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专业高职学生专业认同感影响因素研究
2021-11-22朱鹏
文/朱鹏
许多高职涉农专业的学生并非出于对农业的热爱而选择其专业,多是因学习成绩不好,没有更好的选择不得已而为之。部分涉农专业高职学生没有一心从事该职业的意志和品质,直接影响了专业教育的效果和在校期间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本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从理清专业认同感的概念、阐述提升涉农专业高职学生专业认同感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专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和影响因子,为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构建专业认同感培育体系提供相关数据,为提升涉农专业高职生专业认同感提供对策及措施[1]。
一、提升涉农专业认同感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人才支撑,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高职涉农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迫切要求。高职涉农专业《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科)专业目录(2017年)》中的农林牧渔大类下的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类共计51个专业。
专业认同感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态度,具体包括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情况、心理适应、学习动机、专业成长规划、满意度等。学生认可自己所学专业的价值,从心底接受自己的专业,并对这个专业的各个方面做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这样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学的专业中去,个人的价值才可能在所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中获得体现。专业认同是职业认同的萌芽阶段,也是职业认同的基础,影响涉农专业学生的自尊、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积极性。所以,专业认同感是学生选择专业、进行专业学习、从事专业工作的思想基础,是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点和出发点,是影响大学生专业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因素,也对其今后职业决策、职业发展产生了影响。专业认同感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学生认可这个专业,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以及加强对学习的热情。了解学生的专业认同的现状和特点,可以促进高校有效发挥资源优势,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改善专业学习环境,提高职业规划辅导的有效性和学生专业认同程度。因此,了解专业认同度的影响因素,构建科学的培育体系,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2]。
二、专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
涉农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有许多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比如,国家、社会、学校等外在因素,也有个人自身的兴趣、能力等内在因素。为此,笔者设计了2份面向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有关专业认同感影响因子的问卷,选项中的“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重要”依次分为5、4、3、2、1。结合头脑风暴、专家访谈等手段,量化影响因子的重要程度,从而帮助高职院校更加有针对性地构建专业认同感培育体系。专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表中有国家、社会、家庭、因素、学生、学校等五大影响因素。国家因素中分为农业发展政策,如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的政策等,影响因子为3.45;涉农专业扶持政策如学费减免政策,影响因子为3.84。社会因素中主要是社会舆论,如对于从事农业相关职业的风评等,影响因子为3.55。家庭因素中主要是父母期望,如父母是否支持学生学习和从事农业相关专业,影响因子为4.54。
学生因素中可分为四个二级的影响因素。对该专业是否有兴趣和爱好,影响因子为4.75。个性特征是否适合学习该专业,影响因子为4.62。专业认知是学生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二级影响因素,又分专业的就业及发展,影响因子为4.98,是影响专业认同感最主要的因素;专业技能要求,影响因子为4.01;专业的职业素养要求,影响因子为3.25;专业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影响因子为3.45;是否优先考虑专业,影响因子为4.22;有/无意转换专业,影响因子为4.12。学生因素中第四个二级影响因素是学习行为,又分为制定学习计划,影响因子为3.87;收集/阅读参考资料,影响因子为3.12;师生互动,影响因子为3.95;课后是否做作业和复习,影响因子为3.85;总结所学知识,影响因子为3.75。
学校因素中分为四个二级的影响因素。专业的课程设置,如课程教学内容是否有利于拓宽知识面,影响因子为4.03;教师是否介绍了本专业相关的行业热点和前沿动态,影响因子为4.55。教师教学行为,如是否注重启发式教学,影响因子为4.11;是否重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影响因子为4.22。师生交流,如师生课堂或者课余交流频率,影响因子为4.51。专业认知教育,如专业认知教育参与度,影响因子为3.63;专业认知教育满意度,影响因子为3.55。
学生因素中的“专业认知”、父母的期望和学校因素中的“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师教学行为”和“师生交流”等因素对专业认同度都有显著的影响。所以,高职院校可以从提高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与家长加强联系、督促学生去积极主动学习、改进课程教学的内容、积极鼓励师生交流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三、提高学生涉农专业认同感的策略
(一)提升学生对涉农专业的认知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前景与现状
要提高学生对涉农专业的认可度,就必须增强他们对农业的理解。应充分向学生介绍农业发展的前景,培养和积累他们对农业职业的愿景,以及去涉农行业应征工作的欲望。学校可以通过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实现涉农专业的发展。同时学校还要让学生了解国家对涉农专业的重视,并且教师可以给学生普及一些关于农业政策的扶持。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当前农业相关工作的人才紧缺程度以及一些福利政策,从而提高学生对涉农专业的兴趣。当今,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科技在农业当中的应用需要专门的农业应用人才。农业应用人才的供给量远低于需求。农业的发展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一些产业的开发奠定良好的资源条件,以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高科技的设备应用,可以促使农业生产节约资源,并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3]。
(二)实现产业和教学的结合,提升学生农业相关技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渐落后,许多抽象的知识用语言来讲述,学生是无法去接受和理解的。因此,学校要积极去开展地方农业经济与其之间的合作,让学校涉农专业的学生都能去实地考学,并充分去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的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农业,进一步帮助农业的推广和发展,还可以加强学生对农业以及农民的认识。与传统教育的模式相比,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对高职院校的涉农专业的学生的教育发展更加有帮助,产教结合式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农业专业的学习的兴趣。“产教结合式”教学还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去掌握关于农业的相关性知识,并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一些知识。同时,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比较贴近生活,使学生对农业的相关工作也比较熟悉。对学生毕业后可以更好地去融入工作环境。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农业相关技能,还可以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通过产业与教学的结合,为高职院校设计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推动了学校的课程研究和创新。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学生的爱农情怀
根据目前的农业发展,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只有当教师真正了解到农业的重要性,以及人才紧缺的问题,才能够把对农业的热爱融入农业教育当中去,从而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教师要制定好农业开发计划,努力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引导方向与学生的认知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农意识。要充分了解农业发展的结构,灵活地制定一些教育活动,学会去创新教育的方式。通过实践活动,使每一个毕业生在毕业之前都能够获得关于农业方面的相关技能,从而提高就业率,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技术人才。教师除了要给学生进行课程的专业讲解,还要对学生开展专业的技能训练,从而加深学生对涉农专业的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去激发学生的爱农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对涉农专业的认可度。
四、结语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高科技的应用都需要专业的农业人才。通过上文阐述可以得出,涉农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并不高,如果学生对专业不认同,那么学习兴趣肯定会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学习成绩不佳等现象。所以,学校要积极分析涉农专业学生对专业认同度不高的原因,努力培养学生爱农的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为今后投身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