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021-11-22林胜
林 胜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实验学校 广东 深圳 518101)
引言
伴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渗透,学校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学在初中生的学习成绩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抽象思维能力决定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新型的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得学生能够高效获得知识技能,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1]
1.钻研教材内容,设计生活情境
教师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前提是对教材知识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教师才可以根据教材知识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因此教师要钻研教材内容,还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有效融合教材知识与生活情境,设计出精彩的课堂内容,最终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用频率估计概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准备教学的时候要意识到概率、频率与生活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数据时代来临,人们对于数据分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教师在准备这一课的时候要抓住当前时代的特征与教材知识的联系,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可以将社会上的一些实例与本课内容联结在一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自然的将教材知识生活化。比如教师设计教案的时候引入一个例题:想要做好生意,首先要了解人们的需求,小明开了一家理发店,想要看看主打产品是染发、烫发还是剪发,于是小明做了一个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小明发现大多数人来理发店是染发,于是小明的主打产品选择了染发。在这个案例中,小明根据大众理发的频率确定了客人来染发的概率,教师将教材内容与实际例子联系在一起,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2.借助信息技术,调动学生思维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生动形象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自身的思维,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在学生学习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投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是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以此促进学生对正投影性质的掌握,并且学会如何根据所学知识画出平面图形的正投影。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一些投影现象,比如一天中旗杆的投影变化,包括长短变化与方向变化。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展示能够更加轻松的了解到投影的性质。信息化课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另外学生还会根据生动形象的投影现象进行分析,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最终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
3.组织小组合作,加强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畅所欲言,而且能够集思广益,最终形成良好的思维结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环节,使得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例如:在学生学习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材内容对其进行分组。由于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导入环节向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大家请根据菱形的定义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菱形,并且对菱形的特殊性质进行总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在探究结束之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为学生总结并且纠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抽象思维能力。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需要认识到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成绩提升和综合成长的重要性,所以积极的围绕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多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分析和主动探究,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模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