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字作书 通文立德
——书法名师工作坊与校本研修两位一体模式的研究
2021-11-22徐圆
徐 圆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张集实验小学 江苏 徐州 221000)
以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为例,“校本培训”一词最早起源于英国,是针对院校培训提出来的。早在1972年,《詹姆斯报告》就建议,“教师的在职进修应从中小学开始,因为一切教与学的活动都是在学校发生的”。英国采用的是“回顾——计划——实施——评价”这样一种模式来设计培训活动和开发校本培训课程;澳大利亚倡导“行动研究”即“把牌亮在桌面上”,积极开展教师培训策略研究和实践探索,此外教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开展相互交流合作,从而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带动了整个教师全体和整个学校的变化;80年代以来,校内研修在日本培训中占有主导地位。校内研修是学校主导型的,培训站在学校的立场上,要求教师终身教育,这一培训方式是日本向“终身学习社会过渡”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本世纪初,国内部分学者开始意识到校本研修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开始据此探讨将传统的校本研修工作与网络相结合、与社区相结合,开发校际间校本培训联盟的新思路,这实际上正是名师工作坊建设与校本研修工作有机结合的意识雏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院徐学俊博士和华东师范大学戚业国教授都认为,在做好“以校为本”的校本研修工作基础上,应逐步整合区域内的人力资源、设施资源、活动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教师教育资源,逐步使区域内优质教师资源能够真正实现共享;把一定区域内不同学校的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网络进行贯通,形成区域校际之间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通过网络的放大与校际协作。笔者本篇论文中的“名师工作坊”;“校本研修”及“名师工作坊与校本研修两位一体模式”做了如下诠释。
名师工作坊:“工作坊(workshop)”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中。名师工作坊与我们熟悉的“名师工作室”类似,它是以“网络聚集”为基本方式,形成有一定凝聚力和灵活性的学术交流群。也就是说,它首先是一个网络联系密切,形成研究共同取向,由专家教师领衔的一个组织团队,此外也注意在线下的实际活动交流。
校本研修:校本研修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现代教育培训工作中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将本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地并立足于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的培训活动”。
名师工作坊与校本研修两位一体书法培训模式: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院徐学俊博士和华东师范大学戚业国教授都认为,在做好“以校为本”的校本研修工作基础上,应逐步整合区域内的人力资源、设施资源、活动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教师教育资源,逐步使区域内优质教师资源能够真正实现共享;把一定区域内不同学校的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网络进行贯通,形成区域校际之间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通过网络的放大与校际协作。校本研修的联盟发展不仅共享不同学校的知识与经验,可以采用成本分担的方法购置、聘请优质教育资源,在复制中共享,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有效性。国外相关专家目前仍热衷于对校本研修工作的目的性、过程性、操作性等环节进行发掘,纵向研究较为深入。而与之相关联的横向交叉研究则屈指可数。
现状分析:对于一所老牌的以书法为特色的学校来说,师资是这个学校的“灵魂”!没有好老师就没有好学生。而我们既然想作为铜山书法教育的“领头羊”,想让我们的“名师工作坊与校本研修两位一体模式”发挥到最大的作用,就要广泛的、持续的开展书法培训活动。让我校通过这一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对于“两位一体模式建设”可行性也进行了现状分析和论证:(1)是否可以培训教师原则上每镇2人,分散在整个铜山区,为书法教育播下火种。(2)尽量选择教师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且相对喜欢书法,有利于书法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也有利培训效果。(3)一线语文教师课务相对较重,个人业务会相对增加。这个矛盾如何解决?(4)多数教师喜欢书法教育,但书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倾向于硬笔书法,有的倾向于毛笔书法,有的老师书法不入体。如何解决这一教学上的问题?(5)部分教师能写字但教学方法不得当,有的教师能教学但书写水平一般。(6)群体分散,路途相对遥远集中培训相对不便。
针对现有的情况分析后,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培训采用专家引领,现场集中辅导,案例分析,交流互动,自我研修等多种方式。注重专家引领与自我研修相结合,案例教学与同伴互助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专家诊断与行动研究相结合。师资力量选配以专家团队及一线经验丰富的书法教师团队为依托。培训形式以集中辅导为主结合自主研修为辅,注重灵活机动和实效。经过三期的师资培训,我们的书法名师工作坊与校本研修两位一体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书法名师工作坊与校本研修两位一体模式逐步形成特色
1.1 理论提升,特色构建:学校书法特色文化构建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开发和利用书法文化特色构建研究的过程,就是学习理论、提升素养、转变观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品格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学校书法特色文化构建研究,探索立德树人在书法特色构建的有效路径,可以引发我校以书法文化为底蕴的书香校园、墨香校园的自主变革,为品牌特色学校的发展谋求新的发展出路。
1.2 解字作书,技法提高:进一步深入开展铜山教育局提出的“读写工程”,加大教师书写技能、课堂教学能力,为大面积提高全区中小学生硬笔书写水平培养书法师资力量。进一步促进全区一线语文教师毛笔书法技法技能、理论水平及课堂教学能力。
1.3 通文立德,提升自信:本次培训针对铜山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现状,切实开展书法理论、书写技能技巧、课堂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使之能够逐步胜任小学书法教学。并由受培训教师以点带面扩大书法教学影响,让更多的教师关注、懂得书法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正确的学习书法,喜爱书法,并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民族自信心。通过书法学习、书法育人最终达到书法立人的目的。
2.书法名师工作坊与校本研修两位一体模式解决教师教学难题
以铜山区书法师资培训活动为例,在三期的活动中,我们逐渐解决了教师一些理念上的更新、技术上的难题。
2.1 通过对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指导纲要》,帮助教师明确在课程教学上的职责,明晰技能技法、教学实践等能力要求,树立专业发展方向。
2.2 通过对《书法指导联系》编写意图的解读帮助教师明晰教材编写意图,便于教师把握教学重难点,为具体教育教学把握航向。
2.3 通过书法鉴赏帮助教师掌握书法欣赏的路径方法。
2.4 通过技法技能训练掌握用笔技巧、结构特点、章法布局等,提高教师书写技能,保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行创作过程中书写水平的正常、正确发挥运用。
2.5 通过课堂教学训练帮助教师掌握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保障教师正确、规范课堂教学。
2.6 通过研讨、交流等不同形式在书写技能、课堂教学、理论知识等方面产生碰撞提高书写技能、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培训。
3.书法名师工作坊与校本研修两位一体模式其他问题的解决策略
3.1 培训前阶段。在教师指导下大量阅读书法相关理论知识,大分量进行书法技能训练,教师集中辅导、练习,辅以讲解、指导、点评、互动交流促进学员水平提高。
3.2 培训中阶段。运用书写技能、书法理论结合实际课堂教学进行书法课堂教学实践。通过沙龙研讨书写、术语、教学环节处理、教学评价等相关问题。为下一步独立指导学生和自我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3.3 培训后阶段。进行书写技能展示、课堂教学展示,请专家引导提升。
3.4 跟踪回访阶段。定期组织培训学员进行书写技能展示,组织相关课堂教学比赛,逐步形成全区域内稳定的书法教育教学团体。开展书法专题培训为全区培训新项目,为深入推进“读写工程”培养师资力量,为新版《书法指导练习》教材使用进行先期培训。培训思路清晰分为书法理论和技法模块及课堂教学两大板块,主题鲜明、针对性极强。课程开设紧扣一线书法教育教学所需。理论层面以鉴赏、术语理解及运用为主线;课堂教学以成熟的“看练评”教学模式为主要培训内容;书写技能以《多宝塔》为毛笔培训内容;硬笔以钢笔楷书为主要内容。
3.5 培训结业:经教育局教研室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考核(内容包含书写展示、课堂教学等),经考核合格后由教研室颁发结业证书。参与培训教师培训总学时计入继续教育学时。请假超过两次及以上的学员不计入继续教育学时、不颁发结业证书;因特殊情况确需请假须持有任教学校及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签章后方可请假。此外,我们建立学员档案:内容包括(1)每次书写的作业;(2)听课记录电子稿;(3)上课教案;(4)课堂教学实录。建立学员QQ群由培训班主任按期建立培训班级QQ群,便于学员、教师之间的交流,相关文件通知的发放,教学课件、教案共享等。
3.6 定期回访机制:教研室或培训处发起,定期开展作品交流展(每学期一次,在区内各乡镇举办巡展),定期开展书法优质课评比(每年一次)。
名师工作坊与校本研修两位一体模式,目的就是整合区域教师教育资源,能够有效提高教师教育的整体功能和规模效益。而书法师资培训班正式是逐步实现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这种“以教师所在学校为教师教育主要场所,以改善教师专业行为,提高教师专业修养为主要目的,由教师、学校领导和有关专业人士组成学习型组织,开展有指导的知识更新、自我反思、行动研究和经验分享的合作学习,并且逐步形成区域性校际协作、资源共享”的教师教育体制,定能够继续促进教师培养工程朝着优质、高效的方向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