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下我国体育外交发展战略思考

2021-11-22王月华凌平杨明

体育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外交命运共同体

王月华,凌平,杨明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体育作为超越民族、宗教、文明界限的世界通行语言,成为世界各国交流的有效工具,并逐步发展成为新的外交形式,即体育外交。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体育外交在我国外交政策的统领下一直为我国总体外交事业添砖加瓦,“乒乓外交”创造“小球转动大球”的传奇在中国外交史乃至世界外交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时代不断变革,我国的外交理念和外交政策不断创新,对我国体育外交进一步发展提出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9年10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新时代指导我国总体外交事业的核心理念。中国外交历来坚持“外交为民”的宗旨,坚持外交为国家发展服务[1],作为我国外交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外交,如何使其与我国整体外交政策紧密相连,为国家体育发展提供更好服务,为中国外交事业增光添彩,就需要与我国总体外交理念和政策紧密贴合,依托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愿景,为我国体育外交寻求更积极有效的发展战略。

1 新中国体育外交发展历程

70多年来,新中国外交沐风栉雨,砥砺前行,改革创新。体育外交政策追随我国总体外交理念,在我国外交事业的大环境中丰富与发展。我国体育外交在各时期外交政策的统领下,可分为以下3个历史时期[2]。

1.1 “和平共处外交”时期(1949—1978年)

作为与新中国同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苏联率先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展开一系列体育交往,为我国提供多方面体育援助。1950年苏联男篮作为第一个海外代表团访问中国[3]。同年,苏联体育专家Горжелла应邀在首期“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发表演讲,使各参会人员对苏联体育有了深入了解[4]。其间,苏联功勋体育家达拉索夫作为首位来华访问的体育专家,对我国体育事业提供援助,使我国体育界对于如何发展体育事业产生新的认识和思考。

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国际形势变幻,美苏超级大国对中国产生敌意,中国的外交方针逐渐转向反对霸权主义,不再局限于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往来,而是更多与亚非拉各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掀起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建交热潮。1963年11月我国派遣出历史上最大规模体育代表团前往印尼雅加达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并赢得66项冠军,打破多项世界纪录[5]。次年,得益于中国的支持,柬埔寨金边成功举办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中国在多个体育项目中都展现出自身体育实力[3]。作为国际上爱好和平、反对霸权的新兴力量,中国获得了更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我国体育外交也开创新局面,进一步推动国际体坛民主化进程。

20世纪60年代末至改革开放前夕,美苏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苏联力量超过美国,美国开始有意缓和中美关系,中国的外交战略也随之调整为“一条线,一大片”,我国体育外交在此背景下取得长足发展。1971年凭借“乒乓外交”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都纷纷选择与中国交好。我国成功参与1974年第七届德黑兰亚运会[5],标志着20多年来我国在体育领域反孤立的斗争取得重大进展。20世纪70年代,我国向大量第二、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提供体育援助,于1976、1977、1978年分别向叙利亚、墨西哥、法国等派遣体育援外教练,加强了与第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往来[6]。

1.2 “和平发展外交”时期(1979—2012年)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急剧变幻的国际形势,邓小平同志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不结盟”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体育外交工作开创出新局面。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恢复我国合法席位,为我国体育外交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1981年中国女排在第三届世界杯排球比赛中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并在之后连续五项国际排球体育赛事中完成史无前例的五连冠[7],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体育注入强心剂。女排精神使中国体育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得到极大提升,中国体育事业在中国女排精神的带动下开始积极发展。1984年中国派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参赛队伍前往洛杉矶奥运会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表现出非凡实力,打破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对进入改革开放的中国有了全新认识。1989年美国打着“人权”旗号对我国实行外交与经济制裁,中国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利用自身体育魅力和国家实力,获得了亚洲多国的赞誉与支持[8],体育外交在国家关系中起到的作用愈加突显。

1990年以来,改革开放持续推进,我国经济不断向好发展并致力于发展体育事业,向体育大国转变,我国很多优秀运动员在海外赛场展现出自身风采。2002年姚明以NBA状元秀身份被休斯顿火箭队选中,并于2016年入选奈史密斯篮球名人纪念堂。2006年刘翔打破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成为110米栏历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世界纪录于一身的运动员。精英运动员们用自身的勤奋与睿智,向世界人民提供了更为直观的窗口来了解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这一时期的体育外交推向顶峰,北京奥运会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话语输出,其为我国外交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无法估量[9]。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仅代表着精彩赛事,背后所体现的是我国和平与发展的外交主题,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精神风貌。通过北京奥运会这一对外文化输出途径,我国体育外交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中国一改过去在国际上贫穷落后的刻板印象,让世界人民重新认识中国、认可中国,体育外交再次证明自己具有不可替代的外交力量。2010年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在北京正式建立并举行第一次会议,成为教育、科技、文化、体育领域一次全新的高层磋商会议2011年《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中,郎平、郭晶晶、姚明、丁俊晖、邓亚萍等知名运动员入选,展现了中国运动员自信谦逊的良好形象[10],体育公共外交成为体育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时期(2012年至今)

面对当今国际社会复杂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局势,指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外交的理念、政策、观点等不断进行全面理论与实践创新,先后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2]、“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理念以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等举措,使我国体育外交再攀高峰。截至2018年,中国已经同大约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同196个联合国成员国中的178个国家结交,实现了对各地区国家合作关系的全覆盖[2]。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速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进程,随着我国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始推动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而强大的体育外交,则是一个体育强国不可或缺的要求和条件。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下,我国体育外交在促成国家友好关系过程中愈发活跃。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外交场合展现出自己足球迷的身份: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爱尔兰时就曾大方展现自己的球技;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的欧洲之行也数次提到足球;同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阿根廷进行国事访问时还获赠阿根廷国家队10号球衣。习近平总书记的“足球外交”,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大国胸襟,为我国体育外交事业也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足球外交”为中国体育外交再次开创新局面,而早已载入史册的“乒乓外交”也再次登上新的台阶。2020年6月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宣布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刘国梁担任理事会主席,以全面领导和开拓世界乒乓球的未来。借此机遇,中国乒乓球拥有了更大、更官方的平台和渠道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乒乓文化,世界乒乓球需要中国,中国乒乓也当与世界共享。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帷幕已徐徐拉开,体育外交的光芒也格外耀眼,这一特殊的世界通行语言,必将在新时代迸发出更强劲的力量。

2 目前我国体育外交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体育国际地位得到有效提升,不断向体育强国的目标前进。然而,与体育强国还相距甚远。新时期我国体育外交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体育国际话语权:持续提升但依然缺位

国际话语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国家形象,话语权的大小,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实力及国际地位的高低。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我国重返国际体坛,我国竞技体育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中国奥运排名逐年攀升。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到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我国积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体育外交联系,在国际体坛的影响力显著提高,国际体育话语权也在持续提升。然而,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占据着国际体育话语权的主流和优势地位,我国因话语权的缺位而遭受不公对待。2018年平昌冬奥会,我国短道速滑队多次遭遇裁判犯规判罚,然而裁判组无视中国队申诉,让我国成为受损一方。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4×100 m接力比赛,美国队在比赛过程中由于自身失误被淘汰出局,然而美国队申诉后重新晋级决赛,而原本进入决赛的中国队却被拒之决赛门外[11]。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200 m自由泳决赛,我国游泳运动员孙杨和韩国运动员朴泰桓成绩相同并同获银牌,然而中国国旗却被置于韩国国旗之下,严重违背了奥运会历史传统[12]。这种种现象的出现,到底是在规则框架内允许还是受制于西方强国的威胁还有待探究,但是背后所折射出我国国际话语权仍然存在缺位,在国际体育话语权中仍然囿于“西强东弱”的格局,有效的应对之策仍需进一步探索。

2.2 媒体实力:不断发展但尚待挖掘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阐释,要进一步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我国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耳目,担负着对外交流与沟通的重要责任。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各个国家十分重视媒体对外传播的力量,如美国等西方媒体在全球范围内就掌握了 90%的新闻传播[13]。对于我国而言,我国媒体实力也在不断增强,体育报道的传播力量也在不断提升。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的体育报道呈现出国际化、专业化、人文化等特点,中国的主要体育报道媒体如《体坛周报》等开始寻求与国际媒体合作的道路[14]。同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除了央视体育频道外,以腾讯体育、PPTV等为主的互联网体育新媒体逐渐兴起并在对内引进国外体育赛事、对外传播中国体育文化等发面发挥自身作用。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当今互联网的传播仍然以英语传播为主,西方控制着全世界超过2/3的视听媒体。相比之下,我国体育媒体在国际社会中仍处于弱势地位。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假打”事件,我国运动员不断涌现的“年龄门”事件、我国游泳运动员孙杨被指“暴力抗检”事件等等,在西方媒体强势舆论报道下,我国媒体的发声力量微弱。我国缺少如 ESPN、雅虎体育等体育新闻传播巨头,体育媒体的传播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媒体实力还尚待挖掘。

2.3 参与主体:积极活跃但意识淡薄

体育外交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媒体、公众人物等[15]。近几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交媒体与网络的盛行,现代公众话语权得到有效提升,新时代体育外交行为主体开始拓宽到民间体育组织与个人。其中以教练员、运动员等为主的体育精英在国际上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意识为树立中国形象而贡献自己的微力量,诸如姚明、李娜、中国女排等优秀运动员以其极高竞技水平以及勤奋、幽默的人物形象为我国体育外交注入活力。但由于受到跨文化交流经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局限,导致参与主体自觉的体育外交意识淡薄[16]。近年来,从苏宁收购国际米兰到复兴国际收购英冠狼队,从中欧体育收购AC米兰到IDG资本合资法国里昂,中国企业纷纷跟风参与投资海外体育俱乐部,这一系列的体育海外投资很大程度上并不会对我国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带来较为显著的帮助,相反会被当地媒体和公众误解为资本或文化的入侵,使我国国家形象受损,体育外交的成效也会大打折扣。同时,由于参与主体外交意识的淡薄,诸如面对争议判罚时运动员易冲动的负面情绪、回答媒体采访时缺乏应对技巧、社会民众面对体育争议问题不断涌现的不理智发声,都会造成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负面印象,进而影响我国体育在国际社会的良好形象。

纵观我国体育外交发展历程,其外交政策与指导思想无不建立在我国总体外交的指导理念之上。针对我国体育外交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体育外交发展经验,应当充分结合当前我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对我国体育外交发展战略进行思考,以期解决我国体育外交进程中的诸多问题,推动我国体育外交更进一步。

3 对我国体育外交未来发展战略的思考

钱其琛[17]认为“体育外交是对一国体育部门或体育界旨在促进国家间关系所进行的对外体育交往和交流的一种提法”。新时代体育外交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战略需要贴近时代潮流,紧跟我国总体外交政策,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建立独有的体育外交战略,为我国体育事业以及外交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实现世界体育共同体、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做出努力。

3.1 纵向维度体育外交发展战略

体育早已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领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并指出我们要建设在政治上持久和平、在秩序上普遍安全、在经济上共同繁荣、在文化上开放包容、在生态上清洁美丽的世界。基于此,从政治、秩序、经济、文化以及生态5个方面对纵向维度的体育外交发展战略展开思考。

第一,政治是体育外交的关键。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内涵指出,在政治上各国间应互相尊重、平等协商,摒弃冷战思维、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18]。因此,在政治共同体引领下,体育作为可以冲破意识形态的外交手段,应充分发挥其政治色彩淡、政治功能强的独特作用,形成体育外交政治发展战略。首先,积极开展国家领导人体育外交。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融冰之旅”中以棒球手的客串融化了中日两国之间的隔阂,促进了中日友好发展。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索契冬奥会,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出现在境外国际体育赛事,正式开创“中国元首体育外交”的先河[19],使中俄关系更近一步。国家领导人体育外交的开展,能够拉近各国之间的距离,创造外交机遇,促成总体外交的开展。其次,在面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西方所谓“中国威胁论”的不实言论时,体育外交蕴含的政治意义也应被合理运用,通过体育官方部门或体育精英等公众人物自身的影响力,在国际社会中为中国发声,提升我国国家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当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走中国特色外交之路。因此,我国体育外交应跨越不同意识形态,以政治共同体为关键,在促进国家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秩序是体育外交的保障。各个国家都应该维护和促进国际和平与稳定,保证国际社会的全方位安全环境,使各个国家共谋发展。近期,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国际格局开始动摇,国际局势发生变化,国家安全再次被重点关注,各领域更需要对安全问题加以重视。在体育领域,近几年来国内外体育赛事中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欧洲“足球流氓”暴力事件、2002年我国西安球迷因不满判罚出现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20]等,严重阻碍了世界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国际社会的稳定,这都对体育中的安全提出挑战。奥林匹克运动追求“人类和平”理想[21],顾拜旦《体育颂》中这样歌颂体育:“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体育寓意着和平,不应被战争、霸权所要挟,而一个国家所处的安全环境会给这个国家的外交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在安全共同体的引领下,形成体育外交安全战略,对于体育外交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消除本国体育赛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更能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与稳定,与世界各国凝聚安全观念共识,加强安全协作,建立安全机制,保障体育外交开展的安全环境,推动世界体育共同体的创建与发展。

第三,经济是体育外交的前提。经济共同体维系着不同国家、区域间在经济领域中形成的互惠互利关系[22]。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始终站在维护大多数国家的角度,以共赢为基本理念,在维护本国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利益。在体育领域,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潜力被不断挖掘,体育品牌、体育赛事、体育媒体等不断发展都对我国体育产业产生巨大影响,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占GDP比重仍然偏低,体育产业规模较小,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23]。体育外交作为各国经济贸易往来的通道,对我国体育产业有着积极影响,经济共同体下的体育外交发展战略能够带动体育产业积极发展。首先,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应当积极响应国家体育与旅游相融合的发展倡议,培育具有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的民族品牌和旅游线路,增进沿线国家体育人文交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其次,打造国际体育品牌赛事,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国与国之间的互联互通,为体育产业注入新活力,为体育外交发展创造新机遇。在经济共同体的倡议下,在各国合作共赢的今天,我国体育产业应争取更多国际合作伙伴共同进步,借助体育外交的力量促进体育产业的成长与提升。

第四,文化是体育外交的基础。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24]文化共同体的生成有助于加快各国之间政治、经济的发展步伐,有助于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与发展。体育外交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利用其展示本国文化,文化共同体下的体育外交发展战略尤为重要。首先,积极推动与新兴媒体融合,创新对外传播形式,拓宽新媒体时代中国体育文化传播渠道,利用体育外交窗口弘扬中国体育文化。其次,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同沿线国家开展多种组织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如武术嘉年华、“一带一路”沿线精品赛事、“一带一路”体育交流论坛等[25],促进沿线国家间的体育文化交流,真正实现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体育外交已经成为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与学习的重要手段,建立体育外交文化战略,生成文化共同体,诠释我国平等开放的姿态,有力回击文化霸权主义,使中国与世界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加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第五,生态是体育外交的根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共同体也是绿色共同体。新时期面对全球变暖现象,中国一直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倡导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出2030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6]。生态共同体是一切共同体的前提与根本,世界人民同住地球村,应集各国之力制止任何破坏环境的行为。对于体育来讲更是如此。在体育外交进程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体育赛事,而在赛事举办过程中,场馆的建设、人流的聚集、卫生的压力等势必都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因此,应当最大程度降低体育赛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积极倡导“绿色体育”的主办理念,担负起生态保护的重要责任。2001年北京在申奥时向世界许下绿色承诺,7年之后的北京奥运会也向世界兑现了“绿色奥运”的诺言,限塑令实施、奥森公园零排放、绿色建筑奥运场馆、无烟奥运的实现无不在向世界人民传递着我国的生态理念。而面对即将来临的2022北京冬奥会,“绿色”作为办奥理念之一,依然向世界传达着中国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美好意愿。体育外交生态战略的建立以及生态共同体的建设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必将有着重要意义。

3.2 横向维度体育外交发展战略

横向维度上,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双边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多边命运共同体,由小及大、层层递进,思考不同层次我国体育外交发展战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进程,努力建设双边命运共同体,不断深化周边命运共同体,形成多边命运共同体,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推进是开展一切体育外交的根本保证。古人云:“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体育外交战略的促成条件之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坚不可摧。从十九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十九届四中全会“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足以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对于国内外形势的重要意义,而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又一种交流方式。1990年台湾代表团首次赴大陆参加大型体育赛事,不仅在两岸体育交流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27],对于两岸关系的缓和也有重要影响。此后,两岸四地体育交往日趋频繁,官方与民间性质的体育交流逐渐展开,极大促进了祖国的和平发展。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指出,大陆方面将优先向台湾运动员开放体育场馆,在各方面提供帮助,以此希冀提升台湾运动员冬季运动项目水平,力争2022年在祖国取得优异成绩。这一举措必将缓和两岸关系,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而这一战略的实施也将使中华民族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作出微薄贡献。

第二,双边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开展体育外交的实践基础。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提倡建立“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国际关系,将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置于同一整体中[28],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建设中国-老挝、中国-柬埔寨等双边命运共同体,得到对方国家大力支持[29],而体育外交无疑是两国友好关系间的“助推剂”,体育外交发展战略的实现必将建立在双边命运共同体之上。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体育往来不断开展,如在乒乓球项目中,各类乒乓体育赛事成为联结沿线各国的纽带。中国乒协于2016年举办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乒乓球邀请赛,沿线各国如俄罗斯、埃及等纷纷参与其中。2017年在成都、西安等地的举办更是吸引了美国、奥地利等18个国家的乒乓球爱好者。2018年随着赛事规模的不断扩展,德国、瑞典等24个国家的乒乓球爱好者参与到活动中来[30]。乒乓球再一次创造了属于中国体育外交的传奇,这一系列官方活动极大促进了中国与各国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而这种国与国双边命运共同体的建立为我国体育外交战略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基础。以乒乓运动的体育外交为范式,继续推进国与国双边命运共同体下体育外交的发展进程,建立国与国之间体育外交发展战略,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第三,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深化是开展体育外交的动力源泉。中国政府在与周边区域和谐外交关系的建立中总是以积极态度来参与和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周边外交座谈会上首次提及“周边命运共同体”,而李克强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周边外交[31]。体育外交战略的建立,也是国与国双边命运共同体在外交之间的延伸与深化。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中国拥有海陆共20个邻国,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对于本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带动亚洲其他国家发展自身经济。习近平在印尼国会发言时曾郑重提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32]。这一倡议的发起掀起中国与东盟的往来浪潮。在与东盟体育外交过程中,多个体育项目赛事火热展开。中国-东盟山地自行车挑战赛、中国-东盟城市羽毛球混合团体比赛、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赛、中国-东盟城市足球赛事等纷至沓来。通过举办中国-东盟系列赛事,推动中国与东盟体育文化交流,带动体育运动的普及发展,带来更多经济效益。以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体育外交为模板,大力推进其他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与深化,为体育外交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动力源泉,全面推进周边体育外交。

第四,多边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是开展体育外交的重要目标。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与洲际间联系愈发紧密,任何国家与区域都无法脱离国际而独自存在。自多边命运共同体提出以来,中国先后宣布建立“中非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不断与其深化交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坦桑尼亚发表上任后的首份非洲政策演说时对中非关系高度赞赏,并提出建设“中非命运共同体”。即使中非分处不同大陆,但中非关系的发展却一直保持良好势头。就体育而言,一直以来,中非之间的体育外交都十分频繁。一方面,中国不断派出优秀援外教练员,增进了中非人民的认识与了解;另一方面,我国对非洲国家的体育场馆设施的援建与投资让非洲人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善意,促进了中非人民的友谊;同时,中国对非洲体育赛事进行的投资与合作,也带动了中非经济的共同发展[33],中非命运共同体在体育外交进程中更加稳固。当下,中国与非洲都处在自身发展的关键时期,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为中国与非洲体育的外交合作描绘了新的美好愿景,在体育外交战略下一定能更加走实走远。以中非命运共同体为借鉴与范例,不断建立多边命运共同体的体育外交战略,推动体育外交国际化发展,实现世界体育共同体伟大愿景。

通过对我国体育外交历史的回顾与分析不难发现,作为我国总体外交事业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体育外交为我国外交事业奉献出巨大力量。依托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理念和外交目标,对我国体育外交战略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进行思考,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体育外交新战略,为推进我国体育外交提出了新的方式与理念。虽然目前我国体育外交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进程的推进以及我国国际地位与话语权的提升,我国体育外交战略会充分展现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中国体育外交也一定会以崭新的外交面貌与姿态出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最终促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猜你喜欢

外交命运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命运秀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