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战略下学校体育的时代价值与使命

2021-11-22董金蕾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7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品德体育锻炼

董金蕾

(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北京 100083)

健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国家富强和民族强大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进一步强调了全民健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性。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促进全民健康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健康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等[1]。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健康中国建设与发展密不可分。健康中国战略下,学校体育应该积极思考其时代价值与使命,为健康中国这项国家战略实施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

1 健康中国战略下学校体育的时代价值

建设健康中国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结合中国国情,从“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对当前和今后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作出的制度性的、高瞻远瞩的安排,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承载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学校体育作为青少年求学过程中的重要科目,对健康中国建设影响意义重大。

1.1 促进国民体质健康的本质功能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民健康,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体育学习是一场身与心的修行。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缺乏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加之“唯分数”“唯成绩”的观念,导致学校及社会对学校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将学校体育摆在应有的位置。在基础教育阶段,将体育课作为其他文化科目的“搭头”,削减、压缩、侵占体育课的现象屡见不鲜,体育课沦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课程。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开展的五年一届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2010年之前持续多年下降,直到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监测(当年因编制十三五规划提前一年开展),全国大、中、小学生部分体质健康指标才止跌回升[2]。但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肥胖率居高不下,且呈现重度化、低龄化趋势。当前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仍然不乐观,这与缺乏体育锻炼以及生活习惯不良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健康中国战略中,学校体育最本质的功能和最直接的价值是增强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1.2 提高群众健康素养的社会功能

健康的身心状态来自于健康意识与行为。健康意识即认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主动采取行动促进身心健康。健康行为包括习惯性开展体育锻炼、合理膳食、规律作息等。教育部在2001年将中小学体育课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并制订了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强调体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践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学生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等健康素养培养的重视。在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包括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其中身体健康教学内容主要为帮助学生形成专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2017年,教育部修订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生通过体育学科的学习需要培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其中健康行为主要表现为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提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时,特别强调要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力度,令学生养成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学校体育是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健康素养和行为的主要阵地。

1.3 建设健康中国的共建功能

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基础工程。与以往加强人民群众健康的文件相比,其关注的是人民群众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所谓全方位就是涉及健康的各个方面和要素,包括医疗卫生、健康教育、健康服务、疾病防控、全民健身、爱国卫生运动等。在构建全方位的健康保障体制中,学校是主阵地之一。在全民健身、健康教育中,势必不能缺少学生这个重要的群体,学生群体也是构建全方位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对象。面向学生开展体育锻炼、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由学校体育来承担。而构建全周期的健康保障体系则是指构建从儿童、青少年到老年的生命全周期的健康保障体系。一方面,青少年群体主要集中在学校,开展面向青少年群体的健康保障工作主要就是面向大中小学生。另一方面,读书时期是培养健康意识、行为习惯养成及身心健康发展的敏感时期,求学时期培养的健康意识、行为习惯及打下的身心健康基础将对成年以后产生长远、深刻的影响。因此,《“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部分建设主要指标也与学校体育息息相关,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等。因此,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是健康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项举措,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占据绝对不可替代的地位。

2 健康中国战略下学校体育的使命

2.1 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健康中国的首要目标就是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青少年作为重要的群体,在总人口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青少年时期的健康决定以后长远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健康中国战略下,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与责任是全面提升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

在当前学校体育改革发展过程中,教学质量虽有改善,但多数学校仍存在以发展体育技能为教学目的现象,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健康意识、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培育。以运动技能为中心的体育教学理念对学校体育教学效果造成了较大的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要侧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助力器,它是持续学习的源动力。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实现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另一方面,要求构建全方位的体育教学,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只是对学生运动技能进行培养,而是要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习惯以及健康行为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再一方面,要改革体育教学评价模式,改变以运动技能为单一标准的评价模式,建立以体育技能、健康意识、体育锻炼行为等为标准的多维度的体育综合评价体系,以评价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增进体质健康[4]。

2.2 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方面,与生理健康有同等的重要性,并且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到生理健康。一方面,心理健康直接作用于生理健康,良好的心理和情绪对生理产生正面的影响,消极的心理和情绪对人的生理产生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心理通过影响人的行为和活动,从而间接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一方面影响到他们人格健全、个性发展、行为习惯等,另一方面还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成绩、人际交往能力等各方面。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主要影响其行为习惯和人格健全及个性的发展,部分人不良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往往都是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开始形成。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在影响行为习惯和人格健全及个性发展的同时,如果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则容易产生心理疾病,甚至出现一些极端行为[5]。相关研究也表明,当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和行为问题,将近一半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经常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部分大学生存在社交恐惧的不良心理倾向。

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体育运动可以释放压力,具有转移注意力的功能,当人遇到压力或者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时,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育运动可以释放压力,宣泄负面情绪[6]。体育运动可以加强人际交往,大部分体育活动都可以多人进行,运动者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合作与交流,分享快乐与悲伤,获得心理支持,促进心理和情绪平衡。此外,在体育运动中完成任务或者在体育竞赛、游戏中获得胜利,可以体验到强烈的成就感,加强对自己的肯定,提升自信心。因此,在体育教学课程设计上要融入心理调适的模块,让学生在课程中享受乐趣,激发兴趣,从而经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与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与意识。

2.3 促进青少年体育品德的培养

除了身心健康外,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品德。品德即道德品质,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内化产物,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体育品德涵盖了体育道德、体育精神和体育品格。例如,团体比赛带来的相互信任、团结合作,个人赛带来的遵守秩序、公平竞争;赛前的艰苦奋斗,赛中的奋力拼搏,赛后的彼此欣赏、相互鼓励等,这些体育品德对于青少年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事实证明,在能力相同的情况,往往具有较好品德的人能获得更大的成就。

当前,由于物质生活的改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青少年的部分道德品质缺失的情况比较严重,如缺乏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勇敢顽强、自尊自强等品质。在现实生活中也发现,很多青少年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缺乏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这对于他们以后的成长十分不利。品德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不同,影响的是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不能够触及心灵、发挥实效,而体育活动包含了体育品德,是对青少年进行品德教育的理想载体和途径。在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中,都能加强对学生体育品德的培养,可以把体育品德作为学生体育学习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考核评价内容,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品德[7]。

3 结语

健康中国是全民、全社会的时代责任。学校体育具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要在教育中优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潜心培育青少年体育品德,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加强青少年健康素养。学校需要在深刻认识体育重要价值的基础上,主动作为,承担起其重要使命,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在教育全过程中树立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将体育育人贯彻到每一节教学课,把改善学生行为习惯、切实锻炼学生体质作为教学目标,将健康中国建设理念贯穿全课程。

第二,全面培育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齐力协调,整体发展。令孩子们扛起时代大旗,做好社会主义接班人。

第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培养有崇高教育理想和教学信念的师资队伍,使教师把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要位置,肩负时代责任,有理想、有目的地上好每一节教学课。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品德体育锻炼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好学者贤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