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方法探究
2021-11-22胡华养
胡华养
(广西南宁市凤凰小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小学是学生打好数学知识基础的一个重要阶段。只有掌握了系统而扎实的数学知识,才能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他们正处于一个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渡阶段中,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对他们来说太过枯燥,无法有效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创新使用生活情境,巧妙地将生活情境与相关数学知识相关联,使小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调动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才能不断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
1.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带动一个人学习积极性最好的领路人。由于数学这门学科知识十分抽象,更不用说对于心智还未完全发展成熟的小学生,他们往往因为无法透彻理解而不能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数学丧失兴趣。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数学教师一项重要人物便是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将枯燥的数学符号与规律转化为活泼生动的场景,增加学生对数学规律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可以积极有效的进行过自主学习。例如,在讲解与分数有关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耳熟能详的西游记故事中: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日头高照,唐僧师徒四人口渴难耐,正好途径一片西瓜地,猪八戒馋心大动十分想吃。此时,看管西瓜地的老爷爷好心要送给师徒一个大西瓜,但要先出题考考他们。老爷爷问,一个西瓜被你们师徒四人平分该如何用分数表示?要将一个西瓜怎样分你们四人所得才能一般大小呢?通过如此生动有趣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小学数学课堂的气氛,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升。[1]
2.利用生活情境开拓学生思维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思想也尚未健全,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在给学生讲课时,要注意教学方法,巧妙利用生活情境设置相关问题,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快速的理解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2]例如,在学习简易方程相关知识点时,课后总结和回顾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但传统而死板的作业很难让小学生完全消化相关知识。此时,教师便需要转变以往布置作业的方式,利用日常生活进行生活情境设计将作业融入。举个例子,隔壁班数学教师拿了45颗糖果分给学生,还有5个人没有分到,请问隔壁班学生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就包含了简易方程的相关知识,学生在看到这道题时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情境巧妙布置作业,可以将学生的固有思维打破,活跃他们的思维,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有的学生会从教材上找答案,有的学生会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学生自然而然的就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达到了良好的课后复习的效果。
3.巧用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突破障碍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其数感稍微薄弱一些,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他们产生理解偏差或出现学习上的阻碍等问题。因此,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把生活情境带入到数学课堂中,为学生排除掉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难。例如,在讲解与除法相关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假设在你的生日当天,妈妈买了一个你喜欢的大蛋糕为你庆生。在你对着生日蛋糕许下愿望后,妈妈说让你这个小寿星来切蛋糕分给大家。在你的生日会上,有爸爸妈妈、姐姐、姥姥姥爷和请来的两个好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采取怎样的切蛋糕方式才能使每人获得的蛋糕一样大?通过将抽象的除法知识转换为具象的生活情境,不但可以有效地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还能帮助学生加强理解,让他们对数学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掌握的更加牢固。由此可见,通过设置相关生活情境进行数学教学,不仅可以变抽象为具象,还能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减少问题的产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生活情境教学方式更加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创新设计不同的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象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使他们对数学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入、掌握的更加快速,从而不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