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新途径的探索
2021-11-22刘伟聪
刘伟聪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第一中学 广东 惠州 516211)
初中生一般都是12到16岁,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成长期,这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成长阶段。在此阶段的学生情感非常不稳定,对事物没有正确的判断,很容易就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这一心理建设的关键阶段,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时非常有必要的,会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班主任教师非常积极地开展德育教育,但实际的教育效果却不容乐观。因此,班主任必须清晰地认识到目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推动德育工作有效开展。
1.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
现如今,德育工作已经成为很多初中班主任工作的重点,班主任教师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德育工作开展方法。但经过调研之后却发现,目前的初中德育工作开展效果并不是很好,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所致。
(1)初中班主任教师目标不明确。由于德育工作对初中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班主任教师希望尽自己最大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导致了很多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目标不够明确,对学生进行过分的管理与约束,生怕某一方面的疏忽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1]由于教育目标不够明确,导致学生对教师的管教出现了逆反心理,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2)忽视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很多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忽视了学生家长的积极作用,没有注意“家校共育”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受阻。
(3)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部分教师对德育教育落实不到位,仍然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
2.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探索
2.1 立足问题设计德育目标。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想顺利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对德育教育内涵有清晰的认识,主动从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中摆脱出来。班主任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德育目标,为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指明方向。因此,班主任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性,立足于问题和学生来设计德育目标,保证德育工作的教育效果。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内心的正面能量,班主任会定期带领学生去探望当地的孤寡老人,为革命先烈扫墓。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内心与思想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德育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班级德育现状的准确把握,班主任立足班级及学生的问题设计德育目标,并有针对性的安排教育方式,充分保证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2.2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文化课教学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德育教育中同样如此,因为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并不能完全依靠班主任,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当学生可以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以后,才能确保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使德育教育效果显著提升。因此,班主任应当适当的“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尝试着进行自我教育。[2]例如,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犯错以后教师并不会马上对学生进行惩罚,而是会先询问学生原因和想法,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判断,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想法。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教师再进行积极地引导,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弥补措施。这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德育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中,实现对初中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2.3 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性。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德育教育中,主动配合教师接受教育。因此,班主任应当注重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多样性,让学生在受教育中感受到快乐,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3]例如,班级中经常会开展演讲竞赛和主题辩论赛,主题的选择都是一些当下热议或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此外,班主任还经常会召集学生家长来学校与学生一起参加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化的“双管齐下”。通过丰富多彩德育活动的开展,既能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又能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确保了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教育效果。
3.结束语
总的来说,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班主任需要意识到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反思并发展目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推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更顺利地开展,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