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在部编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2021-11-22贵州省桐梓县官仓镇太平小学陈庆花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本教材课文

贵州省桐梓县官仓镇太平小学 陈庆花

小学高段是学习中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读写结合模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其学习积极性,使其建立对阅读、写作浓厚的兴趣。对于这类问题,教师要强调写作与阅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读写教学的作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提升教学效率。

一、教育心理学理论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理论,这样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升教学实效性。同时,要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1.小学高段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高段学生的读写能力有所增强,他们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见解,情感世界更加丰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理解感受文本,拥有丰富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内化知识,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并能够将其应用于阅读与写作中,让学生可以得到智商与情商的共同发展。在成长过程中,学生会有自己独特的内心感悟与体验,读写结合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其学习兴趣,改变教学的单一性,避免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使其应用自己的已有知识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

2.学习迁移理论

在阅读中,学生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素材库,并学习基本的写作方法,这形成了技能与知识的迁移。同时,在态度与情感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对阅读材料的分析,让学生融入到课文所营造的情境中,提升其语言感知力。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素材,并沉淀浓厚的人文素养,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学生也可以针对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开展阅读,从阅读中寻找方法,锻炼语感。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非常看重人自身的价值,语文的教学目标也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需要,为其提供教学资源,提升其学习兴趣,并促进其终身发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寻找教材中的亮点,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结合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构建独立的思考,激发其与文本内容的共鸣,同时可以将自己的认知与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形成对所阅读内容的感悟,让学生掌握更加充足的新知识,也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开展练笔。并合理地把握时间,让学生得到读写能力的提升。这样,可以拓展教材的功能,延伸课文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学习时善于思考琢磨,寻找学习中的窍门,及时记录自己的灵感。

二、小学语文高段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准确定位

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中心开展教学,没有充分利用与挖掘教学资源,缺乏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准确解读,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不重视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

教师要巧妙地利用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开展全方位的训练。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能够增强学生写作与阅读能力,但是,部分教师缺乏对读写结合的认知,不重视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这导致学生也缺乏读写结合意识,无形中减少了学生参与读写训练的机会。

3.学生缺乏良好的读写结合学习习惯

习惯经常写读书感悟的学生比较少,大多数学生都只是偶尔写读书感悟,缺乏良好的读写结合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学习而言非常重要,部分学生比较关注阅读内容的语言表达技巧与选材,而在结构及立意方面缺乏关注,没有构建整体阅读意识,这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4.缺乏独立的选材能力

部分小学高段学生缺乏独立的选材能力,他们的写作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主要是依赖教师的指导、课外读物等方面寻找写作素材,学生很少会在写作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读写结合在部编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恰到好处的应用阅读情境,抓取文本语言的独特之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读写结合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读写结合的要求与意义,从而促进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应用效果。阅读可以作为书面交流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可以帮助读者获取信息。阅读也是知识建构与内化的一个过程,阅读不仅停留于外部的形式,而且也是自我构建的一种方式,能让学生能够掌握所阅读文章的结构、选材、立意,并学习语言应用技巧。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应用阅读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形式,并考虑该用怎样的语言进行表达。在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典范,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语言,并结合教科书,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语言表达形式,使语言更富表现力。首先,教师要善于抓取文本语言的独特之处,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挖掘其中的语言亮点,体现文章写作特色。锻炼学生的语言感知力,使其能够充分掌握文章的人文内涵,并得到思想的熏陶。教师也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表达情境。比如在学习《桂花雨》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亮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并通过与他人交流及自读感悟,体验作者的摇花之乐,也可以通过角色表演、图画再现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投入到具体情境中,使文字幻化为一幅幅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其次,教师要善于寻找文本中的语言空白点,在阅读文本时,常会有一些语言空白点,这些地方能够为读者营造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弥补空白,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表达方式,使其能够内化自己的语言,并形成良好的语言思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会让作者、文本、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师也要善于寻找教材中的写作训练点,引导学生挖掘文中的空白点与亮点,全方位地解读文本,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2.以文本语言为基础,帮助学生感悟表达手法的效果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怎样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态度。在语文教学中,课文有多种体裁与题材,语言文字各具特色,这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课文中,常会用到联想、衬托等写作手法,这些手法能够更好地突出文章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这些写作手法,从而更好地传达写作意图。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建立对所阅读内容的个性化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与感悟。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能让学生不被局限于固定框架内,而是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教师要以文本语言为基础,帮助学生感悟表达手法的效果,并将其应用于写作训练中。比如,《盼》这篇课文通过对人物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充分体现了文中小主人公因新雨衣而产生的快乐、急迫、渴盼、无奈的心情。作者的语言细腻,文章充满了童真童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盼过”什么事物呢?让学生写一段小练笔。教师要善于搭建读与写之间的渠道,为学生营造更加宽广的表达空间,挖掘课文的隐藏价值,关注教科书的形式、内容,训练学生语言感知力,同时要加强巩固与应用,使文本作用实现最大化。

3.引导学生找好文章主旨,确定自己所要表达的价值观

阅读是吸收的过程,是将阅读中所内化的内容表达出来,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实现写作与阅读的相互渗透及转化,可以根据写作与阅读的内在关系,使两者互相促进。教师可依据教学实际内容,让学生逐渐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及文章的结构、立意等等,结合所需要的写作内容阅读相关书籍,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提升其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充分应用语文教材,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以读促写,让学生由输入到输出,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流露于笔端。立意是指首先选择文章的核心内容,在不同的文章中,立意也会以不同的角度体现,有的文章的立意比较含蓄,教师要引导学生熟悉文章主旨,学会如何立意,善于寻找独特的立意点,使文章更加新颖。不论是揭露、赞扬或抒发情感,都可以让学生得到启迪和教育。而在写作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找好文章主旨,确定自己所要表达的价值观。如没有树立写作中心,所写的内容就会杂乱无章。比如,在学习《表里的生物》时,教师要结合主人公心里的疑惑,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这篇文章非常质朴,教师在教学中也要营造亲切的氛围。作者对心理描写尤为细腻,在其中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具有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而这篇文章也是以作者的好奇心为中心,描述了好奇心发展的整个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主线,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并写出自己的经历,模仿课文边叙事、边抒情的方法,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教学中的重点,学生也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基础,善于挖掘文本内容中的亮点与空白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学高段这个特殊时期形成敢于创新、积极自主的学习习惯,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文本教材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教材精读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