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探究

2021-11-22余亚萍

读与写 2021年31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教师

余亚萍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前沁逸夫小学 福建 莆田 35110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应改变课程教学中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索以及勤于动手,重点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分析和解决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将小组合作教学方式融入小学科学课程当中,正是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有效模式,对于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以及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效。下文笔者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以当前科学课堂小组合作活动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针对如何在小学科学中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合作探究模式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1.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现状

概括的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基于“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下分组标准,在这种标准之下,教育者通过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任务给定、竞争激励以及多元评价的方式进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有效学习方法。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对于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科学探索精神也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实际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自身教学理念落后,时常由于“不肯放权”引发学生小组学习状态混乱,适得其反的现象,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优等生“霸占”话语权,其他成员更多的充当“看客”的角色,严重影响了其他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在教学《各种各样的天气》一课时,便出现了以下对话:

教师:同学们!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会识别天气是保障生活秩序的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下面请看这样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相关天气课件),并且在小组中讨论一下,这又是什么天气?

某小组交流片段:

学生1:这很明显是下雪的天气,路上的行人都用手在保护自己的头,避免淋雪。而且周围的汽车也因为下雪,出现了一定的交通事故……

学生2:对啊,这很明显就是在下雪;

学生3:……

照片中的天气明明是下冰雹,其他学生却只能随声附和,即便该生说的不对,他们也没有意识和能力去分辨。

二是学生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有限,并不能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给予科学的解决方案。更多的学生享受的是一起讨论、一起合作的愉悦氛围,对于实际科学问题的解决并不能诱发他们更深层次的潜能。仍以《各种各样的天气》为例,学生们通过系统的学习,对于各种天气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但是,教师在组织全班学生针对“天气对人类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学生给出的答案,更多的是雨天对于花草、对于小猫小狗的影响,而更深层次的答案,对于人类生活秩序的影响并没有一定深度的认知。因此,想要提升整体小组合作效率,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专业水准,针对实际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科学引导,全面开拓学生的思路,强化他们的思维水平,进而使学生获取更深层次的认知。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真实教学过程中做了有效探究、分析与总结,并找到了一些合适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下面,笔者将以自身教学经验为基础,谈谈如何解决这些教学问题。

2.小学科学构建合作学习模式的几点策略

2.1 制定合作规章,学习井然有序。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形式主要以尊重个性差异为前提,以促进个人发展为最终目的。每个小组自然也可以看做一个简单的小团体,而团体的有效运行,除了要具备多方职能协调,同样也离不开一定的规章约束。针对上文提道的“优等生霸权”这一现象,笔者建议:科学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有必要多次重复阐述相关的规章制度:

发言规则:在进行小组合作过程中,在有小组成员发言的情况下,其他成员不可随意打断他人发言,有不同意见,待该成员发言结束后再提出。此外,当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时,可在老师的参与下,进行投票表决,最终选出最优解决方案。

协作规则:在进行合作探究过程中,每个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角色职能,其角色由其近期学习状态、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点所决定。

汇报规则:在完成相应的学习探究之后,各小组成员必须在小组组长的带领之下,再次对合作成果进行检测,多次检测,再由组长进行最终呈报。

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分层教学方法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事宜,分层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分层,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通过目标的激励,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小学科学的学习活动,主动进行探究与分析,解决面临的问题,并主动进行发言。

比如,在教学“布的秘密”一课时,为让学生都能够有所发展,笔者在组织小组讨论时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如,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需要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通过课前的搜集、课上的观察、分析与探究,掌握不同种类衣服拥有的特性,并能够将知识延展到布的四种特性;能力中等的学生需要在实验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办法,并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自己的方法究竟能否成功。若不成功,失败之处在何处?闪光点在哪?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及时帮助该层次学生一同解决,以树立他们科学、自主探究的意识和探索的信心,有助于该层次学生今后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优等生需要在分组讨论中贡献自己的优势与力量,既要在分组讨论中逐步找到实验问题所在,又要与小组成员团结合作,共同探讨出相关的布的实验,以进行验证。从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到发现问题、更新实验,笔者运用教学智慧一路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进一步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探究欲与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有效转变了优等生“霸占”话语权的情况。另外,在讨论布的性能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笔者要求不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需要进行动手操作来验证实验论点,不断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进驻学习场,有助于笔者今后高效开展小学科学教学。

通过制定合理、合规的合作制度,全面完善小组合作运行体系,保证每一个小组都能在一个公平、公正的氛围中去快乐探究,这自然也是促进合作学习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2.2 教师主导有度,诱发更深层次的教育效应。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是保证整个课堂走向的指明灯。教师除了要注意一定的“放权”,同样还应适当的“霸权”,有效掌握该有的话语权,从而保证学生的主动权,进而全面兼顾整堂课的走向,并且能顺势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诱发其对学习和生活更深层次的思考。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对于一些抽象化的科学知识点,并不能快速、准确的完成认知,这时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发挥自身的主导职能,以自身的专业水准,找准维系课堂高效走向的天平,从而达到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饮食风俗》一课时,由于饮食风华属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博大精深,对于生活阅历、知识底蕴较浅的学生而言,并不能准确说出自身家乡饮食文化的特色,为了保证小组合作进程的持续推进,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与各个小组进行一定的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讨论进度,讨论进程,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他们解答,以充分解答学生的疑惑,保证小组合作的高效性,同时还解决了学生无法深入探究的问题(即由于学生自身知识水平的有限,并不能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给予科学的解决方案)。

以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帮助学生解答疑问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文化使命感和自豪感,最终使他们愿意了解和爱护这一文化。

2.3 组织合作竞争,激励学生前进。合作与竞争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样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有竞争才有合作,有了合作自然也要去竞争。在小学科学探索过程中,多组织学生们去开展一系列组间竞争的活动,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斗志,对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造力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例如,在教学完《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一课之后,可以以“搜集身边的交通工具”为主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家庭周边以及道路上的交通为研究对象,进行一定的调查走访。通过询问家长、身边长辈的方式,记录身边常见的交通工具,并且通过合理的分工,有记录数据、整理资料以及检查资料以及汇报资料的方式,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搜集、整理的资料最全、最正确,并且对完成任务较为出色的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从而有效丰富他们的合作体验,激励其更积极的参与到今后的小组合作活动当中去。

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奖励,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种积极、正面的情感体验。而这种不期而遇的小惊喜正是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小组合作的关键因子。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高效教学方法,一名合格的小学科学教师应当明确自身教学职责,立足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内在需求,有针对性、计划性的设置小组合作学习方案,保障小组合作有效、高效的开展,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悦的合作学习氛围,最终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习成效。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教师
设问引导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美育教师
科学拔牙
圆我教师梦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