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2021-11-22范国俊

读与写 2021年31期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实验教学

范国俊

(青海省海东市教育局 青海 海东 8107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其中提出了很多全新的教育理念,也列举出了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在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将新课程理念更好的融入到物理教学中,是当前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相关要求和当前实验教学的现状,单方面的认为,要想更好的改变教学观念、教学实验以及验证实验和手段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方式

1.1 由老师单方面的灌输转为老师引导。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初中物理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1]。纵观以往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大多数都是老师按照教材直接向学生进行讲解,而新课程要求为学生设立相关的探究实验作为其必要的教学条件,老师应该不断的挖掘教材当中可提供的相关素材。其中,对所探究的问题难度还要恰到好处,要符合学生当前的学习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巩固好进行科学探究等实验所需要的必备基础知识。虽然实验器材短缺是目前物理教学中最常见到,也是最大的困难,但我们老师还是要从根本上转变这种观念,科学合理的引导每一个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我们可以利用空的水瓶来展开相关的实验,材料简单,并且实验现象明显,操作还没有危险性。在探究浮力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空水瓶和乒乓球制作简易的教学演示器材。而对于温度计的实验探究,教材上采用的是广口瓶和玻璃管,而我们则可以采用小的玻璃瓶与透明吸管来模拟温度计,并将实验改成学生分组进行,进一步的提高实验的效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1.2 转变老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动手实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扮演的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角色与长者的角色,而在实验教学中也是如此的,老师在讲台上讲解演示相关的实验,学生在下面观看学习。但伴随新课程理念的推进,现代的教学理念要求将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放在首位,认为老师的主要作用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帮助者以及示范者。老师一人单独的演示,过分的强调了老师的主导地位,从而忽略了学生才是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就需要改变这样的状况,课堂实验演示以学生作为主体,老师作引导和解惑,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中的各项实验活动,同时还能进一步的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巩固知识点,还能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其次,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独自解决问题,还能获得一种成就感,进一步升华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

1.3 从验证实验向探究实验转变。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实验,大多数都是以验证实验作为主体,而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实验大多数都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出现,科学探究实验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突破口,将实验教学和探究学习科学的结合起来,不仅能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方法以及具有逻辑严谨的科学思维,从而能更好的促进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养成,提高学习兴趣,这是新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目前使用的教材中,已经将大多数的实验修改成了探究性的实验,并且在教学中还采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另外,在整个实验中,最大限度的从教学主体方面去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实验探究机会,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感受到物理实验的魅力,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促进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

2.实验的演示

随着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有效教学越来越深入人心[2]。物理课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其具有十分强大的动手能力。物理课程演示相关的实验,其主要特点就是结合教材上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由老师进行操作和演示,其作用就是将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直接理解的物理概念通过相关的规律,从而生动形象且具体的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还能顺带将老师的感情、操作方法、思维方式、操作技能以及科学作风等生动具体的呈现出来,能让学生更深刻,更直观的感受到所学知识,从而更好的促进对知识点的掌握。以往有句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做”,要想实验效果能够更加具体且真实富有特点,让学生在形成核心物理素养之前,了解到物理的有趣性,加深学生对物理的感受,除了老师在台上演示之外,还应该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例如在学习到初中八年级摩擦力这一课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演示:

第一步: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带入课堂学习中。)

第二步:根据二力平衡,用弹簧粗略估算水平运动物的滑动摩擦力。(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联合应用,巩固知识点的同时,锻炼动手能力)

第三步:通过实验探究,探索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方法(深入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认识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将问题带回生活,与生活结合,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应用所学知识。)

第五步:摩擦力的存在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进一步深化问题,让学生养成独立看法,培养理性思维。)

通过这样逐步深入的教学演示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到实验原理以及意义,同时还能培养它们自身独特的见解,这对学习物理来说是十分有帮助的,促进学生从物理知识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的转变,实现认知上的第一次飞跃,强化所学概念,进而加深对物理规律和本质的认识和学习,锻炼学生观察思考问题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养成。

在当前许多发达的国家当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德国物理教学界有着这样的一个说法,“没有进行实验演示的课程,不算一堂成功的课堂”,因此德国在物理教学课堂上,大多数教师除了极少数的理论课程之外,每堂课程都会进行多个物理实验演示。而美国的物理教师也同德国相似,也非常重视物理课堂上的实验演示,虽然课堂演示实验没有德国那没多,但也有实验演示。而这些演示大多都是老师自己设计的。因此,根据以上种种资料显示,国际物理课堂上正在流行一种趋势,即判定一堂物理课程成功与否,其与课堂上进行的实验数量和质量相关。因此,老师不仅要根据课程标准进行相关的实验演示,同时还要促进老师边演示,学生边跟着学习的有效落实。

3.实验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

实验环节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优秀的实验设计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动手思考能力[3]。根据现代教育学心理研究资料的显示,学生在进行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与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其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样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物理实验课程不仅作为其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更作为一种特殊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验展现自身的才能,进一步的发现自我,如果离开了这个过程,那么便谈不上对学生真正的发展。此外,合作学习也是当前许多国家所通用且最具成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以小组为学习单位,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学习,不断的碰撞出思考的火苗,从而达到共同学习的目标。同时,分组学习还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的作用充分的展现出来。一般合作分组方式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分组探究学习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内容。

3.1 课前引导。课前引导,因为初中生刚刚接触到物理,所接触和掌握到的知识都不全面,因此每做一个实验,都要进行相应的课前引导和指导。例如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查阅与实验相关的信息内容,初步的了解实验内容。例如,我们在学习到《小孔成像》这个实验时,首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小孔成像的原理,以及相关实验器材的准备,然后通过分小组讨论的形式,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其中应用到了哪些物理特性,从而在实验中带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实验,充分的发挥出团队的优势,这样的学习方式远比老师直接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

3.2 分工合作。在将具体的实验确定之后,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实验了,小组之间进行明确的分工合作,如果在实验中遇到较难的问题,一部分同学可以请教老师,而另一部分同学可以查阅相关的实验资料,做到人人动手,人人学习的效果。实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意见分歧,这时就要冷静的分析,总结出其中有用的知识,老师也可在一旁指点引导,然后解决问题,又出现新问题,再次解决,如此反复,不仅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一举多得。

3.3 结果的展示。在实验成功完成之后,就是展现实验的最终效果。首先,每个小组对所做的实验进行相关报告,然后老师来进行评选,其次,总结小组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老师来进行相应的点评,并作出书面评判,其评判的标准一般为实验方法是否科学、装置是否达标、效果是否理想等三方面,同时还可以结合团队是否具有协作精神,结论流畅与否来进行侧面的评判,从而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层次,将良好及其以上的展示到教师公示出,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结语

总之,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性和实验性都很强的学科,在锻炼学生动手思考能力的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做。

猜你喜欢

新课程物理实验教学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五)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留言板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