌唱语言中的咬字吐字探讨
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咬字与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