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在生活元素涵养下引领儿童作文教学
2021-11-22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徐 培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语文与生活都是一种“相辅相成、深度融通”的密切关系。作为语文学科中的有机组成,作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同样如此。“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叶圣陶这一极其经典的著名论断,所强调的正是这种现象和道理。儿童作文启蒙的教与学更应接受生活元素的涵养和滋润。
一、引导儿童善于在生活认知中激发作文情趣
“没有兴趣就没有人的内驱力,也就不会产生实实在在的行为。”尤其对于儿童群体来说,如果缺乏“情趣”元素的驱动和引领,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他们要么是行之不远或半途而废,要么就是浅尝辄止或事倍功半。与之相应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类途径和形式,引领儿童积极观察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并善于通过“生活链接”状态下的“阅读与习作”互动,不仅有利于不断地丰富生活认知,增强生活感悟,而且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有效激发生活化作文的“情与趣”。比如“猫”和“鹅”等,虽然是非常熟悉的家养动物,然而让小学生具体说一说某种小动物的特点,却又让他们颇感为难和不易。正因为如此,在教学《猫》《白鹅》等课文时,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把猫的“古怪”性格与鹅的“傲慢”步态尽显出来,通过“视听盛宴”和“视文互动”,激发了小学生对它们的强烈兴趣和深刻感知。
二、引导儿童善于在生活阅读中寻找作文“米源”
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这一广为人知的信条式论断,深刻地揭示了“读写互动”的内涵、价值和意义。没有阅读下的“吸纳与输入”,怎么会有作文产品的“表达与输出”呢?我们从教学中不难感知,小学生之所以不想或不愿写作文,其最根本因素在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切实解决作文的“米源”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真正消除“假大虚空、无病呻吟”的窘困现象。那么,究竟如何切实有效地寻找习作之“米”呢?比如,在校园生活中,课间十分钟的“小游戏”,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师生之间的教学与人事交往,文体艺卫等各类表演与评比,重大节日的庆祝等;在家庭生活中,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喜怒哀乐”和“亲子活动”等,如生日派对、家庭旅游;在社会和自然生活中,班集体、小伙伴或个体之间的“郊游野炊”“社区生活”“拥抱大自然”等。现代人的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元,所有这些都是小学生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现象。教师应激励儿童并善于引导他们建立“作文资源库”,并且在定期展示和相互分享中不断地积淀和丰富习作之“米”。
三、引导儿童善于在生活体验中增强作文信念
众所周知,“阅读是阅读者的阅读。”其意在于强调阅读活动的“自主性”和“体验性”特质。从本质上来说,作文与阅读同样如此———要想写出一些成功或者优秀的作文,应当把作文建立在“实事求是”下的“亲身实践”和“情感体验”上,才能真正写出“真情实感”。这对于儿童启蒙作文活动来说,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必要。宋代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千古诗句,所阐述的正是这一实质性内涵和辩证性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增强儿童习作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比如,在校园学习与生活中,教师让小学生在写一篇“活动场景”的作文前,首先要引导学生开展与之相关的具体活动,引导他们注重从“人物形象、具体过程、活动结果”等方面进行认真观察、体验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开展“想一想、谈一谈、写一写”。学生可以独自作文,也可小组合作。最后在评价环节中,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再结合实际情况,给予适时适量的“点评与梳理”“总结与提炼”。“体验式”作文对培养儿童信念大有裨益。
总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善于把各类“生活元素”引入儿童启蒙作文活动中,并且按照上述方面逐步构建熟能生巧的基本策略和模式,有利于在“贴近生活”中打造善教乐学的作文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