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德育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策略

2021-11-22

名师在线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明礼貌因素笔者

郭 英

(山东省青岛市南区莱芜一路小学,山东青岛 266000)

引 言

立德树人,是各学科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新课程改革要求各学科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发掘德育资源,灵活应用德育资源,使学生受到德育熏陶。英语学科具有人文性,其中不乏德育因素。但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德育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大部分教师忽视发掘德育因素,只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导致学生难以有效地受到德育熏陶。基于此问题,为了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以教材为载体,发掘德育资源,并联系教学所需,应用多种策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

一、挖掘小学英语德育因素

发掘德育因素,是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效地渗透德育的基础。教材是教师实施英语教学的依据,在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指导下,教材编写人员将诸多德育因素融入其中,为教师实施德育活动提供了便利。笔者在实际教学汇总中,深入英语教材,挖掘了如下德育因素。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是一个人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保障,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反复强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要求。此外,《中小学生守则》中也将爱国写在第一条,要求学生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践行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良好行为。基于此,笔者在实施英语教学时,深入教材中发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

以四年级下册的M6 U2Was it a big city then?为例,该部分以深圳为话题进行了交流。深圳是我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学习英语的活动,提升了市民的英语水平,为市民参与对外贸易活动打好了基础。立足于此,在组织课堂教学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直观展现了深圳的今昔变化视频,使学生在动态直观的观看中,对深圳的发展建构初步的认知,感受到深圳巨大的变化。如此,学生自然而然地从内心深处产生自豪感,升华了爱国主义精神。

(二)文明礼貌教育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讲“礼”的民族。践行文明礼貌行为,是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保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不少学生存在不讲礼的行为,如口吐脏字、打架斗殴等,这不仅对社会的和谐造成了消极影响,也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小学生不愿意被强制要求做什么、不做什么。所以,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发掘文明礼貌教育因素,并立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从点滴入手,自然而然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以三年级上册M1 U1I'm Sam为例,这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第一课,该节课从生活入手,为学生展现了日常打招呼、互相介绍等内容,是实施文明礼貌教育的主要资源。因此,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以文明用语为切入点,联系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什么时候用什么礼貌用语,什么语句在什么时候用等,并据此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如何打招呼。如此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取基础的英语知识,还可以使其初步感知文明礼貌,以便其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自主地践行文明礼貌行为。

(三)乐于助人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之一便 是使学生体验到高尚的情感。学生的成长、发展,是基于与他人的互动的。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总是随着他人的情感理解他人的行为。而且,在他人的影响下,学生会自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实现不断发展。立足学生的发展特点,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与他人相处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学会帮助人,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笔者走进英语教材,挖掘助人为乐教育因素。

以四年级上册M1 U1Go straight on第二部分内容为例,该部分内容为我们讲述了Amy 和Sam 在路上捡到一只迷路的小狗,根据小狗身上挂着的牌子,通过向他人问路,最终找到小狗主人,将小狗归还给主人的故事。由此可以看出,这部分内容涉及的德育因素是较多的,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问路、指路等基础知识,学会表达对他人的感谢,还可以使学生受到助人为乐精神的熏陶,学会帮助他人。

二、将德育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策略

在挖掘了丰富的德育因素之后,教师接下来要应用多样的策略,将德育因素展现给学生,借助德育因素,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使学生在德育因素的辅助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的熏陶,塑造健康品行。那么,我们要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德育因素呢?

(一)课堂导入,初步感知

导入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学生初步感知德育因素的关键环节。德育因素存在于英语教材中,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联系。而且,德育因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不少学生在亲身经历生活的过程中,早已体验到不同的德育活动,形成了不同的德育认知。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将德育因素以生活情境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通过体验生活情境,自主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对情境中的德育因素进行感知。

以四年级下册M10 U1Did you fall off your bike?为例,这节课的德育因素是遵守交通规则。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发现:一些行人在过马路时,肆意地闯红灯;在骑自行车时,行驶在机动车道上。如此行为,不仅违反了交通规则,也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消极影响。对此,在课堂导入活动中,笔者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直观地展现生活中常见的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观看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指出视频中的某些行为是不对的。立足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笔者提出问题:视频中的行为是不对的,那么,怎样的行为才是对的呢?如果一味地实施视频中的行为,将会发生什么后果呢?通过提问,学生进一步地进行思考,也为自主践行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加深认知

认知道德因素,是学生践行道德行为的关键。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将德育因素渗透其中,借助德育因素,辅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以五年级上册M3 U2Daming took a photo of his father为例,文中提到万里长城。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先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接着,联系文本,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体会“The wall is very old and very long.”这句话的含义。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发出疑问:长城是如何建造的呢? 立足学生的好奇心,笔者利用微课展现了长城的修建过程。学生观看之后,被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折服,同时也从心底产生了爱国之情。

结 语

总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切实深入教材,挖掘德育因素,应用多种策略渗透德育因素,使学生在德育因素的辅助下,理解基础知识,发展道德品行,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文明礼貌因素笔者
争做少年好榜样
老师,别走……
3月历史大事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实践研究
校园文明礼貌靠大家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