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消费观的培养路径研究
2021-11-22曹永年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曹永年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走进大众,促进了消费多样化。大学生作为一群有着新思想、创新意识和接受能力超强的群体,成为眼下消费的主力军。大学生日常消费来源不稳定,在大学里消费心理多变,消费行为不受控制,近些年兴起的互联网平台满足了部分大学生超前消费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但也为一些不法平台提供了商机。因此加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对于大学生自身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和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都十分必要。
一、大学生消费观教育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接受新鲜事物快,消费需求强烈,常常引导整个社会的消费潮流。大学生的消费观不仅对自己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对社会经济也会具有推动力。
培养大学生根据自身和家庭状况来践行一种理性的合理的消费观是非常必要的。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家庭自上而下对大学生施加影响,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需要理性梳理归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
我们在充分享受互联网金融带来便捷舒适的同时,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大学生处在人生价值观和消费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更要把握互联网金融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引导大学生坚持合理、健康消费,控制不需要不合理的消费。
(一)积极影响
大学生摆脱父母的经济约束,有了可供支配的月生活费,消费需求逐渐旺盛,对社会涌现的新事物充满好奇。在校园里通过手机App 就可以采购心仪物品,包括购物、外卖、出行、娱乐等所有事宜均可通过网络进行,实属便捷。在这种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一些网络平台推出了分期付款来弥补学生手头的经济困顿。在购物中使用分期付款,更加享受了提前消费的红利,得到了大学生的簇拥和青睐。但提前消费仍然存在风险,手续费、利息费都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大学生们也要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去选择可以提前消费的物品。同时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也陆续出现,既增强了大学生理财意识也锻炼了他们理财能力。大学期间是系统学习理财知识的起步阶段,积累理财知识,对于未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勤俭节约美德。学好了理财知识,就有利于培养自己适度消费观。
(二)消极影响
互联网金融在发展初级阶段,市场及政府没有意识到金融风险会波及大学生群体,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因为手中资金不足以购买所需产品,通过分期付款等方式进行超前消费,部分大学生为追求物质而导致过度借贷。一些网络借贷平台利用大学生膨胀的消费需求,诱骗其发生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行为,令部分大学生陷入高利贷的陷阱。一些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把消费当成享受,把借贷当成日常,从一开始走上为消费还贷到走上终身还贷之路。在年轻人的群体里形成攀比炫耀和盲目跟风的消费观念,这恰好为借贷商家提供了商机,当大学生身陷其中,开始拆东墙补西墙负债越滚越多,直至引发悲剧。
三、大学生消费特征和教育路径培养问题
大学生消费呈现收入来源少而支出多等特点,消费需求受环境影响大。电商平台各种优惠促销甩卖,借贷平台各种分期付款的便利,满足了大学生超前消费和追赶潮流的心理。大学生群体对于手机等电子产品需求旺盛,追求品牌和明星代言,倾向分期付款,人情消费剧增。但收入来源仅是父母、贷款、奖学金和勤工助学,根本承担不起支出。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归纳出各方角色的培养作为上的缺失。
(一)高校的消费观教育培养
学校的责任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高校应该增加一条消费观教育,培养具有正确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的大学生。虽然高校已经意识到大学生的消费倾向需要引导,但工作开展不是很明显,除了少数金融专业有相关消费观教育的内容解读外,其余专业都是通过多媒体接触到表面的消费观知识。高校觉得理财是私人事务,缺乏相应普及引导。学校作为最直接的监管环境,要对互联网信息进行必要筛选,校园网开启风险提醒,防止登录不良网站。
(二)家庭的消费观教育培养
父母对于子女消费的态度是家庭消费观的重点,父母一贯的消费能力和行为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一些宠溺式的教育让孩子从小没有消费概念,缺乏理性消费行为。有的父母觉得物质保障大于精神陪伴,无限包容孩子的消费上限,因此家庭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家庭消费过于节制会影响孩子身心发展,容易造成情绪化消费。过于宽松会纵容孩子攀比消费。一些家长害怕孩子孤身在外求学给予充足经济补助,误导孩子形成正确消费观,家长要做到调节尺度平衡利弊,控制子女不适当的消费行为,帮助孩子形成合理消费结构。
(三)政府的消费观教育培养
一些频发的大学生校园贷新闻让相关政府监管部门意识到大学生群体的隐藏风险和消费观教育的滞后,互联网网贷行业在校园内打着零首付、轻松贷、零利息等广告语吸引大学生眼球,主要是政府监管部门没有加强对高校借贷的监管意识,面对政府出台的相关管理校园贷的通知打起了游击战。可见相关文件没有引起大学生的重视也没有落到实地。大学生借贷不仅关乎到教育部、银保监会的管理,在打击不良平台的同时需要公安、社保局等通力合作。切实抓好互联网法律规范,改善互联网环境和保护大学生消费合法权益。
(四)商家的消费观教育培养
在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的今天,线上购物平台刺激大学生消费需求,线下分期平台提供分期付款小额贷款,共同瓜分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无理财意识的大学生在大环境下难免产生过度消费,这些网贷公司门槛低,对大学生信息审查不严格,滋生了很多后续问题。一些校园贷平台在大学生无法按时还款时,采取暴力催收、恶意泄露等违法手段牟利,缺少行业道德规范。
(五)社会的消费观教育培养
大学生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成为众多媒体的第一媒介信息源,但也看到这些新兴的媒体消费形式推广正面信息的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消费理性化带来障碍,一些金融产品的广告信息充斥着超消费诱惑,很容易误导大学生的盲目和超前消费。大学生消费观形成和变化都带有媒体宣传的影响,信息传播量广,广告带来消费动力。一些商家借助媒介,高频率推送相关借贷广告在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站和App 里。媒体在宣传过程中不能缺失社会责任,忽视道德宣传。
(六)大学生自身的消费观教育培养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大学生要提升自身的理财知识积累,加强对产品的判断能力,互联网金融发展在刺激大学生消费的同时也在不断引导大学生理财意识的形成。大学生缺乏自制力,没有父母在身边督促,消费行为不受控,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需不断修炼,加强自身保护,学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