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2021-11-22张淑影

读与写 2021年3期
关键词:节约用水行为习惯法治

杨 莉 张淑影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米沙子镇沃皮中心小学 吉林 德惠 130300)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性的课程。针对时代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生活,树立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榜样和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素养,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日益坚持培养,因此教师需要做好长期计划,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从学习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可用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课程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来设计生动的教学内容,从而形成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1.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小学生正在处于一个发展懵懂的阶段,对外界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欲望,“模仿”成为了小学生融入环境的重要手段,需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也就是说,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无意识的模仿教师和家长的日常行为以及言语表达。因此,要想保证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也要做好榜样工作,规范好自己的日常行为,以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下册“小水滴的诉说”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给同学讲一讲供给人类的水占全球水面积的多少,让学生明白水的珍贵。[1]同时还要倡导学生们节约用水,洗澡时不要总开着水龙头、用过的水还要可以再冲厕所、洗水果的水可以用盆子接住以便再次使用等等,还可以向学生提问还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好主意。教师不仅在教学过程中要灌输节约用水方针,还要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在学校节约用水,洗过手的水用来涮墩布等等良好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小学生也会跟着模仿老师的行为,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

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的提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的一部分,教师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与道德法制的良性互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教室中,有些学生经常破坏课桌椅以及其他公共物品,还在课桌上乱写乱画。[2]在教授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单元时,主要讲述的是大家要爱护公物,明白他们的来之不易,并倡导学生保护公共物品不受伤害。教室以及室外乱丢垃圾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以及打饭不排队,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说话等。在教学了本单元后,学生具备了保护公物、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讲话等爱护公物的意识。

根据此课程的学习,教师可以由此来开展一次以“爱护公共物品”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将学生分为四个人一组,让学生探究校园内有哪些公共物品,再针对公共物品提出保护措施并记录下来,从而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探讨这些桌椅的制作全过程,也可以让学生来实际操作,明白劳动者的艰辛,进而提高思想品质,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教师与家长加强沟通

小学生本身就自治力较差,比较贪玩活泼好动,想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的监督。在学校里,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解道德与法治的具体知识,还要多多与家长沟通,做好监督学生在家庭中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工作,促使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行为。例如在教学“我们的班级”这一单元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保持教师的卫生,还要学会装扮教室,从而使教室变得更漂亮。同样的道理,在家庭环境中也是一样,学生不仅要学会保持教室校园卫生,还要学会保持家庭卫生,让家里变得更加干净整洁漂亮。家长还需要关注学生在家的日常行为习惯,并及时纠正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制定一个生活计划表,每天按时起床,起床后叠被子、刷牙洗脸保持个人卫生,到学校之后每擦一遍桌椅,同时让家长做好监督,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加以引导,并对学生的完成效果进行相应的奖励,使学生能够提高独立意识,培养讲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3]

4.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体系下,为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细节,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够做到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教师也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约束,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节约用水行为习惯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节约用水小达人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