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与税务制度研究
2021-11-22周丽娟云南师范大学
周丽娟 云南师范大学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生转变。教育质量提高,与之对应教育层次也增加,高校数量开始扩充,质量开始精化。为了解决培养优秀的人才,不断增加教育经费,引入科技成果的收获,高校开始兴办企业。有企业的地方就有经济,有经济的地方就要解决钱、才、人的管理和分配问题,即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问题和税收制度问题。随着国家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创新,由于增值税的推广,企业税收进行了“营改增”的大规模调整,税务制度在不断变化。综合影响下,高校校办企业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其发展任务更加艰巨,也更加充满希望。
一、高校校办企业的特点
(一)资源优势
高校校办企业大部分都是由学校出资兴办,是以高校为依托的后盾企业。当然,校办企业也属于“国”字经济体制中的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都与高校有着密切联系,更依赖于得天独厚的校本资源。相比较其他社会企业,高校校办企业有着自身资源的优势性,这种优势存在更加促进其高速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
(二)双重任务
校办企业诞生于服务高校,为高校解决经费问题、科技问题、人才问题,这是它的第一任务。第一任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二任务则是如同普通企业,即服务于社会,追求高盈利、低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任务。同样地,双重任务也要求高校企业具备双重责任,既要保障高校稳定发展,又要承担一定经济责任。
二、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原因
(一)缺乏战略目标和风险管控
高校校办企业隶属于学校,正式管理者往往是高校领导,这些高校领导并非全是专业财会人员或管理人员,所以由他们负责监督的财务和税务工作体系往往会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和科学的风险管控体系。战略目标通常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目标,它的实现是通过资本配置和使用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高校领导受到半行政化管理模式影响未能建立有效的收益分配目标,企业发展缺乏动力。战略目标的缺失影响企业发展的步伐,而风险管控体系不完善,却给校办企业发展带来了许多未知的风险。校办企业的风险管控体系基本借鉴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模式,独立、高效内部风控制度的缺失。因此,针对不同的经济活动,校办企业风控管理存在防御力度不足的问题。
(二)缺乏成本核算和绩效体系
大部分企业经营运行中,成本核算往往要全面、准确、真实,这也是校办企业中存在的大问题。第一,成本核算的准确性问题。高校的资产使用权大多数在校办企业上,但校办企业财务账面却没有登记,更不可能准确累计折旧,后续资产管理和纳税都会受成本核算不到位的影响。同样地,一些校办企业为高校代购资产,由企业支付,财务入账,真实的使用权却在高校手里,没有明确划分标准。第二,成本核算的真实性问题。学校举办大型活动或会议,往往需要校办企业承包,降低经费使用,把账面价值调低,与真实成本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成本核算的真实性。第三,成本核算的全面性问题。校办企业和高校人员工资薪酬核算,通常无法区分开来,对于身兼多职管理者薪资总是记入高校成本管理中,人工成本的分配比较混乱,未能做到全面化的成本核算。工资的合理记账和分配问题也影响着绩效考核体系的发展。校办企业的半行政化管理模式,部分管理人员干着高校和校办企业工作,却只能拿着高校的工资,出现了“大锅饭”问题。没有完善绩效管理体系,缺乏KPI绩效考核,难以激发员工的动力,校办企业止步不前。
(三)缺乏财务人员和管理模式
校办企业的管理人员通常是高校领导,大部分缺乏专业财会人员素养,管理层以下的财务人员都是通过内招或外招途径,对行政单位的财务流程比较熟悉,但对于企业的财务流程比较陌生,停留在表层理论知识,缺乏较为流畅的实务经验。主要表现在遇到特殊事项,不能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灵活处理。这就导致了校办企业在会计实务处理中的呆板、不科学,甚至不正确的处理方式,产生了校办企业账面混乱的局面。这一系列问题出现的核心在于校办企业缺乏专业素养且知行合一的专业财会人员。此外,校办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校办企业的管理模式效仿半行政单位的管理模式,再加之校办企业人员身兼多职务,人员流动性较大,更不易形成科学的管理模式。在一些校办企业中,领导层缺乏统一管理的各种思想,默认人员流动分散局面,目的是为了支付较少的人员薪资。没有科学的管理模式,就没有成型的校办企业,校办企业存在就不能帮助高校的发展。
三、高校校办企业税务制度变革及挑战
(一)税务制度的变革
1.管理方式改变
国家推出增值税策略的根本目的是降低企业事业单位的交税负担,也是为了促进高校校办企业的税收制度的完善,以此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推出这样的税收运营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税务过程变得烦琐。对于高校企业来说,盈利是其追求的第二目标,税务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关注度不高,这些都是目前存在的税务问题。尤其是国家推出“营改增”后,高校企业的税务问题又逐渐增多,例如高校企业在管理和缴纳时,以营业全额进项纳税,造成了税务过程的烦琐性,必须及时调整税务管理方式。高校企业的发展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重视企业的纳税和交税,及时调整、适宜税务管理制度,在合理降低自身的税收负担的同时,切实提高企业的利益。
2.纳税资格改变
继“营改增”大变动后,国家对纳税人的认定也发生了改变,目的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纳税。根据税法规定,申请增值税和一般纳税人的条件逐渐放宽,年限认定次数减少,高校校办企业要根据要求和条件进行纳税人资格认证。大多数校办企业的纳税资格没有正确的认定,有些国家政策优惠力度倾向于小规模纳税人,而有的优惠力度偏向于一般纳税人。高校校办企业工作人员一定在熟悉税法基础上,以企业的营业状况和发展要求为基础,申报适宜的纳税人资格,减少税务上不必要的支出。推出增值税调整后,校办企业的税务负担大大降低,更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选择合适的纳税资格更加重要。
(二)税务制度的挑战
1.税收负担
从社会层面看,增值税的推广是给大部分适应的企业减压,但是大部分校办企业因为自身的原因未能减轻负担。高校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缺乏准确性、全面性和科学性,更是缺少严格的标准,税收制度不健全,因此无法短期内适应新型纳税方式。在这个过渡时期,高校校办企业财税制度与管理方式都要进行大范围的改动去适应增值税的要求,以免自身脚步停滞不前。面对新的税收制度,高校校办企业需要长时间的过渡与适应,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暂时的。
2.税收制度
增值税的推广,最受益的是小规模高校校办企业,针对一般高校校办企业必须完善财税制度才能减少税收。从目前大多数校办企业的财务制度来看,缺乏财务战略发展目光和风险管控体系,这导致了混乱的税收局面,不仅减不了负担,反而增添了麻烦。加之缺乏专业素养的财会人员,不能够灵活处理校办企业会计实务,不了解增值税的抵消规则,校办企业的发展更加举步维艰,如履薄冰。所以校办企业一定要促进财税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注重企业税收发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纳税过程
“营改增”实行后,大多数企业的纳税过程变得不烦琐,但还是有些企业管理者对增值税纳税方式不够了解,导致没有体会到差异。这就造成了对增值税纳税方式没有深入了解,管理方式不会有所改变,与时代发展拉出了一定的差距。此外,增值税的兴起使得校办企业的成本核算也发生相应的改变,相关校办企业税务人员要求必须精通税法的核算要求。对于高校校办企业而言,其本身的会计核算就存在问题,愈加显得缴纳税收过程变得复杂。面对巨大的压力与挑战,高校校办企业需要引入专业人才,进行专业规划与发展,才可能步入真正的发展。
四、高校校办企业经济发展建议
(一)财务管理建议
1.制定战略目标和风险系统管控
校办企业虽然具有半行政性质,但是不能完全依照学校的行政指令发展,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合适的财务投资、融资或收益分配方案。毕竟,学校的行政指令更多考虑的是有利自身,忽略了校办企业自身实际发展需求,也忽略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所以校办企业要建立自身独立的财务战略目标,发展不能完全依赖于所在高校,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洪流中屹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整个资本运行中,风险管控是企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风险控制的目的是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高校校办企业要做到用制度管理公司,创建独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回避半行政化所存在的弊端。工作人员要及时梳理、记录企业资金活动、购销存活动等经济活动,系统分析所存在的风险问题及应对方案,保证经济活动中的风险都在管控范围之内。同时,可以借助自身资源优势,不定期委派高校管理者对企业进行审查,也可外聘审计人员到职定期审查,确保高校校办企业健康发展。
2.健全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体制
成本核算是否健全影响着财税制度的管理,成本核算必须要做到准确、全面、科学。第一,产权使用混淆现象。校办企业和高校要联合清查,确认资产的真正使用者,做好产权登记工作,科学记入财务账面。同时,调整财务工作,资产产权必须清晰,这样才达到成本核算的要求。第二,以低成本来核算高校活动的现象。这种现象在高校举办活动中经常发生,为了节省高校开支,以低于实际成本入账,这是属于不合法的避税行为,有一定的法律风险。高校校办企业在活动发生后,一定要以实际成本进行成本核算,确保成本的真实性。第三,工资薪酬不规范入账问题。对于校办企业不同工作人员工资要按照所属科目记入账面,要对人工成本科学核算,即便有的工资是高校代发,要保证成本核算中人工成本完整性。一个企业的高速发展是离不开优秀员工的贡献,要激发校办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所以要建立明确的奖惩绩效考核体系。对于外派人员、本企业的管理人员及普通人员采取双重考核制度,一方面,采取事业单位人员“德、能、绩、廉”方面考察;另一方面,采取企业KPI绩效考核,以品德、工作绩效、能力和态度为考察视角。这种方式调动了员工积极性,也增强了企业内部核心动力。
3.引入科学管理体系和专业人员
校办企业要想完善财税制度,必须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作用,发挥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运营中的核心地位,最主要是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一方面,校办企业通过培训方式及时更新老员工财务管理思维和方式,提升专业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校办企业要适量引入理论知识丰富、有实战经验的专业财会人员,建立一支高素质精英管理团体。除了引入专业人员,校办企业还要更新科学管理体制。高校校办企业具有半行政管理模式,管理方式比较松散,灵活性不高,这都是存在的弊端。校办企业的第二任务是发展自身的价值,适当映入社会企业的管理制度,增加考勤制度、岗位制度、奖惩制度、会议制度等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
(二)税务制度建议
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简化纳税过程
对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在上文中也有所提及,从制定财务战略目标入手,健全风控、绩效、成本核算几个关键环节,适当引入新人才。对于这些人才还要培养他们专业的增值税知识,学会正确纳税,主动去仔细研究增值税的缴纳方式,完善财务管理的不足之处。一旦高校校办企业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增值税理论知识时,辅之以长期的实战经验,企业的纳税过程不在烦琐,而是格外简单。当财务管理制度得到相应优化时,企业的纳税过程就显得格外方面、快速、高效,也符合“营改增”的初衷。但整个过程的完成不仅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更需要昂贵的时间,贵在坚持。
2.适应国家税收制度,减轻税收负担
高校校办企业要积极对企业内部进行整改,需大规模调修人力和物力,短时间内利润严重下滑,因此必须选择合理的方式。发挥财务管理部门团体的力量,对比旧制度,努力适应新制度并付出行动。适应税收制度就要从学习税收制度开始,从缴纳数额分析变化,只需要专业的税务知识理论做支撑。而对于税收额度的复杂计算,一方面是借助人工力量,另一方面,不要忽略计算机的力量,计算机更加精准分析出前后数额的变化,以便工作人员的研究。当校办企业完全适应了当前的税收制度,就会发现国家推行增值税的意义,帮助企业在发展中减轻压力,更有助于校办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结语
不难看出,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必定带动着企业的发展,高校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不可避免地出现财务和税务管理问题。这种半行政化管理方式下成长的校办企业,需要克服重重困难,转变管理理念,加强财务管理手段,尽快完善税务制度,提高整体经济管理水平。只有经过不断的变革和坚持,方可实现校办企业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也能完成校办企业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