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网络化校本课程的开发
2021-11-22陈加玲
陈加玲
(灌南县教师发展中心 江苏 灌南 222500)
引言
校本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美等国。已经存在了20多年的历史。目前,在我国新中国教育改革的形势下,校本课程也成为了我国教育体制下的重点。这是一个以学校的发展为目标,在教师的共同研发下成立的基本课程。是建立在满足学生需求,发展学生多样化的一门课程。而信息技术教育正是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自主能力,因此,我们进行了初中信息技术网络化校本课程的开发。
1.提高学生兴趣,增强信息技术认识
国家创办的课程主要是构建学生接受传统知识的发展体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和现代发展的共同性。因此,各地都开创了以贴近生活发展为基础,弥补国家课程不足的信息技术网络化的校本课程。改变国家课程的固有模式,在校本课程中开展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把学科知识网络化,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把生活中的细节融入到学生要学习的课程上,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1]
例如:在学生学习凤凰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动画基础认识》这章时,本着让学生了解制作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动画分类的教学目标来开展教学。但信息技术课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过于陌生,而导致学生有抵触的心理。这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细节入手,因为初中生还是保有童心的一个年纪,多多少少的都接触过动画,小时候也看过动画片。所以教师在课程的开展之前,就可以播放学生熟悉的动画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再进行适当的教学,为学生开展一个动画原理的教学,再通过播放不同的动画片来讲解动画的分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消除抵抗心理。
2.利用校本课程,丰富信息技术资源
如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一个经验丰富的初中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不仅决定了一个教师的办事合作能力,更对学生的多样性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作为一个资深的初中教师,更应该为学生开辟新的学习资源,在开展信息技术的课程下,结合其他的校本课程,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不再局限于一门学科的知识,利用信息课程的多元化,搜集各种课本知识,拓展学生的学生视野,在同种知识的体系下,开展学生不同的学习领域。[2]
例如:在学生学习凤凰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的编码》这课时,本着让学生了解数制的基本概念和掌握二进制的基本特点和原理下,教师对学生展开教学。但因为二进制在信息技术中的抽象行和难懂性,学生很难理解(11)2为什么可以用(11)B表示?而(11)10又为什么要用(11)D表示?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就可以引用数学中的十进制来诱导学生学习二进制,再从数学方面的二进制的运算中过度到信息技术中的二进制,让信息技术和校本课程中的数学结合起来,丰富信息技术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更好的理解,推动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3.优化校本课程,设置信息技术情境
一个好的优秀文化,需要不断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立足于社会,不断传承下去。校本课程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地优化,创新,才能在众多课程中脱颖而出,不至于被埋没。当一个学生面对课本一直学习时,面对着黑纸白字的知识点,肯定会产生厌烦心理。更何况,一直对着电脑,长时间下去不仅对学生的眼睛不好,也会让学生丧失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学习情境,不用一直盯着电脑学习,并在有效的情境中,推动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学生学习凤凰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加工与制作音视频》这章时,本着让学生在获取音频,对音频文件和播放的了解和掌握音频的剪辑的方法上,对学生展开教学。音乐与我们戚戚相关,初中生也是对各种音乐都充满着好奇的阶段,如果让学生统一剪辑一样的音乐,就会对这堂课失去兴趣,但如果教师在教学前,让学生收集喜欢的音乐,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一个音乐节的氛围,先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音乐,进行剪辑,然后让学生进行演唱,用这种学习氛围来优化学生的信息技术情境。
结束语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既是一个先进的课程,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他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配合来完成,在提高学生兴趣,利用学校资源,优化校本课程等方面,进行信息技术的开展,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