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视角下体育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人才培养创新策

2021-11-22冯云辉刘学谦吴焱军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产学研体育产业体育

冯云辉 刘学谦 吴焱军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系 广东广州 510006)

21世纪以来,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逐渐被社会所认可。创新创业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性,通过构建新的教育模式,为高校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节能培养夯实基础。目前中国的人才市场状况为供大于求,为解决该问题,高校教育应该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在创业的基础上实现再就业。体育院校的学生具有身体素质高、有挑战冒险精神等特点,但是调查研究表明,体院院校毕业的学生创业意识薄弱,在体育产业中进行创业的难度大[1-4]。此文系统性地分析了体院院校学生对创业的理解、现状和创新途径,旨在提升高等体育院校人才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1 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师资层面

目前而言,良好的创业教育师资团队相对匮乏,原因是该方向的师资要求相对较高且较为特殊: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创业经验。高校体育专业进行创业教育的教学人员主要来自于各班班主任、辅导员和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相对而言,这几类教师自身缺乏创业经历,不能给学生进行良好的创业教学指导。

1.2 教学模式层面

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目前的创新创业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制订统一、刚性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过程中按照传统模式,未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相应的培养;未重视实践,教学形式局限于课程;教学内容专业面狭隘、结构单一缺乏人文教育,课程安排以行业目标和专业知识为主,学生可供选择的空间较小;教学方式上以教师为中心,对于学生的创业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1.3 课程层面

创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高校体育专业没有科学统一的创新创业类专业教材,创新创业课程内部的逻辑性及其与其他课程之间的逻辑性需要进一部加强,教材的内容需要进一步的充实。创业教育课程在许多高校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课,开课的形式和设置与其他的理论课程基本无二,上课效果不佳。创业教育的课程因为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应该与传统课程区分开来,除了传统的课程教授和训练,还应该进行其他的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可以通过开展创业模拟、研究经典案例、讨论分享等活动。邀请创业成功者开展创业讲座等开放讲堂形式,让学生和创业成功者可以面对面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创业的整个过程,通过充分沟通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并吸取创业经验,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1.4 运行层面

对体育专业的高校学生调查研究发现:64.5%的受调查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是培养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21%的受调查学生认为是课外活动。然而,各高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是不足。一是没有充分发挥校外培训基地的作用,在很多高校都有校外合作的社会培训基地,但学校没有充分地利用这些优势资源进行创业培训。二是校内的创业培训基地不配套,现有的资源未充分利用。各院校组织的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创业训练不足,大多数停留在参观调查层面,并且学校组织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也比较单一,效果不明显。

2 体育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

2.1 短期合作形式

短期合作模式,是产学研在体育管理专业化教学应用中有效的模式之一,是高校和相关的体育管理部门或企业之间,针对某个体育项目纪念性的暂时性合作。这是目前常见的高校体育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类型。在项目实行过程中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对市场进行研究调查。高校也可直接聘请体育专家任教或举办讲座,这些形式都属于高校体育管理专业事件中较为常见的短期合作[5]。例如,北京体育大学为保证产学研的充分结合,将体育产业专家、外校教师、本校教师的师资比例调整为1∶1∶1。

2.2 校企联合培养专业人才模式

高校为实现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的交替结合进行,常利用工作项目或专业实习作为中介,当中常见的有三明治模式和交替性模式两种。三明治模型将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按照由浅入深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校内培养,该阶段以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为主;第二阶段为社会实践,该阶段要求学生到体育产业的一线实践中参与实习或创业,利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思想来指导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三阶段为第二阶段的继续深入,需要学生在实习返校之后,通过选择有利于未来择业的相关专业进行选修,将学习到的实践知识又回归到理论,促进实践的更大进步。

2.3 合作整合模式

合作整合模式,通常由高校提供相应的人才、设备、资金对相应行业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建立独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产业组织,让其直接参与市场的有效竞争,这在产学研合作中是较高层次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校建立的这些组织或者机构可以实现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让高校的科研成果更加高效地推向市场,从而推动发展整个合作体的体育产业。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就属于这种合作模式,它有效地整合了高校的学术资源和社会的有事资源,让两者有机有效结合。由于体育产业还属于新兴产业,因此体育产业在各项制度如融资、税收、收入标准等未完善建立。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还是要继续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地位,在有效整合各方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良性的产学研互动机制。

3 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路径

3.1 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性

增强高等院校领导、教师及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视。在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分工合作下,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工作岗位,让其饰演不同的社会角色。相关部门和高校积极的相应国家号召,因地制宜,根据地方特色、院校层次、各级政府制定符合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总章程。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对于体育产业的需求也逐渐加大,要让学生和教师对体育行业未来的前景有希望,进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的教学工作的展开打下基础。

3.2 构建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第一,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鼓励学生社团的设立,激发学生的创造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创业激情和学生的潜在能力。第二,善于利用高校体育专业资源,开展多样化的体育专业训练项目,在进行创业活动的过程中,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指导,在培训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团队的合作能力和坚强的创业意志。

4 结语

总体来说,目前高校体育专业在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中,高校管理者应该加强对创业的认识,并且可以将创新创业归类为最有社会价值的教育理念,把它当成高校的重点工作来实行。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创业的过程和问题解决的方法,不断实践及探索,提高专业创业素质,为高等院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科学、高效、可持续性发展的理论实践基础。

猜你喜欢

产学研体育产业体育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关于建立中国体育产业交易所的思考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6体育年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