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课的教学案例分析
——《力的认识》

2021-11-22

读与写 2021年30期
关键词:受力气球物体

徐 恺

(辽宁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 辽宁 盘锦 124010)

课程分析:

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例2通过实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

动的方向和快慢。例3通过实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2.4用示意图描述力。

2.学情分析。

力学教材中很多内容学生已具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这对教学是有利的。但实践又证明,学生在学习力学时,头脑中存在着较多的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特别是关于力的概念以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如:(1)只有有生命的人或动物才能施加力,或认为只有某些物体才能施力;(2)力的作用是单方面的,如认为“地球吸引人,人不吸引地球”;(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4)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等。这些已具有的“经验”在教学中会干扰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再加上初中学生的辨识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也给力的概念的形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教材分析。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力的概念是贯穿力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最基本的重点概念之一。建立力的概念有一个逐步加深和扩展的过程。在初中,先让学生初步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体验力产生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逐步加深学习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分析研究常见的几种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同一直线两力的平衡及合成,简单机械中力的运用,压强,功和功率等;到高中进一步从矢量的角度深化力的概念。因此,本节是初中物理的重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感到学习有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重、难点:力的概念(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

教具:直播平台、多媒体计算机、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小车、铁钉、锯片、汽球、海绵。

教学方法: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和内容

新课引入

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

1、学生紧握拳头。

2、让听课的同学举起什身边的重物。

3、利用直播平台的举手系统,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课题。

(直播课件ppt):什么是力

简析:看学生对于力的概念的理解程度,利用问题导入,引起学习兴趣。看学生能否快速进入课堂状态,利用提问的方式抓住学生,解决网课学生进入课堂状态慢的问题。

新课教学:

一、力是什么?(直播课件同屏)

1、观察、演示:(直播课件同屏——出示一组运动图片)

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教师组织,学生回答)

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直播课件同屏)

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直播课件同屏——A、B图片)

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

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

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⑤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释: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2、概括:(直播课件同屏)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直播课件同屏)(学生懂得从例子中分辨这两种物体)

3、直播课件上述记录与分析,加深学生对物体力作用的体会。

4、鼓励学生由体验提出疑问:一个物体能否发生力的作用?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从主观感觉出发,有碍概念的理解,例如:紧握拳头时,手没接触别的物体而肌手也紧张,认为一个物体也能有力的作用(处理方法,让学生握拳体会手指与手掌的相互挤压。手指、手掌为两个物体)。学生总结出:单独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简析:介绍力的定义,以及相关的基本理论。拓展学生的视野,避免学生因为学前概念对力产生狭隘的认识,通过大量的举例,树立正确的力学物理观念。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观察和体验:(直播课件同屏和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提出问题,再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一个人摔倒在地是怎么站起来的?

1、学生实验:

①让全体学生举手拍书桌。

②学生用双手拉弹簧。

2、(直播课件同屏)

①站在滑板上的学生推墙后的场面;

②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为什么前进?

③观察球从高处落地后的情况,引导学分析得出结论;

3、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运用:划船时船浆向哪个方向划?为什么船能前进?(直播课件同屏)

5、质疑讨论:

甲乙两同吵架,甲用手打了乙的脸,脸痛手不痛,是脸受到了力而手没有?

6、做一做:

让学生吹好事先准备好的气球,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多媒体投影——火箭)原因:气球向后压出气体,反过来气体向前推气球。

简析:因为是网课,只能够利用学生身边现有的条件进行体验式实验,利用拍书桌,拉自动笔的弹簧,结合课件展示旱冰鞋推墙以及划水动作,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力的相互作用,为后续相互作用力的特点介绍埋下伏笔。

三、力的作用效果

先提出问题:物体间力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受到了力呢?会产生什么效果呢?教师讲解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由学生的实验概括出结论(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1、学生和家长配合演示:传接排球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学生演示:

(1)轻压气球。

(2)按压橡皮泥。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质疑讨论:

(学生实验)学生用手压桌面,桌面看不出变化,从而提出: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不都是能产生效果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直播课件同屏帮助释疑。)

简析:虽然是网课,但是物理课堂离不开实验,利用学生与家长传接排球、压气球、橡皮泥等方式,简单有趣的解决了力的作用效果,同时让家长参与到课堂中来,提升了学生与家长的互动联系。

四、理解知识,发展智力:

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重视个体,激活学生思维,并使学生获的成就感(穿插于过程)

1.马拉车时车,车随马前进,可见车受力而马不受力对吗?

2.脚踢球时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这时受到球作用的物体是什么?

3.人站在地面上不动,人就不受力吗?

4.磁铁能够吸引铁钉,铁钉也能吸引磁铁吗?

5.玻璃杯摔到水泥地上为什么会碎?

6.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7.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找寻关于“微小形变”的相关实验自主学习。

简析:利用网络学习的优势,在有任务驱动下让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微小形变”的学习,及加深了对力能改变物体形状的理解,又通过网络的学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五、探讨总结(直播课件同屏)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运用这个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实例。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六、教师结束语:

有的力很小:小蚂蚁搬着面包屑,细雨纷飞飘落;分子在吸引,在排斥。有的力很大:狂风巨浪,轰然巨响,火箭腾飞,斗转星移,宇宙奇观,力真美妙!关于力还有更神奇美妙的力学现象,同学们回去结合网络以及教材后面的力学知识按探究问题探究,下次课我们一起分享答案。

疫情突然降临,将学校的面对面教学转变成了网络授课,我们老师也应该尽快的转变教学模式,尽量利用网络教学的优点来弥补不足。在课堂模式上应该尽量转换。物理课堂靠身边的小实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弥补网课课堂效果不好的缺点。利用课间的实验以及环环相扣的实际体验来紧紧抓住学生,帮助学生建立物理观念,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利用身边的瓶瓶罐罐当仪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利用网络知识容量大,结合网络阅读学习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的知识深度,培养科学思维,深化学生的核心素养。网络学习模式的拓展与开发任重而道远,如何将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与物理教学有机高效的结合是我们一线物理教师不断探索的方向。

猜你喜欢

受力气球物体
找气球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气球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弹力”练习
“弹力”练习
“力”常考易错点扫描
悬浮的鸡蛋
两个物体受力情况分析
一样多的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