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羽翼,让想象起飞
——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2021-11-22林霞
林 霞
(广东省江门市陈白沙小学 广东 江门 529000)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时期,是想象力发展的最佳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但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可能更加关注字词的掌握、文本的解读以及写作技巧渗透,常常忽视了孩子想象力和感受力的培养,而学生也“谈想色变”,不知该如何进行想象。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细品文本,构建想象
1.1 了解文本,与文共情。很多文章的写作背景与学生现实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学生比较难体验及感受文中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出现想象空白。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学生对故事的背景不熟悉,以学生现在丰衣足食的生活体验,是很难感受到小女孩的饥饿和窘迫,也限制了学生与小女孩的感受产生共情,因此引导学生了解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下贫苦民众不公平、卑贱潦倒的生活背景,更能让学生与小女孩产生共鸣,当小女孩几次点燃火柴所看到的画面才更容易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那个孤苦伶仃、惹人怜爱的小女孩形象才会在学生的心中更加清晰。
1.2 细品留白,丰满文本。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也通常使用留白手法,让读者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细品一些情感、动作、语言、神态上的留白处,启发想象,填充文本,就能让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人物个性更加清晰,人物情感更加充盈。
2.巧借资源,激发想象
2.1 图文结合,视觉刺激。小学课文中出现很多插图,这些图画的穿插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视觉的刺激能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而且现在多媒体教学,很多网络图片、幻灯片制作等都能辅助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更多的直观感受。图文结合,利用学生的视觉刺激,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插图,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在执教这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画中每个人的站姿、动作、神态展开想象:他们当时的心情如何?都有哪些内心活动?学生就可以借助图片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2.2 声音渲染,听觉引导。这里的声音可以是自然的原声,也可以是经过艺术加工的音乐,这些都能给人以听觉上的刺激,从而引发无限想象创造的可能。大自然的声音,给人一种淳朴天然的感受,这种声音能让人的想象更贴近自然。比如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中,出现了风、水、动物等美妙的声音,怎样让学生从文字中听到这些美妙的声音,从而想象伴随这些声音而出现的画面。如果单纯以文字展开想象,学生所想象的画面肯定会干涩乏味。这时如果老师能通过声音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声音,当视觉关闭时,人的其他感官就会更加清晰,学生的想象画面也会更有色彩感和层次感。让学生听微风沙沙声,想象树叶间轻轻摩擦,犹如呢喃细语。听听狂风呼啸声,想象树枝摇摆不止,感受自然威力。
3.凝练方法,发散想象
3.1 联系生活,让想象更切实。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创造离不开生活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视野也很开阔,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能够让学生的想象更贴近生活,更接地气。
如在执教《荷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看到过的荷花池,那么荷花的清香就会变得清晰,荷叶碧绿的形状、荷花各种开放的姿态也会自然呈现,再跟着作者的思路,把自己想象成荷花也会别有一番感受。
3.2 情景再现,引领想象方向。文本是静态的,但想象可以让文本变得鲜活起来。小学课文里的很多情景都非常生动有趣,但由于学生对文字的感知力不足,无法更充分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不敢大胆想象,更加无法将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尽量创设有童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那么就会大大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比如四年级上册的现代诗《秋晚的江上》,虽然这首现代诗很直白简单,但有的学生会比较难想象到“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那种画面之美,创设情境,让学生来表演疲倦的鸟儿是如何在夕阳下飞行的,学生生动地将鸟儿缓慢飞行时的状态再现,生动有趣的表演,让学生想象的方向更清晰明了,想象的画面更丰满。
总言之,想象力是基于一个人的思维、认知、阅历、素养之上,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需要立足文本,巧借资源,讲究方法,再配以拓展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加认知,丰富阅历,从而创造更多的想象空间。只有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不断锻炼,学生想象的羽翼才会日渐丰满,才会有振翅高飞的意愿,意愿强烈才敢大胆想象,慢慢地,便能培养想象的能力,“愿——敢——能”的过程就是学生想象力提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