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21-11-22张迎娟
张迎娟
(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福建 宁德 352100)
实践性是信息技术课程属性特点,能够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让学生逐步形成信息意识,进而优化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能力,同时,也要监督学生遵守信息社会的社会公德,这样才能让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要促使学生自主参与信息技术的探究活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课内外教学活动有效整合,优化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使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甚至高效学习。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先天优势
1.1 有利于渗透习惯养成教育。习惯养成是指对学生行为习惯有针对性的进行长期干预,以便养成良好的自动化行为意识,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当中产生自动化的行为修改,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诸多方面的健康发展。但现有的教学活动并不十分重视习惯养成教育,而是以完成教学进度,学到更多知识为出发点和归结点。这种教学模式,在知识匮乏的年代不失为一种快捷掌握知识,提升自我水平的有效途径;但在当今时代,基础常识获取已是唾手可得,仍然使用此种学习模式只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学习热情,进而丧失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无明确目的被动学习,最终养成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学习习惯。
翻转课堂以其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先学后教模式,运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上有其先天优势。当今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平板或是电脑,极易在课下获得实践工具,以动手实践为主的学习方式,也较传统课程如语数英此类几乎是以知识的传递积累为主的学科,来得更加让学生喜闻乐见、轻松自在。因此学生依教学进度开展的课下实践极易获得学生及时响应与反馈,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教学便使教师在课上教学重难点分明,学生在学习中突破点明确的巨大好处。
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这留出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利用这个时间去引导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自主构建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进而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通过技能的提升来进一步增强学习的有效性,从而形成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在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能潜移默化地养成自主学习,从而改善被动学习的不良习惯。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信息技术课程,也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未来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教师历来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传授新知识,然而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教师首先要考虑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会选择在课上讲解知识,训练技能,完成课前设定的重难点突破,教学形式单一、内容乏味。一切以完成教学任务或完成课前设定的教学重难点为目标,几乎不会抽时间去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学难度也在逐渐的提高,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必在此过程中逐渐显现,最后同一个教学班级中出现分层甚至两极情况,让教学任务的完成变得如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课堂教学也就变得成了独角戏!
采用翻转课堂,课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预习的情况展开教学活动的,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学重难点设置的有效性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课堂教与学更有针对性: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去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自然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去听讲自已在预习中难以化解的疑点难点,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教学目的明确,教学任务自然轻松,教师就能腾出精力去关注,去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1.3 培养学生学科欣赏意识。虽然初中学生能够透过自己的成长环境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他们的网络体验基本上都是玩游戏、看视频等娱乐活动,并不能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真正价值。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使用,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和学习软件去课前自主学习,与教师共同完成信息技术知识学习活动,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去整合数字资源,进而丰富个人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全方位展现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科欣赏意识,让其感受到信息技术应用的广泛和价值所在,使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最终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翻转课堂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师生交流的方式,“先学后教”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因此终生受益。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学科优势,积极打造翻转课堂平台,真正优化学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和教师都得到解放。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日常实践
2.1 课前完成新知识传递。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将以往课堂的教学内容放在课前进行,让学生课前预习,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经验。因此,打造信息化教学平台和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前去接受新知识传递,引导学生自我知识更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其重要。
(1)共享多媒体课件。在数字化教学实践过程中,最常见的模式是用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创新板书模式,这也是教师比较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打造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将单元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在课前去自主学习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探究,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优化学生自主预习的效果,促进了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在Windows基本操作的教学中,教师针对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等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等关键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使用流程、文字注释等将Windows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同时也一步步演示了操作之后的结果,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共享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平台去观看这一教学内容。在课前有效实现了新知识的传递,为学生课前预习积累了丰富经验,优化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使初中生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微课共享。微课是一种视频教学模式,微课的教学时长一般都在十分钟之内,通常是围绕一个或者两个知识点展开,所以内容和时长都是微型的,微课具有短小精悍,内容重点突出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学习,去完成新知识的传递,可以更好的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计划去通过微课进行新知识学习,也可以通过微课去反复观看重疑难点,这样都能够有效改善课前知识传递的效果,同时增强课上教与学的有效性。
如“电子表格的建立”这一章节的学习中,为了能够让学生课前及时预习,掌握编辑与修饰工作表的内容,教师客观分析了班级学生在预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产生的难点问题,针对性地制作微课,将工作表的制作、编辑方法等在视频中做了详细的讲解,整个的操作流程用了6分钟的微课对知识点进行了讲解。学生通过微课观看,实现了自主预习的有效性,一些动手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够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电脑或者家里的电脑打开Excel表格进行训练,优化了课前知识的传递效果。
2.2 课中实现任务探究。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活动仍然十分重要。只不过在课堂上,教师有能力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保证学习有效性。不同的是,传统课堂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而在翻转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知识传递不是课堂的重要任务,教学重难点也不再是教师课前预设;知识的拓展与探究活动才是翻转课堂的灵魂所在,教师是根据学生的问题去设计教学重难点与探究的主题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任务当中,以此来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如在学习“合成平面设计作品”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微课上添加获取资料的操作流程,通过课前交流而掌握了学生的需求,发现学生的在调节平面设计色彩等存在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就针对学生的这些难点进行了探究,将有共性的疑问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让学生对共性的问题去共同探究,实现了个人认知障碍的突破,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2.3 课后达到知识延伸。由于翻转课堂于课上解决了主要的重难点,所以不要如传统课堂那样需要课后练习巩固,这样可以节省学生的大量时间用来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与习题整理以及在线讨论与指导。教师可于课后给学生提供延伸阅读,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安排习题整理,目的在于让学生将课上内容进行有效疏理,巩固知识点;开展在线讨论指导,目的在于提升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并最终成就终身学习。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也有其先天不足。如因其需要学生课前主动学习,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难以保证;如其预习需要大量的高质量课件、微课,虽在网络共享的当下,仍有许多需教师花费时间自行制作,设计启发性问题、针对性练习等,教师在课件制作的时间安排上难以保证;如其上课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需要教师全面深入地把握教学内容,同时还需具备高超的与学生交流沟通技巧,都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束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样式,相较传统课堂有明显优势,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习自主学习性。但也因其对学生、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实践者综合分析学科特点、教师团队、学生构成等诸多因素,再行推广。总之,翻转课堂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能为今后其它符合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得到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