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科学问题设计优化及实施探讨

2021-11-22李雪爱

读与写 2021年33期
关键词:科学设计课堂

李雪爱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李阳冰学校(中学) 浙江 缙云 321400]

引言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都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提问环境可以进一步促进师生感情的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练习学生自我表达能力。而且科学学科的有关内容是从事教学的工作人员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来的,学生对于科学学科学习的过程也相当于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师如果没有对课堂问题进行仔细设计和揣摩,就无法进行良好的科学教育。同时,对课堂问题进行改善和优化,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对课堂问题进行设计,并且怎样改善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教师问题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1 加深问题设计的目的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去设计最为合适的教学问题,紧密度差异的相关科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中的浮力实验问题,学生可以对弹簧测力计的数值进行观察,且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巩固观察内容的记忆,并以此提出问题:弹簧测力计中的数值代表什么?导致弹簧出现数值的因素是什么?在这一类问题的推导之下,教师便可以将该章节内的主要知识点引导至学生面前,尽管问题设计的环节较多,但其具有目的性的特点,使得教学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并且有效的优化了教学问题的紧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知识点,这也是现阶段我国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突破的方向,同时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方向。在当前科学教育的优化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着手于运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的价值来进行问题施教。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适当转变问题设计的思路,并且明确课堂提问的表现,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优化课堂问题的设计,以此来做到以学生教学为根本,培养学生全方面能力发展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水的浮力”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有关水的科学知识来进行问题设计,并且适当结合生活周边有关水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融入到问题的解答中。比如提出该问题:为什么部分物体放在水中会下沉,而有的物体却会浮出水面呢?首先利用这一基础问题,引导学生对水的浮力基础科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了解,缓解后续教学的压力。其次,结合书本上的实验内容以及图像,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自我感悟,形成一定的自我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出有关“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科学问题,例如:为何两瓶不同容量的矿泉水瓶浮出水面的现象有所差异?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两组实验对象的不同因素,得出影响矿泉水瓶浮力大小的有关因素。而除此之外,为了引出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师还需要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对该章节的主要知识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在此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从而突出科学问题设计的实际效果。例如学生在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物体因素后,教师便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来引出有关水的成分以及效果表现。

1.2 设计问题时注意问题讨论的趣味性以及考点内容含量。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一旦学生对某个科目产生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兴趣会慢慢转变为学习的动力,就会表现出对待学习时乐此不疲的精神状态,这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例如在讲解“金属材料的性质”的过程中,教师便应当重视问题设计的趣味性,并且将有关该章节的考试考点内容融入问题的设计当中,并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有关互动性环节的规划,例如在问题设计之后,让学生以互动讨论的形式,对金属的性质(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延展性、导热性等)进行探讨分析,例如问题:两个工人分别用金斧头和铁斧头砍树,谁的速度快呢?教师可以以小组辩论计分的游戏形式引导学生竞赛比拼,且教师再公布答案:金斧头砍得慢,因为斧头会坏,并且结合课题的内容:“金”具有延展性,是一种柔软的金属,砍一会斧头就钝了。在趣味性课题的影响下,使得学生有动力参与课堂的学习状态中。除此之外,问题的设计应当联系试题内容,例如有关金属元素原子的“金属电子层数”知识,设计相关的科学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对该章节的知识内容进行拓展,进一步优化问题设计的实际效果。

1.3 注意设计问题时情景的合理性。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情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初中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想象力也较为丰富,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情景时需要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心理思维。如今,师生之间的交流还处在初级阶段,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多都是只是关于教材内容的提问,就这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将现阶段的教学形式由纯知识性提问向多元化、多层次以及多方面的非纯知识性提问慢慢转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努力创新更加适合的问题情景来达到增强教学质量的目的。

将问题展开为合理的情景有很多种方法,其中包括科学实验、日常现象、历史事件等方式。例如在“物质的酸碱性质”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并可以将情境式教学作为课堂提问的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科学知识。有关该章节教学的情境营造可以从教材内容的实验环节入手,实验的主要内容为: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运用石蕊试液滴入不同的酸碱溶液中,并以此来观察最终效果。在实验情境的影响下,教师并可以根据实验结果的内容来进行问题设计,例如“影响石蕊溶液变色的因素是什么、石蕊溶液颜色变化的深浅决定什么”。在该问题的设计下,学生能够从实验情景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且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有关该章节的科学知识。在此教学情景的影响下,课堂问题的设计更加具有实践性,学生也能够产生对该知识点更合理的认知。因此,为了优化初中科学问题的设计效果,教师也需要注重问题设计时辅助因素的合理性,例如教学情景,并以此来强化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感受,从而达到突出教学问题设计效果的目标。

1.4 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原则。在对课堂问题设计时,教师应该遵循最基本的原则。这样才有着较为合适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充分的学习。而原则性包括启发性和开放性。

启发性教育原则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教育主体,时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使得学生可以自觉的运用并且掌握知识,并且熟练运用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始终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人翁意识;还需要努力营造合适的问题情景,促进学生进行思考;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师生关系的发展方向,主动与学生做朋友,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增强学生的自我表述能力。例如:在有关密度的物理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提问:“同样体积大小的木块与铁块,影响其重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将同样体积的木块与铁块放入水中,鉴于其密度的不同,会产生何种情景?”在此过程中,循序渐进的问题设计,有效地启发了学生对密度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也能够从中感受到科学知识的趣味性,并且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

开放性原则指的是要求科学教学从闭塞的教学环境中走出来,奔向广阔的自然世界中去。教师应鼓励学生拓宽眼界,不断地在实践中锻炼学习思维能力。并且,开放性原则要求给与学生更加宽广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提出问题,不用硬性规定解决方法的唯一性,加强学生的思维多元化的开发力度。当教师向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时,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运用想象力去构造合适的答案,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将答案准确的表达出来。当教师对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时,会大幅度刺激学生的求助欲望,从而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

2.对现阶段初中科学问题进行优化

对问题保持质疑的态度有利于问题的快速解决,也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合理、科学的追问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课堂追问思维,还要善于抓住追问的时机,跟随学生的思维想法进行高效的追问,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

2.1 在学生犯错时追问。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面对已经出现的错误,教师需要进行理性分析,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将学生错误提出,并且将正确答案告诉学生后就放任学生自己去发展。应该正确的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采用最为合适的纠正方案和把握最为合适的纠错时间,以平和加以鼓励的语气和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回归到正确的思考路线上,使得学生在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道路上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丰富自身的解题经验,并且获得更新的启发,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将问题得以改正。

2.2 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追问。当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出现偶然现象,如果教师能及时巧妙地运用所学知识作出最为合适的解答,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知识面,还能有效实现知识间的联动,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因此,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意外”,教师应该耐心的进行倾听,并且对学生作出最为合理的解释,让学生从“意外”中学习到课本没有告知的知识。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击打一块木板时,木板应声断裂,但手也能够感到痛觉,而这时,教师便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造成痛觉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进而对该现象分析其原因:我们在施以一部分力来敲打木板时,木板也对我们的手实施了一部分力量,才能够造成疼痛感。这个时候教师应该抓住机会,对学生讲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知识点,并且提出提问:“换一种攻击方式会不会还是相互的呢?”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并在实践中解决学生的困惑,加深学生的印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之中,教师要时时刻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内容,在提问前、提问中以及提问后有意识的停留一段时间,便于学生对问题作出全方位的考虑,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习惯,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猜你喜欢

科学设计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嘻游课堂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