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点寻踪 创意解读
——《散步》课堂实录与反思

2021-11-22杜明琪

读与写 2021年36期
关键词:景色散步亲情

杜明琪

(安徽省萧县城东初级中学 安徽 萧县 235200)

1.案例背景

本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编排的文章。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步》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祖孙三代在散步时发生的故事,简单质朴的故事中却蕴含着浓浓的亲情。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就需要品味其中的语言文字,感受文字之美、亲情之美。

2.案例描述

师: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哪位同学可以概括一下?

生:作者、作者的母亲、妻子和儿子一起去散步,在走到岔路时发生了分歧,作者的母亲想要走大路,作者的儿子想要走小路,作者决定走大路,作者的母亲却选择了走小路的故事。

师: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从哪些语句里可以读出这样的感受呢?这位同学你来回答一下。(教师随机点出一名学生。)

生:感觉很感动。就是最后作者写道“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你认为这一句里,哪里让你很感动?

生:一个就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阅读这句话时,我就觉得作者和妻子将背上的亲人当做了最珍贵最珍贵的珍宝,所以才这样用心的呵护着。另外一个就是“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就是一个人的世界就是由自己最亲的人组成的,就很震撼,但也很真实。

师:好,那你来读一下这句话,把作者的小心、呵护和珍重读出来。

(学生认真的朗读本句话。)

师:同学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句话好不好,一起来品味一下作者的心情。

(班级学生齐读本句话。)

师: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感受吗?哪位同学可以起来分享一下?

(学生举手示意,教师随机点出一名学生。)

师:你来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生:我就觉得很质朴,很平凡,但又很温馨。

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呢?

生:后来发生了分析,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选择走小路。这就像平时我们的生活,爸爸妈妈总是给孩子一些建议,让孩子走的更加一帆风顺,但是孩子的好奇心比较强,比较叛逆,总是要选择一些比较奇怪的路走,最后无论怎样,父母都会妥协,并给学生许多支持。

师:这位同学的分析很棒。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所以整篇文章显得就很质朴。那么在读这一段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呢?

生:父母总是爱孩子的,不管是文章中的母亲和作者、母亲和小孙子,还是实际生活中的爸爸妈妈和孩子。

师:对。作者通过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却为我们描绘了世界上最亲密的亲情。这篇文章是以叙事为主,但其中也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处的景色描写?

(教师随机指名。)

生:我喜欢第四段中的景色描写。第四段中的描写很生动,像“随意的铺着”“咕咕地起着水泡儿”,很轻描淡写的感觉,但是却写出了春天的生机。而且作者开头用了一个感叹号,我认为这个感叹号可以体现出作者喜悦的心情:母亲熬过了寒冬,可以看到这样美丽的南方的田野,作者为母亲开心。

师:这位同学的感觉很细腻。那么这一段应该这么读出来呢?这位同学来读一读,试一试吧!

(学生进行朗读。)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

生:我喜欢倒数第二段中的景色描写。这一段景色的描写很温暖,很耀眼,像“金色的菜花”“波光粼粼的池塘”,而且这也跟前面的“儿子认为小路有意思”相照应。母亲选择这样一条小路,展现了对小孙子的爱,就像这景色一样美丽。

师:那你来尝试朗读一下这一段吧。

(学生进行朗读。)

师:同学们可以再读一读这两段文章,品味一下这景色描写中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班级学生进行朗读和品味,朗读时间3分钟。)

师:在这一家人中,有一个神奇的亲情构成,是什么呢?

生:儿子和母亲的构成,作者和母亲,儿子和妻子。

师:对。文章中也有关于这一构成的描写,同学们可以找到吗?

生: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师:仔细阅读一下这句话,说一说作者这样的描写顺序有什么奇妙之处?

生:这句话里面先写“我”,后写“我的母亲”,跟第二段中“她现在很听我的话”相映照;“我的妻子和儿子”则是跟“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相映照。

生:我觉得之所以把“我”写在前面,是因为“我”是一家之主,需要承担整个家庭的责任,和文章第五段中的“我感到了责任重大”相映照。

生:我觉得这一段就是天然的把“我”和“我的母亲”这一组母子放到了一起,把“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一组天然的放到了一起,出现了两组母亲和儿子,跟文章第四段中儿子阐述这个家庭的构成相映照。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很棒。其实从这一部分就可以看出来,作者虽然写的事情很质朴,写出的内容看似零散,但实际上就用这一句话将全文串联了起来。接下来,同学们来齐读一下这句话吧。

(学生齐读文章第一段。)

师:在本节课中,我们读到了一段很普通但很温馨、很真实的亲情。实际上,我们的生活大多也是由这样的亲情构成的。同学们可以在课下仔细观察自己的生活,发现生活中美丽的亲情,并以写作的事情记录下来。

3.案例总结

在本次的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品味了文章中的景色描写,挖掘了文章主线,感知了作者描写的亲情;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文章中蕴含的情味;另外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增强了与学生的互动,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4.案例反思

结合案例描述和案例反思,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4.1 重视朗读教学法的作用。在本次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查找了文章中具有特色的或比较典型的词句,并要求学生进行了反复朗读。当然,在此之前,我先引导学生进行了咬文嚼字,使学生在对相关句子的情感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再要求学生进行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果然在不断增强,甚至有些学生比较容易的就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受到学生表现的启发,我认为在之后的教学中,也可以适当的利用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深入体会文章的意境;另外要注意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使学生逐渐自我感知到朗读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4.2 应用信息技术锦上添花。在本次的教学中,虽然许多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了作者的情感。但也有的学生在咬文嚼字时不甚积极,在情感感知方面也比较薄弱。学生的这一表现告诉我,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如在本次的教学中,如果始终播放淡淡的音乐,营造一种比较温馨的环境,学生在反复朗读时,可能会因为环境的熏陶,增强情感共鸣。在之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充分的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在学习情境的辅助下,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对文章的理解与掌握,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4.3 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在本次的教学中,令我比较开心的是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将实际生活与文章中描述的场景联系在了一起,通过推己及人的方式,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这说明学生的阅读素养在不断的提升,也越来越重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的这一表现提醒我,在之后的教学中,也要注重实际生活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我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模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增强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也可以利用生活化情境,弥补学生的一些生活经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总之,在本次的教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在之后的教学中,我要再接再厉,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猜你喜欢

景色散步亲情
亲情的滋味
咦,春天!
小赛去散步
小豆豆去散步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
最美妙的散步
最是亲情“回娘家”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秋天de景色
亲情故事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