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2021-11-22马艳艳
马艳艳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东校区 江苏 高邮 225600)
1.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1.1 忽视了作文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小学生进行作文练习是语言知识的运用和语言结构的建构过程,也是学生积极思维活动的产物。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生作文教学中,老师依然沿用了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背诵来掌握写作技巧,常常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依然,使学生无法将理论性的知识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导致小学生陷入了无物可写、无从下笔、内容空洞的写作困境,使学生对作文练习产生了抵触和排斥心理。
1.2 忽视了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阅读和写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将阅读和写作看作是独立的两个模块,未能深刻认识到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指导,导致学生不仅对课文理解停留于文章表面,同时也使学生作文练习中缺乏语言运用技巧,出现了流水账的现象,阻碍了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2.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2.1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方法指导。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老师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能够走出无从下笔的困境。老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文章脉络、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层次揣摩,使学生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完成了写作方法、技巧的学习,为学生开展写作练习做好了准备。[1]比如学习《观潮》这课时,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梳理出作者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写作特点,同时对文章中“因为…..所以…..”的句式进行造句练习,学习文章中的语言结构,引导学生将新学到的句式和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从而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2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积极性。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形象力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起小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围绕问题积极的展开互动交流,在思维碰撞中学生凭借丰富的联想增强了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口头表达落实在文字上,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作文练习中来,同时也促进了小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学习《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时,老师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居住在井里的青蛙和飞翔在空中的鸟,它们看到的景物一样吗?都有哪些不同?如果你是小青蛙,最后你会跳出井口吗?如果跳出来你又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的发散思维展开联想,激发起学生的表达欲望,进而将故事中的留白进行补充。
2.3 鼓励观察生活,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升华表达,生活是写作灵感的源泉。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去细致的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素材,调动个人情感,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获取写作灵感,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中,使学生摆脱了作文内容空洞、雷同,情感不真挚的写作现象,使小学生从不想写、不会写向我想写、我会写转变,实现了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以《大自然的声音》这课为例,老师为学生播放了一组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形容听到的声音,然后对声音的来源进行猜想,使学生发现生活中乐趣,激发起细致观察生活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会了从生活中找素材、找灵感,积极将自己的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以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摆脱了学生无物可写的困境,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2.4 多角度评判作文,鼓励学生完善写作。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作文评价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能够使学生中树立起写作的自信心,找到努力的方向,从而积极的去完善写作,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作文质量。老师要将传统的单一评价优化为多角度的科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拟题、内容、写作角度、语言文字的驾驭水平等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在老师循循善诱的评价指导中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积极的去改善,从而实现了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比如写作过程中“跑题”是比较常见的写作问题,老师可以用全面的评价来给学生鼓励和指导:文章整体结构较完整,条理性较好,但是有点偏离主题,对叙述内容进行精选整体效果会更好。
总结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老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会写作素材积累的方法,学会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到作文练习中,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现象能力、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