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背景下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
2021-11-22赵赓张红李伟光
赵赓 张红 李伟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0)
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高科技人才的领地,在大学教育阶段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也丝毫不能懈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科技人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育德于体中,德体并行,充分拓展德育教育的平台,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对拓展大学生思政素质的教育途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活动和思政活动相结合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大学生在进行身体素质锻炼的同时,还要懂得体育精神,增进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观念,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1 响应国家号召,拓宽体育课程目标
大学体育活动包含内容较多,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大学生体育课程。课程思政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体育课程也应该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从而发挥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传统体育课程在进行课程目标设定时,更多地关注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虽有所涉猎,但是关于学生的思想成长关心还不够[1]。因此,在国家“课程思政大背景下”,扩充体育课程的目标设置内容,将思想教育和体育教育相结合,是相应国家号召的必然要求。
1.2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充分利用体育活动
在此次疫情面前,我国党员、医护人员、军人、社区工作者、广大的志愿者都表现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将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舍小家为大家,在危急关头中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与自觉性令全世界肃然起敬[2]。大学生走出纯洁的象牙塔,有了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发现社会与自己的想象并不相同,于是很多学生可能会产生怀疑,不满地盲目批判或者出国,这时将思想政治放在大学教育的主导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每个人,尤其是高等知识分子团结在国家的周围,团结在党的周围,国家的建设才能得到更好的支撑。
1.3 培养综合性人才,大力开展体育活动
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国际之间激烈的竞争,国家快速的发展,大量的高素质知识人才被需要[3]。这一时代背景下,在体育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是紧跟时代步伐,注重多方面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借助思政教育的力量将体育活动中立德树人的良好作用发挥出来,两者相互促进,在体育活动中促进思想素质的提升,以思想素质促进体育活动中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双边共同促进,是未来体育活动开展的必然趋势。
2 思政背景下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
大学生体育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是纸上谈兵,仅停在理论层面,而是应该在体育活动中贯彻落实,在课程教学上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在体育讲座中不断渗透思政元素,在体育比赛中改变原有只看成绩的情况,不断进行突破和创新,具体可以从课程内容、教师、加强合作三方面切入[4]。
2.1 精心设计体育理论课程内容
体育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体育理论课程和体育实践具有异曲同工的妙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思政元素渗透时所用的方式是不同的,在体育理论课程中渗透思政元素时,可以在课程内容上进行如下设置。第一,在学习体育理论课程时,组织学生观看课程相关的世界级体育类竞赛,其具有很高的号召力,很容易激起人们的热情,在这种热情氛围烘托下进行国家荣誉感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观看比赛,能够让学生了解体育项目的丰富多彩,以及不同项目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差异性;第二,组织学生观看体育题材爱国主义电影或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史明鉴,强健身体,筑我精神,培养爱国情感的同时又达到体育理论课的要求;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要科学化,教学内容要多样化;在教学内容上,要依据学生的兴趣,增强其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2 善用不同实践课程项目实施思政教育
体育实践课课程可选内容较多,不同类型的项目所能进行的思想素质教育侧重点并不相同。在体育实践课程内容上可以进行如下设置。第一,如在进行娱乐类项目时,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上具备的优势,多举行团体竞赛类比赛,如三人两足、蜈蚣走、捞鱼等多种团体比赛,这类比赛对于默契度的要求相对较低,但对于协作要求却非常高,有些个体可能在速度、协调性、力量上独具优势,但在这类比赛中只有迁就弱小,才能够取得胜利,因此这类项目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在进行竞赛类项目时,学校多组织球赛、团体表演,号召学生参加,让学生理解明确分工、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在体育团体比赛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去感受,理解个人服从组织、服从团体的必要性。第二,举办不同形式的比赛,让学生切实体会自身身体素质、身体形态、思维方式、反应速度等在体育竞赛中的优劣势,寻找自身优点和缺点,并找到提升自身的努力方向;合理制订教学或者训练计划,让学生感知通过合理的锻炼能够提高各项素质,了解目标的制定要切实可行。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自身身体的优势与劣势,同时,也认识到通过自身努力很多目标是可以达成的,体育是最直接的评定自我认识的方式[5]。
2.3 提高教师的素养,增强德育意识
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在教授课程和组织活动时都起着主导作用,他们还是学生思想和心灵的建筑师[6]。高校体育教师亦是如此,他们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课程思政大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要成为学生的推动者和拥护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能够以思政教育为先导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带动和感染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在体育课上,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要加强自身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教学中以自身魅力带动学生能力的提升。除此以外,关注思想素养高的学生,并对其多表扬,充分发挥学生兵的“模范作用”,多引导、鼓励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技能差的学生。
2.4 开展多元化体育活动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大学体育活动的开展形式丰富多彩,有公共体育课、体育专业课、体育选修课、运动会、社团活动、城市马拉松、体育讲座等多种形式。用竞争性运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能力,用集中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要从活动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实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第一,开展体育讲座及公共选修课,增加健康知识的宣传;高校大学生对自身身体的了解比较少,通过开展讲座、公共选修课向大学生传授解剖、养生、保健的基本知识,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告知学生通过合理的体育运动能够改善自身身体情况,激发大学生体育运动动机;第二,鼓励体育类社团增加活动的开展数量,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增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频次,体会运动带来的自信心。公共体育教学中,教师加强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知识的宣传,制订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第三,建立微信群,依托网络,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推送具有体育拼搏精神的个人事迹。
2.5 建立高校体育思政教育评价体系
要在体育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的渗透,必须建立高校体育教学德育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细化标准,使教师重视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积极挖掘体育的德育价值。将教师教学过程中是否将思政教育作为目标,作为对教师课程教学效果考核的一个重点审核内容,将活动举办过程中思政教育作为其举办宗旨作为活动申办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依据。在体育竞赛中,思政元素渗透到赛事中,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
3 结语
在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唯有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体育竞赛、体育社团活动等多元化教育方法的运用,积极加强体育教师的示范与表率作用,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顺利实施,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高校体育竞赛中只有在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对思政元素进行渗透,升华活动组织的内涵,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才能发挥到极致,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及稳固国家高科技人才的后备力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