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经典诵读课堂教学技巧探究
2021-11-22张华芳
张华芳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实验中学 湖北 南漳 441500)
诵读经典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普遍,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增强自己的诵读能力,掌握一定的诵读技巧,增强对经典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1.经典诵读的意义
无论哪一种优秀的文化都具有其流传至今,永恒不朽的经典著作,这些经典是文化的源头,激励无数世人不断奋进,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诵读经典可以优化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所谓经典就是那些包含许多伟大人生哲理、处世之道,可以对读者起到重要影响的优秀著作,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学到关于孝顺父母、尊师重道、文明礼貌的内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养,丰富自身的内涵。
2.经典诵读教学策略
2.1 营造经典情境,增强情感体验。每一篇经典文学都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主题,教师在进行诵读教学时可以根据经典的内容营造相关的情景,提升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运用图片、视频、动画等等形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创设与经典有关的情境等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与作者置身于同样的场景当中可以帮助学生体验作者在经典中表达出的感受,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1]。
以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为例,这首经典古诗创造于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旨出使边塞,慰问士兵,在途中创作了此时,最终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千古名句。在进行诵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图片、视频将边疆一望无际、豪迈壮阔的场面体现出来,让学生仿佛和诗人王维一样置身于祖国塞漠风光当中,感受作者对国家强盛的骄傲之感和向上的精神。为后续的诵读奠定感情基调。
2.2 小组探究经典,增强学生理解。由于时代背景和写作方式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不能充分了解经典的实际意思,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影响学生的诵读[2]。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充分讨论经典的实际意思和思想内涵,增强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诵读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语音语调进行交流,提升学生诵读的能力。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例,这篇文章中主要运用论证说理、品味对比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从“天时”“地利”“人和”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几个方面介绍了国家安定的影响因素,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在教学时为了增强学生对这篇古文经典的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学生在小组内部对文中的古今异义、文章大意、结构脉络以及中心思想进行探索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升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深入理解。
2.3 保障诵读时间,多种形式并行。对经典的诵读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内,还可以适当地运用课外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保障学生的诵读时间。初中语文的教学任务较重,时间有限,仅仅在课内进行经典的诵读满足不了诵读的需求,只有多加练习学生的诵读能力才可以得到提升和增强[3]。为了保障学生的诵读时间,教师就应该合理安排诵读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诵读练习,化整为零。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跟读、小组协作分角色诵读、诵读比赛等等形式开展诵读练习,通过多形式的诵读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让学生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诵读能力。
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为例,教师在进行诵读教学时可以通过学生分段合作诵读的方式进行,每个小组被分配几个段落,然后小组内部再进一步地进行划分。划分完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需要诵读的段落进行练习,根据自己段落的内容选择恰当的诵读语调,增强自己的诵读感染力。大家都在一起进行诵读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出哪些同学诵读得好,哪些同学诵读得有待提升,而初中学生好胜心强,这样学生们就会在自己练习阶段互相进行探讨和交流,掌握一定的诵读技巧,在最终的诵读展示时可以取得不错的成果。
3.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积累,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重视起对经典的诵读,创新诵读活动的形式,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