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2021-11-22杨春阳
杨春阳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悬渚小学 浙江 三门 317100)
1.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意义
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中,德育为首,德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实施德育的途径也很多。在音乐课中贯穿德育便是途径之一。音乐课是小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音乐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还可以开发智力,促进身心健康。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具有重大的意义。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更好的渗透力。正如音乐家贝多芬所说,音乐使人们的道德高尚起来,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有着深刻而有力的作用。一首歌曲或乐曲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
2.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2.1 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因为音符音律赋予了文字不一样的意义,所以在音乐课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启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达到德育的目的。小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并没有什么概念,也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换回来的。例如在学习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音乐课堂中,教学教师不仅要教会音准、节奏,还要通过讲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时代背景、介绍作者。体会作者在创作歌曲时的心情和当时的历史大环境。小学生是很喜欢听故事的,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创作背景以及作者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2 通过小组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已经是这个时代的主题。我们常说:独木不成林;众人拾柴火焰高;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合作共赢才是正确的方向。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在学习音乐教材中的《你的名字叫什么》,由于小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到小学,一切变得和之前不一样了,同学之间也不是很熟悉,甚至有一些腼腆内向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和大家相处?如何去适应这个环境?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这首歌曲进行自我介绍,同时通过音乐的旋律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大家更快的熟悉起来。通过对唱寻找好朋友,课程结束之余,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的方式说一说什么是好朋友?好朋友之间如何相处?在讨论过程中,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听取他人意见的习惯,也促进了友好班集体的构建。
2.3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爱惜粮食。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但是勤俭节约的美德,我们要牢牢的记得。例如在学习《拾麦穗》时,这节课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粮食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粮食,从而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爱惜粮食,拒绝浪费的品质。教师在讲授这节课时,在上课之前,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农民伯伯插秧的视频,让学生体会耕种的不易。通过观看视频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的内容,更好的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了解粮食来之不易,面对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珍惜粮食?搜集和珍惜粮食有关的名言名句和古诗词读一读。让学生更好了解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并且从自身做起珍惜粮食。
总之,小学生的求知欲很强,接受能力也比较强,但是由于年龄比较小,经历也比较少,分辨事物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教师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时,要长期坚持,并且要有针对性,充分利用教育这一手段引导学生提高音乐素养,树立爱国情怀,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珍惜粮食等品质。小学音乐课范围涉及比较广,在音乐课中实施德育教育是很好的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有效的实施德育,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培养学生德育情操,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