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视角下核心素养能力的发展路径
2021-11-22曾晓东彭思敏
曾晓东,彭思敏,谭 涌
引言
2014年11月24日,在国务院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议上推出一系列措施推动校园足球进入升级版。校园足球的发展进入了全方位的发展模式其中就如何推广校园足球与核心素养的进一步融合做出了重要的工作指示。核心素养的发展不是谋求知识与技能 “1+1” 等于二而是寻求 “1+1” 大于二的路径。以知识为基础技能为框架内外协调构建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在校园足球的背景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更具有现实意义。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学生的自我认知团结协作和创新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教师在教学过程因材施教与品德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为我国的素质化教育指明了方向。
1 核心素养的概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各级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把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门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终身适应能力和社会发展所必学的意志品质和关键能力。强调了学生习惯的养成、品德的培养、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核心素养的概念在2017版本中得到了更为细致的阐述,共分为三个主体和六大素养,分别为文化基础为主体、自主发展为主体、社会参与为主体三个方面和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与技能,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体现,核心素养是后天培育的结果有别于个人先天的潜力。所以在后天教育中核心素养的教育是必不可少教学内容。
2 校园足球的背景
《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中提出校园足球是振兴我国足球主要手段,各级地方学校应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把足球课程归纳到日常教学过程中提高全体学生的足球知识与技能,培养足球兴趣,开展足球竞赛活动培养足球人才打造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体育文化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体育实力的发展为各个国家的交流与竞争提供了国际大平台;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繁荣。发展校园足球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足球不仅仅能增强体质与健康也能磨练和塑造坚韧的意志品质和完美的人格还能激发学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有集体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五届国际足联主席约瑟夫.布拉特说过: “足球作为集体项目在学校开展,是一种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学会尊重他人和遵守纪律,他们中有人会成为中国的足球明星,其他人会成为优秀的中国人。” 由此可见校园足球的开展对的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着关重要的影响。
3 校园足球发展的误区
3.1 校园足球 “荣誉化”
随着校园足球的广泛开展全国各地学校积极响应,开设足球课程,组建足球队,参加足球比赛等方式来提升学校的足球 “底蕴” 。在这过程中部分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只关注校代表队所取得的成绩,导致全体学生校园足球活动的参与并不积极,各个学校未把校园足球重点放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足球对学生的教育层面上方面。学校为提高校园足球的 “影响力” 过于注重组建足球队参加各种足球比赛。崇尚金牌与名次过于注重少数学生的参与和精英球员的训练;没有体现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课堂上不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师生缺少互动,教师教学生模仿,仍然以以前陈旧的目光来看待校园足球,认为校园足球就是获得更多的荣誉和奖牌,以学校评上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目的,忽略了校园足球真正的教育意义。
3.2 缺乏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打造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创造与创新思维的新课堂。从课堂的内容和形式上来看大多数的学校仍然采用老师讲解示范学生不停重复的旧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对足球的理解停留在动作模式上没能深化到意志品质层面,二者脱离导致校园足球发展走向极端化现象。学生一直处于听从老师的教学安排,教师怎么安排自己则怎么去执行不会思考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安排,这样的教学计划对自身有什么好处。只知道一味的练习技能技巧缺乏思维能力,主观能动性的缺乏无论是在学校的学习还是对今后步入社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3 参加体育活动视为 “不务正业”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承受着莫大的学习压力,这种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学习,也来自于父母,教师,伙伴以及所处的环境。而学习成绩将是这些因素的 “导火线” 。所以每个学生在潜意识的思想认为来学校只有学习不应该为其他的事情而打乱学习,因此部分学生在学习足球上面存在着一定的抗拒。每天沉浸在学习中,担心自己少学一个知识点而考不上名牌大学。教师在进行教育事业开展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阻碍都是由于学生自身主观学习态度的不稳定造成的。有的同学在学习过程当中实际上对校园足球并不感兴趣,因此在进行学习过程中并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足球竞赛当中。这种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校园足球在推广的过程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环节的缺失。
3.4 校园足球定位的误区
校园足球首先是 “教育” 其次是 “技能” ,这才是校园足球正确的定位,将 “育人” 确定为校园足球的目标,通过校园足球的广泛推广培养学生意志品质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因受到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面的因素校园足球的评价标准不再是教育而演变成了奖杯和排名。功利化的因素导致校园足球在发展的过程中走向了误区。素质教育下提倡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为具体的说是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在实施的过程中大多数的体育教师更看重的是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具体表现而忽略了学生其德、智、美、劳的培养。
4 校园足球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4.1 学会认知
在校园足球的推广中,不仅仅是学生有良好的认知足球老师也必须有科学的认知。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意志品质的教育,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激发运动兴趣。现在大多数的学生在家长的关爱中极易形成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每个家长都对孩子灌输 “你是最棒的” 但是当他们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个体时这种极大的反差会造成其自尊与自信的丧失。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发展,有些学生在文化学习方面较差但是在足球方面有天赋有利于其自信心的树立;对于有些文化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许在足球运动方面有所欠缺。认识一个真正的自己才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足球教学中树立自信是必须的但过于的自信就是自负。足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教学的契机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让其认清自我。
4.2 合作参与
足球不是一个人的项目而是团体项目,教学应紧扣团结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人是群居性动物无论是在校园还是步入社会都需要合作精神。足球场上一个团队有着自己的沟通方式,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声呐喊都是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的本能不仅仅体现在赛场上也会体现在生活中甚至是以后的工作中。合作能力的缺乏是大多数学生由学校步入社会后感到很不适应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学校教师教授的大多是知识与技能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无论是在工作岗位还是在社交上都处于被动局面。团结协作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后天不断的交流得以提升的,是保持团队的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的必要条件。足球教学中战术是培养学生默契和意识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每一次战术的制定,竞赛中的每一次攻防,跑位,掩护中学生逐渐体会到团队的力量与人合作的便利使学生逐渐养成团队合作意识,了解自己在一个团体中是什么角色,应该尽到什么样的职责,怎样才能实现共同目标。
4.3 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校园生活中与教师相处与同学相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在面对同一问题时我们应站在不同的角度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青春期发育的巅峰期,情绪的波动较大,逐步培养学生对情绪的自控能力,引导双方换位思考让学生学会理解与包容。加强学生之间的信任,团队既要一起享受成功也要一起承担失败。这样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将来步入社会都是各个阶层的精英。
4.4 学会创新
创新能力是当代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校园足球活动培养的不是 “复印机” 而是一只 “笔” 在未来能书写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足坛不需要下一个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Cristiano Ronaldo)但是一定需要下一个影响世界足球发展的运动员。学生在日常学习、困难的克服、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与应变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都是培养创新能力的 “必经之路” ,需要教师在平时课堂和比赛场地上培养学生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设置各种赛场上可能发生的问题,比如对方故意犯规等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安排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来上一节足球课,给予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机会,角色的转变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视角,加强其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学校鼓励学生针对校园足球开展大胆提出意见,选拔出相对较好的意见给予一定的物质性奖励,激发学生乐于思考和敢于思考的精神。
5 结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仍然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以往的培养体系已不再适应现在的教育环境。随着校园足球的进一步推广,校园足球已经成为我国足球发展的重要战略,建立一套以校园足球为平台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发展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以往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与总结提出了教育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在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创新与实践,保证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