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噪声对于儿童重病监护病房患儿穿刺疼痛的缓解效果观察
2021-11-22苏文乐
苏文乐
儿科患者均有疼痛体验,控制疼痛对所有患儿均有短期和长期益处[1-2]。专业机构和家长群体希望医护人员能预防或保护患儿免于疼痛[3]。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静脉穿刺等侵入性操作较多,可能导致患儿不同程度的不适或疼痛[1]。为确保患儿得到充分的疼痛控制,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应建立疼痛控制计划[4]。其中,给予超前镇痛是较为常用的手段,可预防或减轻急性疼痛,其镇痛方法包括非药物措施和药物疗法[5-7]。近年来,国外学者探索将白噪声应用于患儿疼痛的缓解中[8]。白噪声为单调重复的嗡鸣声,经过处理,可以呈现与孕妈子宫中的相似声音,而且具有帮助儿童患儿屏蔽刺耳噪音的作用[9-11]。本研究探讨了白噪声干扰法缓解PICU患儿穿刺疼痛的干预效果,以期为PICU患儿疼痛管理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PICU收治的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校正年龄为1月~1岁;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有严重并发症者。共纳入研究对象92例,按照病案号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审批。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为控制穿刺人员穿刺技术对患儿疼痛的影响,2组均由6名工作年限>3年的儿科护士作为静脉穿刺员。
1.2.1 对照组
静脉穿刺时由2名护士配合完成,1名护士协助固定患儿的四肢,使患儿四肢向其躯干中线靠拢,同时轻声安抚患儿。另1名操作护士一手固定患儿操作部位,另一只手进行穿刺操作,穿刺结束后由协助护士进行按压,单手轻拍患儿背部,对其进行安抚,若患儿哭闹较严重时,给予安抚奶嘴进行安抚。
1.2.2 干预组
干预组穿刺时使用白噪声干扰法来缓解患儿穿刺时的疼痛。本研究选取音乐Colic Baby:White Noise for Babies进行干预。该专辑由纽约Orchard Enterprises公司发布,设计者为Harvey Karp,该设计者在研究孕妈子宫内噪声的基础上研制该专辑,旨在促进“最幸福的婴儿”。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广泛将其应用于肠绞痛等疾病的患儿疼痛护理[12-13]。本研究使用MP3播放器联合便携式扬声器进行播放。首先将设备消毒,调节合适音量,音量控制在55分贝左右,然后放于患儿离床头50 cm的地方,于静脉穿刺前1 min开始播放,直至穿刺后1 min结束。其余穿刺方法同对照组[1,14]。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评分
本研究采用早产儿疼痛评分简表[15-16]进行评估。因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均为PICU患儿,在研究者咨询2名儿科医生、3名儿科护士后对该问卷进行简化。考虑并无研究证实胎龄对于PICU患儿疼痛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根据所咨询专家意见,去掉“胎龄”项目,该量表具体评分详见表2。本研究进行前,抽取30名调查对象以检验该评分的信效度,结果显示简化的评分表Cronbach′s α为0.912。总分18分,得分越高表示患儿疼痛越明显。为了使观测结果准确,本研究操作前使患儿安静2 min。分别于穿刺前15 s和穿刺后30 s记录患儿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行为状态。将患儿血氧饱和度最低值和心率最大值作为结局指标。
表2 研究对象疼痛评分标准
1.3.2 啼哭发生率
患儿穿刺后30s内出现啼哭记为啼哭发生,啼哭发生率=发生啼哭的人数/本组总人数×100%。仅出现痛苦表情者视为未啼哭。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穿刺后疼痛评分、血氧饱和度最低值和心率最大值比较
干预组疼痛评分、心率最大值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最低值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穿刺后疼痛评分、血氧饱和度最低值和心率最大值比较
2.2 2组穿刺操作后啼哭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穿刺操作后啼哭发生率为73.9%(34/46),干预组为50.0%(23/4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80,P=0.018)。
3 讨论
PICU患儿往往需要经历多次采血、穿刺等有创性操作,有研究[13]显示,PICU患儿疼痛得到镇痛处理的不足35%。近年来,加拿大、美国等诸多新生儿医学组织虽开始制定患儿疼痛管理指南,然而只有36.6%的致痛性操作得到镇痛处理[5]。再加上低龄患儿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原因,其疼痛感受常常被忽略或低估。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穿刺操作后啼哭发生率为73.9%,而且疼痛评分达(13.56±3.48)分,处于中高等水平,可见PICU患儿的疼痛管理更应被重视。此外,家属以及部分医护人员由于对麻醉剂、镇痛剂的偏见,也致使PICU患儿疼痛大多没有得到适当的处理。近年来随着“零疼痛”理念的加深,护理人员对于疼痛的关注逐渐增多[17]。UPTODATE临床指南建议在可行的情况下,采用非药物措施(如宁握安抚或皮肤接触)来改善所有疼痛性操作引起的疼痛。目前已知的非药物措施包括,母乳喂养、使用安抚奶嘴、宁握安抚或襁褓包裹、皮肤接触(袋鼠式护理)、感觉饱和刺激及口服蔗糖溶液[15-16,18-19]。目前我国仍然缺乏统一的患儿疼痛管理指南,PICU患儿疼痛的关注与处理仍待加强。
本研究结果显示,白噪声干扰法缓解PICU患儿穿刺疼痛的效果较好,能显著降低PICU患儿静脉穿刺后疼痛评分和穿刺后心率最大值,且可以避免患儿穿刺后血氧饱和度较大波动。这与Kucukoglu等[20]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白噪声增强了患儿阶段性多巴胺释放,通过神经调节改善其神经、循环、呼吸等系统功能。经过加工后的声音与母体子宫内的声音较为相似。当白噪声产生时,患儿通过听觉诱发随机共振,从而产生减压和抚慰的作用,增加患儿的舒适感与安全感,降低其疼痛感受。因此,建议将白噪声干扰法在PICU以及其他儿科病房进行推广。但是,为尽量减少白噪音生成器对宝宝听力或听觉发育的潜在不良影响,应尽可能远离婴儿放置,以低音量播放,且仅在穿刺时使用[9]。
4 结论
白噪声干预能缓解儿童重病监护病房患儿穿刺疼痛,降低穿刺后啼哭发生率。建议今后在临床PICU推广使用。因本研究仅在一家医院进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今后研究者积极开展多中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