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1-22杨飞
杨飞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韶关512126)
一、引言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虐,经济活动按下暂停键,各国经济受到重创。疫情期间,企业经营业绩受到冲击,各项营运成本却仍在发生,很多大企业都深受影响,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门店、商铺、工厂关停的现象时有发生。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曾有人形象地指出:中小企业贡献了约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就业,我国99%的市场主体都是中小企业。新冠病毒疫情的发生,导致中小企业在2020年初停工停产,订单取消、存货积压,随后全球性疫情爆发,很多国家都限制了人员流动和国际交往,需求侧大幅萎缩,大量外贸企业出口订单萎缩,境外旅游、会展、进出口贸易等项目难以开展,企业的资金链压力增大。应对新冠疫情,中央政府、各部委、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各种减税、降费、金融扶持等支持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少企业缴税压力,支持企业共同“战役”。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7.0,比上一季度上浮0.2点,但仍未恢复到2019年的发展水平。对于这次突然而至的“疫情”,企业能否顺利渡过难关,企业自身的成本管理水平尤为重要。成本管理是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在企业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管理理念陈旧、管理体系薄弱、融资渠道狭窄、政策运用不到位、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应对疫情,中小企业要重视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方能在逆境中寻求生存和发展。
二、疫情下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中小企业的人员规模、经营规模相对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设立门槛较低,遍布工、农、商、现代服务业等诸多行业,很多是从传统的家庭作坊式或朋友合伙式发展而来,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对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意识不足,对成本管理的真实内涵理解不到位。多数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只停留在生产环节,对高科技、新技术产品的研发领域、采购环节、产品销售过程、售后服务等环节不加重视,成本管理范围狭隘,没有从企业价值链的全流程进行成本管控。成本管理的主体往往是企业的经理或财务部门,基层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成本管理决策中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和数据传递滞后等现象。受疫情影响,传统的商业模式遭遇冲击,线上销售、社区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商业模式对企业的供、产、销、售后服务等提出了全域视角下的成本管理要求。
(二)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面临疫情带给企业的冲击,中小企业仍然按照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只关注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如材料费用的消耗、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片面地将成本管理等同于料工费的节约和控制,对成本分析、成本决策不予重视,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松散、简单、不规范,部门和部门之间成本核算口径不一,成本数据多数是依靠会计部门事后的计算、汇总和统计,缺乏全面预算管理、缺乏成本控制,成本信息脱离企业市场环境供需变化,成本管理效果不佳,成本绩效考核形同虚设。疫情下中小企业订单量、业务量锐减,固定成本居高不下,然而企业成本缺乏精细化管理,缺乏利用量本利、标准成本等先进的成本管理工具,缺乏对业务量下降带来的订单效益测算,不能很好地支撑订单的变化、商业模式的变化,导致企业盈利空间被压缩,企业竞争力下滑。
(三)中小企业成本控制能力不强
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小企业在2020年年初有数月甚至几个月的停产停工,停产停工期间企业的固定成本如房屋租金、设备折旧、贷款利息和人员基本工资等维持不变,营业收入出现暂时阶段性低谷;复工复产后,受国内疫情管控和国外疫情蔓延等影响,材料的采购渠道、物流成本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浮,如生产口罩的原材料之一熔喷布,因熔喷布生产设备的重要部件需自国外进口,导致熔喷布产能无法紧跟口罩产生的需求而出现原料价格十倍以上的涨幅,甚至一时之间出现了口罩难求的现象。对于中小企业而已,出于疫情的常态化防疫需要,口罩、消毒工具等抗疫物资消耗数量巨大,是特殊时期新增的疫情管理成本,即使疫情过后,这些运营成本还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持续支出。中小企业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外部环境变化,因为在日常生产经营中缺乏成本管控的行为习惯和成本管理体系,普遍不能很好地应对成本上升。
(四)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控制能力不强
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某地工商联曾统计,民营经济总量占当地GDP比重达到50.5%,但当地民营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不到银行贷款总额度1/3。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的租金、贷款本息、人工成本、仓储成本等压力较大。中小企业的成本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充盈的现金流。随着全球经济下行,金融市场自身也遭受了疫情带来的外部融资环境收紧等不利因素。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流动资金贷款困难,成为了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痛点。疫情期间,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政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在政策落地时,部分行政措施未做到因企施策,部分金融机构出于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更倾向于资金扶持抗风险能力更强的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大部分中小企业通过“支农”“支小”获得融资是抵押贷款的方式,融资模式单一、固化,融资成本依旧成为企业现金流充盈的难解之困。
三、疫情下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中小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策略之一是成本优先战略。中小企业应积极转变成本管理思路,将成本管理延展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全部环节,从战略高度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阶段,从空间维度关注产品的研发到售后服务,将成本管理的重点由成本核算转变为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中来,将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职工的收入水平与成本控制水平相挂钩,提高广大职工的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意识,提高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成本管理队伍建设,积极引进成本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人才,形成全员成本管理的企业文化。
(二)建立高效的信息化成本管理体系
近年来,大企业通过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实现了企业的数据处理信息化、快速化、高效化,构建了价值链成本管理体系。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上发展迟缓,面对疫情,薄弱的成本管理体系不能给企业创造价值。中小企业亟待建立高效的信息化成本管理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自动快速地获取、整理和分析各种成本数据,提高成本数据、财务数据的实效性、全局性和准确性,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引入先进的管理会计工具,规范企业的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等成本管理工作,实现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商流等数据的有效衔接,将成本管理延伸至生产环节之外,加强对企业的全价值链成本控制。
(三)提升中小企业产品的成本运营能力
疫情期间,国家为了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渡过难关,出台了多项降税减费的政策,如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增值税征收率下调为1%政策并继续延长至2021年。企业应主动去学习、了解、应用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中小企业要加强对产品的设计、选材、研发和创新,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从源头挖掘消费者的需求,注重客户反馈和评价,以销定产,降低企业的存货积压数量,控制仓储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强产品供应、领用、耗费等环节的管控,加强对产品品质的把关、检测,降低废品率,控制企业的机物料消耗和各类杂项支出,实现从技术、经济、市场、融资、税费、社保等多方面的综合成本最低,提升企业产品的成本运营能力。
(四)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7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意见的出台释放了我国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帮扶的信号。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制度”,引导商业银行主动作为,一行一策、一企一策、因城制宜、因企施策,鼓励国有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扩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放宽疫情期间不良贷款率监管要求,优化基层营业网点和客户经理的绩效评价模式,明确“尽职免责”措施,增加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渠道,如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融资、中小企业专项再贷款等,促进和加强银企对接,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维护社会经济稳步恢复。企业自身也应主动拓宽融资渠道,合理运用各种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实现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最低化。
四、结语
新冠疫情让中小企业陷入了成本困境,中小企业的复苏和发展是一个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内容。国家各项帮助中小企业减税降费的政策要一步步落实落地,应用到中小企业供产销各经营环节,才能通过外帮内强的综合效应加强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增强中小企业复产复工长远发展的信心和动力,为顺利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