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如何引入和发挥职业经理人的作用
2021-11-22杨金朋陈明
文/杨金朋 陈明
国有企业的经营和运行是国民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的人力资本是决定国企改革的关键。将职业经理人制度引入到国企发展和改革中,联合运用内部和外部两种人才培养和吸纳方式,可以为经营者转变为职业经理人提供便利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引入和发挥职业经理人的作用成为重点课题。为此,本文围绕我国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和改进策略,以促进国企改革获得良好的发展[1]。
一、国企改革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现状
在国企改革中,关于职业经理人的引入历经了一段时间的试点改革,对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运营机制的完善带来了一定的效果,促进了激励约束、投资责任追究机制得到了发展,使得大量具有优秀经营能力、政治立场坚定的职业经理人走上了良好的发展通道。但是,在试点改革探索中,要想顺利发挥市场化引入职业经理人的作用,必须对当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一)尚未形成完善的治理结构
在法人治理结构上,缺乏完善且系统的支持。只有凭借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顺利地将职业经理人制度引入。如果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支撑,职业经理人往往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当前,许多国有企业以及国有独资企业已初步形成了法人治理结构,但在责任、权利上尚未得到明确划分。许多企业在董事会中走向了规范化,但其所属企业未能继承董事会制度,部分直属董事会却缺失执行董事,也存在董事会运行不规范的问题[2]。
(二)缺乏健全的职业经理人市场
职业经理人的引入需要法律方面的保障,更要依靠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更多的是借助法律体系、信誉保障机制等方式,对职业经理人市场进行规范,能够确保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例如,对于职业经理人,如果处于缺乏一定约束、高度自主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因信息不对称出现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由此造成的经营状况不佳、道德方面受损,就会使个人信誉在整个经理人市场放大,从而导致个人长远发展、利益和价值受到不良影响。目前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还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主要受到产品市场、公司治理、资本市场等因素的限制。与此同时,我国尚未建立起面向全国的职业经理人信用数据库,缺乏信用调查、考核等机制的支持。
(三)职业经理人管理机制有待加强
我国国有企业与工程师、设计师等技术型岗位相比,未能将职业经理人纳入职业管理序列。在职业经理人晋升的发展上,未能形成清晰且明确的标准,更存在框架上的限制,导致人才自主提升和发展动能不足。对缺乏员工认可度、经营管理情况不佳、业务能力不强的领导人员,未能设置淘汰竞争机制,难以实现优秀人才的流动,更限制了管理人才的提升和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在薪酬机制方面,国有企业尚未完全实现管理人员薪酬的市场化,这就难以对不同职位职责的贡献、边界进行量化,管理人员所享受的薪酬水准偏于平均水平,未能与其实际经营业绩相联系,也无法起到激励的作用。此外,在追求最大经营效益的同时,也需要对内部资源进行统筹,这使得职业经理人的履职和管理权力受到限制,造成这方面问题的根源在于经营权与所有权未能实现完全割离,在授权、职责划分上不够明确,缺乏制衡权力和职责的机制。加强管理机制,注重公司治理,是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重要前提,如果缺乏对这方面的重视,就难以发挥其实际作用[3]。
二、国企改革中引入和发挥职业经理人的措施
(一)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制度规范化
当前,我国在引入和建设职业经理人制度方面还处于培育和探索阶段,在培养、招聘、约束、激励等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制度保障。目前,部分央企、地方监管部门已经初步构建起了专有的制度体系,但其实际可行性、严谨性还有待时间检验。在全国“两会”中,关于“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内容已经成为政府工作关注的重点内容。为此,国企应注重顶层设计,通过建设和设计制度方面的统一标准,让职业经理人能够发挥其企业家精神,将市场化薪酬体系建设、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使经理人能够将企业发展与个人目标有机融合。与此同时,要注重契约制度方面的规范和完善,保证企业和经理人双方都具备企业精神。在企业方面,对达成业绩目标的职业经理人,应严格遵照契约实施薪酬待遇方面的奖励。在职业经理人方面,如果未能完成预定的业绩考核目标,要践行契约内容,避免与企业出现矛盾,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影响。在职业经理人评估考核方面,应将任期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给予经理人一定的磨合、发展时间[4]。
(二)立足发展实际,促进人才市场成熟化
在企业试点改革中,国企对职业经理人的认知更加清晰、全面。但是,在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中,缺乏成熟而可靠的市场,专业化的猎头公司较少,具体名称的使用尚未实现统一。与此同时,部分职业经理人缺乏一定的契约精神,在管理经验、业务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难以展现自身的价值,使得职业经理人获得的市场评价相对不高。鉴于此,应围绕人才市场建设诚信、档案信息库,让职业经理人的履职经历、工作经验、身份信息等情况在市场内实现公开,便于国企进行信息核查,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样,招聘企业就能规避履职人员出现达不到预期、道德背离等问题。同时,国企在选人、用人上具有较为复杂的流程,如果出现职业经理人退出的情况,往往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人员和工作的交接,难免会影响公司经营活动的进展,而推动人才市场走向完善和成熟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三)加强公司治理,推动国企深入改革
为了确保职业经理人能够顺利发挥作用,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公司治理方面。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日益深化的背景下,社会资本、国企分别持股可以促进职业经理人的发展。但是,如何在治理中保障党的组织和领导,切实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把握企业正确发展方向,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全新问题。所以,首先要坚持党在公司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在选聘职业经理人时,要从其廉洁品行、政治素养等方面进行考核,切实发挥党组织管理干部和人才的作用,再将人才考核评价结果反馈给董事会,为最终的选聘提供参考。其次,职业经理人市场化人才聘用时,应由上级政府监管部门负责统筹全局,授权董事会,使选聘环节的任用和决策效率得到提高,避免出现体制选拔条件等同于市场选拔标准的情况,导致程序符合却难以达到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的现象出现。再次,要促进混合所有制的推进,通过对产权的多元化划分,构建起更加完善的治理体系。此外,要对权责结构进行明确,对监事会、股东会、董事会等方面的责任和权利进行界定,清晰地划分与工会、职代会和党委会的关系,确保权责实现对等。最后,要促进党委、经营层两者间的交叉任职,在既定法律程序和文件下进行双向流动,使党组织领导成员、职业经理人能够实现有效流动,促进决策效率的提高。
(四)创设良好执业环境,构建科学考评体系
执业环境的建设需要依托法律、行政、舆论等方面。为此,要从企业制度、监管程序等方面入手,通过注重制度约束、法律保护、构建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平衡责任与权利、构建薪酬绩效考核、评价评估的履职环境。与此同时,要通过媒体等渠道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让职业经理人得到理解、支持和爱护。通过上述环境创设方式,能够为经理人创造良好的内部履职环境。目前,国企在董事会上缺乏专业化的外部董事支持,在决策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具体考核职业经理人的指标体系上,往往较为简化,缺乏科学理念的支持,再加上传统式的激励方式,停留在基本薪资和绩效薪酬的制度下,急需加强制度方面的创新。而在考核指标的导向下,职业经理人更注重短期工作目标的内容,难以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企业发展,容易使长远发展利益受到损害。公司经营管理业绩与绩效薪酬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国企应在注重内部执业环境建设的同时,注重科学绩效考评机制的构建,形成中、长期的激励考评机制。
三、结语
国企改革是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发展、企业经营效率提高的重要内容。在国企职业经理人试点改革的推动下,人才始终是提高行业竞争力、增强企业市场适应能力的关键因素。所以,引入并发挥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完善国企用人机制的重要部分。职业经理人制度有效融入企业且被社会认可,需要历经一定的发展过程和周期。因此,应主动关注职业经理人制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时代背景,并借此契机,加快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引入,为促进国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具体而言,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促进人才市场完善、重视公司治理、加强执业环境和考评机制完善等方式,选聘真正适合驾驭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并真正发挥其价值,从而推动国企获得稳定、长期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