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的创建探索
2021-11-22李永刚
李永刚
(兰州交通大学体育部 甘肃兰州 730070)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生活之余从事一项或两项体育运动,来缓解自己的精神压力,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但从高校学生的生活状态来看,很多大学生并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与他们自身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不足、自身存在的侥幸心理有一定关系,也暴露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使高校管理层逐渐意识到体育教学创新体系的重要性[1]。为使高校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高校应做好体育教学体系创新的相关工作。
1 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理论构建
一般来讲,高等学校都会有一套完整的体育教学体系,通常是以体育知识的传授为主,在教授体育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习惯,并在此过程中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其中一些教育内容还能使学生拥有积极开朗的思想品质与健康向上的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不同高校构建体育教学体系的细节也会有所不同,但都会以高校学生为出发点,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人文环境及个人成长规律。
就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情况来看,过于侧重专业教学的情况十分明显,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专业课程及其他课程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上存在完成度不高的情况。大部分高校沿用的体育教学体系并不能满足当前体育教学工作的需求,也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这就妨碍了学生自身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发挥[2]。此外,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在制定、调整体育课教学内容时,很少能够参考学生兴趣爱好,在教学内容的制定及课堂规划上多以“热身—技能学习—技能训练—身体放松”为主流教学流程,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地参与,配合教师的要求进行体育运动及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体育教学并未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积极性。因此,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创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内容。
2 高校体育教学现存的问题
2.1 教学理念先进性不足
在新课改及素质教育被广泛推行的当下,原本高等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就不甚明显,因而素质教育的推行也未能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有充分体现。然而传统教育对高校教育活动的影响是隐性的,在高校教育过程中的体现就是过于侧重文化教育轻视体育教育、重视课堂体育教育轻视体育实践应用教育。就时下多数高等学校使用的体育教材而言,其内容并不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运动兴趣,也很少充分了解学生个人的感受。这种教学理念上的误区由于缺少对学生主体作用的认识,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严重制约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
2.2 体育教学体系创新缺乏应有的方向性
高校体育教学中这一问题主要体现于内容缺乏明确性。在当前多数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教学情况中,虽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与优化,但在教学方法及课堂形式上还以沿用老方法为主,在教学目的上不够明确的情况也较为常见。至于一些教学涉及的其他内容,在创新前后并未产生明显的区别。就学生角度来看,教学体系的创新未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也未能帮助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3]。
2.3 教学方法及手段存在明显不足
多元化的教学已经随着教育观念的改革,应用于我国教育过程的各个阶段,然而高校体育课则不在此列。并不是高校体育课不适用多种教学方法,而是很多体育教师自身并没有养成相应的意识,未进行教学方法上的探索与指导。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灌输式教学,且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极为有限,而单一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已经很难满足当前高校学生的教育要求,也容易使高校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也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2.4 评价体系不够全面
考核评定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效果的标准,而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多以体育技能掌握情况配合出勤率为主,其中技能掌握情况占比60%,出勤率占比40%,对学生体育课上的其他表现则不计入评价内容。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时缺乏主动性,多数情况下只要保证出勤率,教师一般不会给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打低分,这就使得学生上体育课只是为了满足获取学分的要求,并不能真正投入到体育运动的训练与学习中,也就意识不到体育运动的魅力[4]。
3 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创新的探索
3.1 对原有教学理念进行深度优化
教学理念是保障教育成效,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要使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创新行之有效,首先就要对教学理念进行深层次的优化,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这就需要高校管理人员及体育教育人员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建立正确的认知,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确保所有教学活动相关内容均围绕学生开展,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对于体育教师而言,要教给学生的不只有课内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还包括涉及体育技能及知识的其他内容,对这些延伸内容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的体育运动,也就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收获更多的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是很有用的,同时也能作用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3.2 明确教学的目的与方向
教学的本质在于帮助受教者成才,或是使受教者在学习之后拥有与付出相匹配的收获。从这一角度来看,如果教学活动没有方向性或是目的性,就会导致教学过程缺乏应有的规范,也会影响到应有教学成果的获取。就本质上而言,高校体育教学最终必然要服务于素质教育的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创新应将明确教学目的及方向,作为创新的主要内容之一。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确定教学的目标,确定通过高校体育教学能对学生完成何种程度的培养。作为整个体育教育系统的最后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的不仅限于强健学生的体魄,还包括对学生终生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作用,并使学生拥有基础的体育素养及体育习惯和能力。因此,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应适当加入一些体育与健康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养成合理健康的饮食卫生习惯,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如何判断自己当前的身体健康状况,包括掌握心理健康状态的判断方法。
3.3 对教学方法与进行优化
教学方法是帮助学生顺利接受、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关键,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与技能,也能够作用于学生自主探索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而推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对教学方法的优化与丰富,同样应当被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创新的关键。体育教师需要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帮助高校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与体育锻炼的乐趣,并提升他们在从事体育运动过程中与结束之后的成就感,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体育运动及相应的锻炼方法,而这种建立在满足感之上的教学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不应再局限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可适当强化与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体育运动或者体育运动体系的内容,并及时了解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及学习时的感受,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与指导[5]。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是一个潜移默化、水滴石穿的过程,其并不会在极短时间内产生极大的改变,而是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最终使学生整体得到完善,并成就更好的自己。实际教育过程中还可采取交互式教学方法,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3.4 重新构建评价体系
以出勤率与技术掌握水平综合构成的评价体系并不是完全不合理或不适用,只是就当前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需求来看,该评价体系不能完全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的需求。研究发现,单纯以结果为中心进行评价的评价体系已被证实是过时的、没有积极作用的,因而与高校体育教育的根本需求出现了偏差。所以,高校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重新构建完善、具有积极作用的新型评价体系。新型评价体系的构建依然要满足出勤率、技能掌握水平的考核指标,但不应再仅仅将这些内容作为重点,而是要将教学过程也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6]。将教学过程列入评价的重要内容,是因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成长仅仅体现在过程中,无法从结果中看出,结果本身只是对学生一段时间成长的总结,而且对结果的评定还容易受到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因而无法有效保证其真实性与可靠性。为减轻教师的负担,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应仅由教师负责,也可加入学生的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评价结果也应尽可能实现共享,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还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状态及在他人眼中的表现,从而帮助学生从各个角度认识自己,掌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够进行针对性的补充与强化。总而言之,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满足高校体育教育体系创新的要求,也要满足当前教育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确保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并作用于学生体育意识及核心素养的培养。
4 结语
社会飞速发展必然导致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因此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人才具有专精的业务能力,还要具备强壮的体魄与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也是提升人才竞争力的关键,而体育教育就具有这方面的培养作用。因此,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做好理念上的调整,通过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各方面的优化,帮助学生完成高水准体育素养的培养,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