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与个性同在,遵循与创新并存——以新课改形势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为例
2021-11-22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岔路学校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岔路学校 陈 玲
对于人的发展和成长来说,启蒙教育在于培养“童子功”,其意义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语言表达能力陪伴着每个人的一生。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和作文能力应当从启蒙教育认真抓起并努力抓好,这也是小学语文学科活动的重点所在。
一、引导儿童善于在观察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一方面引导儿童认真并体验观察生活,有校园生活中的“师生活动”,有家庭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有社会生活中的“偶发现象”,有自然生活中的“风霜雨雪”等;另一方面引导儿童积极开展大量多元化阅读活动,有课内外文本阅读,有社会生活阅读,有大自然“绿色”阅读,有各种类型的“信息”阅读。上述“观察与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作文素材的不断积累与积淀,在大量汲取中引发源源不断的活力,而且有利于激发儿童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增强与习作活动的紧密联系。
二、引导儿童善于在读写互动中学习作文技法
叶圣陶强调:“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唐代杜甫同样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诸如这些畅谈“阅读与写作”的名言诗句,深刻地揭示了两者之间“深度融通、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开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下的读写互动活动,不仅有利于降低儿童作文学习的难度,而且有利于让他们不断地赢得获得感和自信心,进而在作文技法上获得令人期待的“1+1>2”效果。比如,通过对《猫》《白鹅》等课文的读写互动,培养儿童在“动物类”描写上的作文能力;通过《太阳》科普说明文的读写互动,培养儿童学用多种说明方法来描写“事物现象”的作文能力;通过对《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课文的读写互动,培养儿童关于描写“人际情感”的作文能力……由此可见,“读写互动”是培养作文技法的根本之道。
三、引导儿童善于在优化教学中训练作文表达
众所周知,提升写作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短期速成,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厚积薄发”,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训练和增强。在小学语文学科活动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有目标性、有针对性地“激励与唤醒”“引导与强化”,有利于在事半功倍中把儿童快速地引向善教乐学的良性发展道路。在《太阳》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课文内容,向小学生详细地介绍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不仅如此,还本着“相同题材”的导向策略,把《埃及的金字塔》《秦兵马俑》等引入其中,通过“多文本阅读”形式,在“求同巧拓宽、求异谋深入”的“类比”活动下,让儿童既深化对“说明方法”的感知和体验,还通过“读写互动”形式,进一步培养他们“学用结合、优质高效”的作文能力与素养。
四、引导儿童善于在创新评价中激发作文活力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采取“面对面”或“背对背”的批改评价方式。尽管教师既认真又辛苦,却一直难以走出“高投入、低收益”的低层次化运行态势。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力量,教学评价又是学科活动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而许多教师忽视了教学评价这一活动环节,这是作文活动“虎头蛇尾、难以为继”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启蒙作文的评价环节,善于通过多元化改革与创新方式,有利于激发儿童的作文信念和活力。比如,教师首先让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接着通过小组形式相互评价,然后在集体范围内相互共享,最后结合“教师评价”开展梳理、总结、提炼等活动。既凸显了学生“自我和主体”,又促进了教与学的和谐相长。
总之,“观察阅读”是积累素材的快捷途径,“技法培养”是作文教学的必修内容,“训练强化”是启蒙作文的应有之义,“创新评价”是激发活力的有效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到“规律与个性同在,遵循与创新并存”,打造“善教乐学”的有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