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研究

2021-11-22陆阳春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21期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职业

陆阳春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0 引言

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均无法脱离计算机网络。将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整合,不仅能丰富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内容,而且还能强化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与作用,从而为职业学校学生未来在工作岗位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打下扎实基础。

1 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教育内容更新缓慢

因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普及,现代大部分学生均拥有属于自己的电脑,其对计算机基本操作和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在持续提升,计算机教育已经不再是零基础、零起点,以往教育内容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提出的一系列需求。另外,学生从最初学习信息技术和到大学时期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存在诸多重复性。另外,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内容依旧只限制在Word 文档、幻灯片操作、表格的查询和制作等方面,没有全面考虑学生具有的专业特点、兴趣和就业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要,导致学生失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教育效果和质量十分不理想。

1.2 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从学生现实状况而言,首先,学生相互间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与运用等多方面存有极大差异,导致教学相对困难。在课堂教学中,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师授课的脚步,无法充分消化教师讲解的知识。但是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而言,他们则认为教师讲解的内容十分简单,会出现“吃不饱”的情况,如此一来,就会产生两种学生均学不好的消极局面。其次,每个专业对计算机运用的需求也大不相同,如若所有专业的学生学习相同内容、培养相同计算机能力,针对他们而言是极不合适的。此外,学生在进入校园时,未能全面了解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学习的内容,未来哪些工作岗位可以用到此门课程的技术和知识等,并且任职教师也未能清晰告诉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和价值,导致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均处在迷茫状态。最后,从教育形式角度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一直处在被动学习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具有的主观能动性,甚至会压制学生的主动性,进而对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成效和教育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3 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针对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来讲,目前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不同职业技术院校对信息技术课程教育要求和教育目标均不相同,尽管在同一所院校,不同任职教师针对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的理解也大不相同。如此一来,即会造成许多专业在设置课程体制时,未能全面考虑信息技术课程与专业课程知识内容的衔接和融合,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的特点是培育高技能复合应用型优质人才,培育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且关键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脑是各个行业均需要运用到的一种办公工具,而且各行业的运行发展均与计算机联系密切,且对从业人员掌握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职业技术院校每个专业对计算机知识水平提出的要求均大不相同,因此分专业制定计算机课程体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譬如,针对计算机专业而言,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针对会计专业和文秘专业而言,则要重视办公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教育。然而,当前职业技术院校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和专业课程之间严重脱轨,致使学生在学习此门知识后,无法将掌握的计算机技能应用到后续的专业课知识学习中,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满足社会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提出的要求。

2 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策略

2.1 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国职业技术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进程中,不仅应当合理地运用传统教育形式,而且还需要将现代教学设备引入到课堂中,把二者进行有机整合,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让学生在同一时间可以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所谓信息技术和课程教育的整合,即是运用最少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信息化课程教学应当遵守适时和适度的基础原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与课件,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内部架构以及工作原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比任职教师用语言讲解获得的效果更好,也可以加强学生记忆。所以,适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课件,能够全面突出信息技术教育重点及难点,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降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和知识的压力。除此之外,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把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内容和现代信息化教育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并遵循适度性基础原则,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各种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与接受程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培育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使课堂教学质量和教育成效大幅度提升。

2.2 注重学生课堂中心位置,开展信息化教育环节

要想将现代信息技术和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则必须注重信息化的教育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手段展开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任职教师在教学中组织者、领导者与协助者的地位。首先,任职教师应当改变以往教育教学中将教师作为核心的观念,明确教师是学生知识学习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协助者的思想观念。其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协助学生开展更好地学习。另外,学生开展独自学习、合作学习是现代信息化教学的主要环节。为了能够开展好此环节,确保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当通过对学生现实状况地了解,协助学生改变以往被迫学习的固化习惯。众所周知,学生从小学阶段直至大学阶段,均是在将教师作为核心的学习环境中展开学习的,故而养成了“被迫”学习的习惯。要想创新教育形式,应使学生树立“认知主体”的意思,掌握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各项要求与目标,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将学生作为中心的教学,即要求学生在任职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积极自主去探究和分析与学习相关的信息及资料,对学习中的问题要敢于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使用探索法、发现法以及协商法去创建知识体系。并且,学生还要学会借助他人的帮助,囊括任职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其他同学的沟通;探讨与协作,从而真正实现对所学知识意义和理念的建构,进而达到提升自身信息搜索、分析、处理、创新与表达的能力,培育自己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其日后能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奠定扎实的基础。

2.3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主导,创建信息化教育形式

以往课堂教育形式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主导构建起来的,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在实际教育教学进程中,任职教师是所有教学活动的核心,任职教师根据传统媒体向班级学生灌输专业知识,而学生则是被“灌输”的对象,是被迫接受外部刺激的个体,此种教育形式始终是中国学校教育的主流模式。此种传统教学模式有助于任职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助于教育组织管理及教育过程的调整监控,其教育效率相对较高,对教学环境建设要求很低,教师与学生相互间交流沟通比较亲切,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不足之处即是“认知主体”学生在实际学习进程中一直处在被迫接受知识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此种教育形式培育的高职学生,均是知识型与模仿型人才,缺少创造能力及创新精神。由此可见,以往教育形式无法有效培育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在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作为中心的信息时代中,应当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到教学领域,探索出符合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全新教育形式。由某知名学者提出的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知识并非是根据教师教授获取的,而是学生在对应情境下依靠教师与同学的协助,利用各种学习资料,根据建构意义的形式而得到的。建构主义提倡在任职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中心。众所周知,学生是各种信息加工和整合的主体,是知识意义和知识思想的主动建构者,并非是外部刺激的被迫接收者及知识所灌输的对象;任职教师则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重要引导者、协助者和推动者,并非是各种知识的灌输者。而学习环境是学生展开自主探究、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背景下,通过对职业技术院校信息技术课程现实状况的了解,创建二者整合的现代信息化教育形式,从而提高职业技术院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成效和教育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和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有机整合,是当前教育变革的主要内容,对二者进行整合可以推动现代教育变革的发展,从而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价值与作用,协助学生掌握更多信息技术知识。

猜你喜欢

计算机信息技术职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计算机操作系统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职业写作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