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视野下的英语课堂有效导入
2021-11-22张静
张 静
(陕西西安铁一中分校 陕西 西安 710000)
有效的英语课堂导入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激活相关知识背景,做好知识迁移的准备,同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本课时的学习,为其他环节的展开做好铺垫。笔者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访谈等方法总结归纳了目前英语课堂导入的常用手段,希望本文能对设计高效英语课堂做出一份贡献。
初中英语课型主要依旧内容不同而划分为: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课,写作课,复习课等。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特点,因此也有着各自的常用导入手段。
1.直观导入法,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在内的多媒体直接呈现的内容
在笔者的课堂观察中,这种导入法是使用频率最高且最易操作的,尤其是在听说课型中。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要求采用真实定向的教学手段,即教学需赋予活动真实的目的、语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历的活动形式。而这种导入法则能直观呈现课程内容所需要的情景。
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目标是认知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授课教师截取了一段网络上的送外卖的视频,涵盖了乘坐多种交通工具及步行的交通方式。这段视频就非常贴近课堂情景,同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看视频之前教师也设置了一道题目,鼓励学生用已掌握的词句来回答问题。
2.叙事性导入
对于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学生鲜有机会进行课堂之外的大量语言输入,课堂上的语料则显得尤为重要。
人教版九年级第三单元,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用used to句型来介绍今昔对比。在学完第一课时后,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该句型,在接下来的阅读课中,教师则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编写了一段叙事文本,以此作为新旧知识的衔接。这种贴合课本教学目标的情景对话正是师生互动的蓝本,真实的语言环境就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目标语言的目的。
3.问题导入法
合理、有效的问题设置能激发思考,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贵丽萍等,2013)。但在备课及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问题之间的关联性、连贯性,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从而引导学生预测本课时内容。
如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小课文,文章介绍了世界各地独特的博物馆,因此在导课时,教师问全班同学“What’s the most impressive museum you’ve ever been to?”学生给了不同的答案,如卢浮宫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接着老师又问道“What’s special about that museum?”学生则用英语讲述了自己特殊经历或所见所闻。这种开放性问题给了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能够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从而更好的参与课堂活动。同时也体现出了语言学习的实用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背景知识导入法
学生的知识体系是各不相同的,这便要求教师备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为本。因此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学生较为陌生的知识领域。在学习有关西方节日的内容时,考虑到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师可以在导入时比对节日习俗、服装的不同,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必要时可以深入探讨其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接触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全方位解读其时代背景、作家特点等,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扫除知识盲区。
5.复习导入法
语法课和写作课前,该环节帮助教师检测学生对课时知识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依据考试题型改编课本内容,可以将单元的语法表格改编为完成句子,或者改写课文,将其设置为短文填空题等,一方面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要求掌握课时内容,另一方面鞭策学生仔细研读课本内容,注重基础知识和细节。
对于英语成绩较弱的学生,写作课才是最具挑战性的,但究其根本是因为这部分学生语言积累不够,不是不知道写什么,而是不知道怎么写正确的表达和句子。经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笔者认为在写作课前进行及时的复习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问题。
课堂教学的导入就好像是戏剧的“序幕”,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研读教学大纲,且时刻谨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塑造真实的英语听说环境,并且能结合学生实际语言能力和实际发展需求。只有精心设计的精彩序幕才能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求知。同时,在导入环节中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有参与感,有话可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