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在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的应用路径
2021-11-22林文兄吕娇
文/林文兄 吕娇
在我国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是最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将院校与企业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且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但是,如何将校企合作模式应用到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中,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人才支持,依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校企合作模式在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的应用意义
(一)加强企业资源的充分利用
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要以实训教学为主。部分基本的技能训练,可以在校内进行模拟训练,但为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老年人的专业护理技能,必须要在校外企业内部设立第二课堂,加强企业资源的利用。单纯依靠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只有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整合,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和延伸。尤其是企业具备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岗位优势,能够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以便适应未来岗位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提升把握行业需求的准确度
在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只有行业企业参与其中,才能够对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人才的要求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进而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从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行业未来发展态势出发,加强对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的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以实现与市场需求的密切衔接,防止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出现严重的脱节问题。为此,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可以掌握本行业的更多先进理念和知识、技能等,是对校内学习过程的有效补充。
(三)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质量
高职院校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将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进行有机地结合。首先,高职院校会将年轻的教师安排到企业中顶岗实践,从而更好地了解老年市场对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实现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通过一线工作经验的积累,能够认识到自身教学工作和行业发展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目标,使人才培养方向始终保持前瞻性与先进性,在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中实现与时俱进。其次,企业也会安排一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到高职院校内部进行教学,提升专业教师的能力。尤其是在课程设计当中,可以融合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使教学工作衔接岗位工作,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防止教学内容滞后而对学生职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四)能够使素质教育得到全面的落实
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对社会进行客观的了解和熟悉,进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而且,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上,学生还有机会与老年人近距离接触,并在周围人文环境的影响下,养成正确的做人、做事习惯,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也就能够得到全面的落实。
(五)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可让企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专业能力有一个直观了解。由于企业自身需要引进大量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企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会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和学校可以对学生实施全面化评价,真正了解学生在岗位中的具体表现情况,从而在人才招聘和录用中更具参考价值。学生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在就业中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校企合作模式在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的应用路径
(一)在企业中建立第二课堂
在企业中建立第二课堂,主要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提供教学场地,学生在此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训学习;另一部分是将学生安排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岗位技能实操训练。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既可以满足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在企业中建立第二课堂,企业导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相应的专业知识,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还要结合企业文化,进行相应的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养成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等优秀工作习惯。学生不仅可以在企业第二课堂中学到相应的知识,还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与优势明确未来的就业方向[1]。
(二)提高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模式的主动意识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质决定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不能完全建立在经济利益上面。社会老年群体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主要服务对象,很多企业也以公益慈善的形式存在。而且,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社会接纳度并不高,很多企业也不了解高职院校在提供专业人才方面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所以校企合作模式的推行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寻求合作企业,并站在为企业着想的角度获得企业的认可,建立牢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在选择合作企业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优先选择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养老服务企业,例如北上广等城市,虽然经济十分发达,但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2]。这些地区对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非常高,且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实力;第二,所选择的企业内部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适合与高职院校共同搭建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就业环境。
(三)完善“双导师”机制
在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为加强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需要完善“双导师”机制,综合发挥校方与企业的优势进行校企导师的组建,为企业第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证。首先,企业要安排具有一定学历的技术骨干担任企业导师,并安排他们到学校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高职院校也要安排老师,深入到企业当中进行系统地学习,然后参与到企业第二课堂当中进行授课与学生管理。
(四)结合企业需求开发特色专业课程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与企业需要结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开发出特色专业课程,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专业人才,让学生顺利地从学校过渡到社会。首先,开发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含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两方面,目的是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打基础。其次,开发综合专业技能课程,以典型的工作任务训练为重点,主要是通过岗位工作核心技能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岗位技能。再次,开发专业岗位实操课程,以校企导师的共同指导为主[3],旨在让学生对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要求有一个深刻的体会,进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最后,开发职业素养课程,从而让学生在掌握必要岗位技能的同时,可以快速地适应企业、适应社会。
(五)推行订单班模式
近几年,订单班模式在校企合作模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订单班模式的推行,主要表现出以下两方面的优势:首先,这种模式的签订,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及用人需求与校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并通过双方在技术、资源等的大力投入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可以有效激发企业和校方的参与积极性;其次,订单班模式会为学生提前确定工作岗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非常高。
(六)推行预就业模式
除订单班模式之外,预就业模式在校企合作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预就业模式的推行,主要以高职院校二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用人需求,选拔出部分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并与学生签订相关协议,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企业岗位职能,以及对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的基础上,获得校方与企业的共同培养,然后再以养老护理员的身份参与企业的顶岗实习[4]。为切实保障学生在预就业模式中的合法权益,高职学校应该主动增进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确保岗位工作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口,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动力。此外,也可以采用虚拟预就业模式,通过外包项目的实施,为学生锻炼职业技能与素养提供实践平台。在项目实施中,由企业管理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提升学生的求职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根据学生在项目当中的表现进行人才选拔,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真正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共赢,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潜力,优化高职学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
三、结语
在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为使校企合作模式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提升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仅要提升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模式的积极主动性,还要在企业中建立第二课堂、完善“双导师”机制、开发特色专业课程、推行订单班和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