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号学视阈下武术国际化路径研究

2021-11-22杨可健

武术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符号学国际化武术

杨可健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武术是中国传统身体文化之集成,汇聚着民族信仰、凝聚着民族精神,展现文化内核,是中国文化符号系统的重要组成。贺麟所说: “民族的复兴在本质上应该是民族文化的复兴”。[1]文化的复兴是创新的根基与活力。以符号学为视角对武术进行梳理,分析武术在当今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为武术国际化发展探索新路径,不但是对振兴文化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文化迈向世界的时代之需。

1 符号学理论

苏联语言学家列别津和戈洛温认为符号既借助某种意义实现内在价值,又需要借助外在表现形式呈现这种价值。[2]符号不仅要具备精神外显物质介质的特质,又必须有可以感应的外在形式。符号具有物质、历史、社会等人类社会的特质与特点,可以充分概括事物内在、外在形式的整体特点与思想意义。[3]意义需用符号进行解释,符号用于解释意义,符号与意义的密不可分,是符号学的基本出发点。

2 符号学视角下武术国际化传播的意义

2.1 武术性质和文化内涵的性质决定

武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追求,作为一种鲜活的符号形式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也构成了充满活力的动态文化符号。武术作为特有的文化符号,有着巨大的传播力,将武术当作符号现象来看,这就为引入符号学理论和符号学方法进行武术的传播和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拓宽了道路。武术的传承主要是以心口相传和动作示范的方式,达到传承的目的。正是通过视觉和语意的传达推动武术在世界的交汇与融合、进步与发展。以传统武术太极拳为例,在古代中国解释宇宙事物起源变化以及多样性统一的学说和符号体系中,阴阳是最简单的,太极拳正是符合这一思想,始终遵循螺旋式运动的轨迹,追求“天人合一”最高境界。太极图蕴含的太极理念,与中华文化深入相融,太极图和太极理念的影响超越了国界,具有着丰富的符号内涵。武术本身就是一个符号系统,从符号学视角对其进行研究,正是其自身属性的要求。

2.2 武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武术是中华传统身体文化,集中展现了民族精神和信仰。近年来,武术的保护和发展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国家、社会多种力量的共同促进下,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重视与保护。探究武术国际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可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进民族自信心、凝聚力、自豪感,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认识了解,化解文化交流障碍,以符号学为视角探索武术国际化路径,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 符号学视阈下武术国际化的传播路径

3.1 民族符号的构建

武术传递着特有的民族文化和情感,是中华民族思想内涵、价值观以及生产生活的外在表现。武术自原始社会发展以来,已成为中华民族珍贵文化中的重要一员,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时代、地域、民族、文化等的影响,逐步演化形成一个庞大完整的武术体系,至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是民族历史和文化真正的不朽符号。所以,要推动武术国际化的发展,需树立一种符号意识,使之成为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思想的代表。

首先,要增强民族自信。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国家间在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加深,这就为西方文化和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对中国文化体系造成冲击。尤其中国参加奥运会以来,竞技运动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对武术发展造成了冲击。为适应竞技运动的发展,武术套路比赛中的评分细则多借用体操的评分规则,进而失去了武术原有的内涵与本质。在武术现代化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坚守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包含着对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自信。同时要增强民族认同感,这对于武术发展来说极为重要,只有先实现自我认知和肯定,才能在此基础上推动民族文化和传统武术的发展。武术在传承中有着封闭性和排他性,外人难以窥得全貌,有很强的神秘色彩,对武术推广起到了制约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武术的神秘性,将武术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加深人们对武术的理解,增强对武术的认同感和推动武术发展的使命感。

其次,彰显民族精神。武术是中华民族身体文化集大成之作,推动武术精神传承和创新,才能使武术得到中华民族和全世界人民的普遍认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逐渐忽视对精神的追求,最直观的表现就在对生活的麻木、社会的冷淡。武术运动具有丰富的民族精神,不同风格的武术蕴含着不同的精神体现,在武术习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中蕴藏着的民族精神,从而达到“天人合一”“内外一体”的习练状态。通过长期的习练可以促进民族精神的传承,更能够推动武术的发展。

3.2 时代符号的构建

在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武术发展遇到许多问题:第一,语言问题:交流障碍是武术国际化传播时首先遭遇的问题,语言障碍是国际化中难以取得成效的首要原因。在教学活动中,语言的交流就显得极为重要,语言能够反馈有效信息,及时发现教学时出现的问题,[4]若传播者和国外习练者不能进行有效交流,仅靠肢体动作进行教学,并不能使其完全理解动作含义,得不到准确的反馈信息,这就阻碍了武术传播的展开。这是中国武术难以有效传播的首要原因。其次在武术习练的过程中练习者易受到教练员的影响,在中国有许多专业运动员出身的武术教练员、武术传播者,虽然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但在专业化的培训中很少受到语言体系的培训,致使他们在武术传播的过程中难以与国外习练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在其习练的过程中难以进行准确的语言指导。一些精通外语的传播者虽有熟练的沟通能力,但因其专业能力有限无法对武术技术和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也会造成传播的障碍。所以,我们应该在关注武术教练员和传播者自身专业水平的基础同时,加强相关的语言培训,使武术对外传播过程中减少因语言问题而造成的障碍。第二,文化差异:中国长期以来的自足、稳定、内守的生活作风影响着中国文化,并在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中“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观点得以体现。中国武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武术是人体与自然、宇宙的客体,因此武术实践必须是前者适应于后者,二者处于动态统一之中,才能实现武术实践的目的。“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受中国伦理型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有的“武德”理念,武德以儒学之“仁”为内核,讲究“恭、宽、信、敏、慧”,重视和合思想;西方民族的生活作风是进取、拼搏、冒险、探索,体现在西方哲学体系上则注重天人相对、天人有别,映射在西方体育中表现出强烈竞技精神,以夺取冠军为目的,并在奥林匹克精神中得到完美展现。推动武术国际化取得成效,需使西方国家了解中华文化内涵。因此可以依托孔子学院进行武术文化的传播,开设相关武术课程,在进行技术教学的同时进行相关“武德”“武礼”的教育。第三,武术独立性的丢失:东方体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内容丰富、体系成熟,能够与西方体育相媲美。其中以奥林匹克竞技运动和东方武术最具代表意义。中国武术是东方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认为,中国武术是与西方体育相媲美、相抗拒的东方体育的代表。随着西方竞技运动在中国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武术进行“现代化转型”“武术进奥运”等一系列的适应与改造,以便于将武术纳入奥林匹克竞技运动轨道,这是让一个独立的系统去无条件地适应另一个系统。武术套路是最早把武术改造为竞技运动的尝试,但是竞技规则基本上是引用体操规则,并不符合武术的本质与特征。中国武术虽早有套路,但其未曾脱离技击。套路与技击相脱离,习练者已不知道套路中攻防动作的真实意义,套路与之本意脱节。为改变这一现状,官方武术界在80年代推出散手运动,但其受到批评更为尖锐,因为它的步伐是拳击的;腿法是泰拳的;拳法是拳击的,因其使用的拳法除了直、摆、勾之外,其他拳法可以忽略不计;摔法包含各家跤法的基本动作以及根据规则设计地适用于规则的技术动作。但仍坚持不开放肘和膝,在某种程度上不完全基于安全考虑,推动武术国际化要以武术本质特点为根对相关技术和文化进行革新。革新并不是一味地向西方竞技运动体系靠拢,而是要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基础上进行新发展、新尝试,只有这样武术才能够得到各国人民的认可。第四,没有相匹配的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对于武术而言,以科学的范式开展武术史的研究,探明武术的历史本源,厘清武术演变的历史脉络,展现武术演变的历史成果,揭示武术演进的历史规律,是构建武术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的前提条件,是武术创新的根本,更是推动国家复兴的时代之需。近百年来,武术受到西方体育的制约,一直未形成配套的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武术的传播与发展会面临巨大阻碍,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可以在对武术相关文献资料地整合过程中摄取有利于武术体系发展的相关要素,完善武术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的建设,使武术在完整的体系指导下进行国际化发展。第五,受众群体的差异性: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受众是传播过程的终点,[5]内容丰富包涵所有社会组织成员,但是只有当人们想要了解武术,并且具备一定的武术知识逻辑体系时,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受众。正如我国学者邵培仁认为,受众是信息传递的最终目的,是传递信息的关键一环,是传播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受众的不同需求,根据其需求安排不同传播内容,当前武术国际化传播面临着不同文化、民族、地域、社会等的挑战,不同群体的文化、地域、心理、需求等存在差异,因此武术传递的媒介、内容、形式等也应有所差异,需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创造性地选择传播方式进行武术的传播。不同地区、国籍、接受不同教育程度者对武术有着不同的认识和需要。[6]上述的研究成果表明:在进行武术对外传播、推广时,应采用多元化的传播模式进行,要根据习练者的地域、文化、社会、需求等特点,选择和制定不同传播内容,采取合理的传递方法,推动武术迈向国际舞台,展现自身价值。

3.3 传播符号的构建

传播符号是传播学与符号学相结合的产物,有着独特的理论构架,以符号学为前提,具有很强实践意义。以“符号、媒介”等符号学为基本原理,以主体符号学为参考,强调人与符号的关联,在论述上肯定人在符号表意的作用,强调人在符号传播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将人看作传递的主干和媒介。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一员,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到时代、地域、民族、文化等影响,逐步演化成一个庞大完整的武术体系,其独特性不仅与中国独特的社会形式有关,还与传承过程中采用的传播符号有关。其中,记录性、呈现性媒介等多种媒介在武术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成员,在国际化进程的道路中需要多样化的传播媒介,不断推动传播符号的创新。只有这样,武术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中能够找寻新的出路。传承者要积极创新传播符号,为武术发展注入时代新元素。当今,面对年轻受众的增多以及日益丰富的传播媒介,陈旧的传播方法无法适应时代之需。为解决这种现状,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互联网的传播媒介,对武术文化进行传播。近年来,随着自媒体行业的快速成长,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如抖音、快手等软件上有着大量的国外用户。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自媒体等新兴产物进行武术国际化的推广,并完善相关的审核机制,加强对武术传播者的资格审核,规范传播体系。在对武术的梳理和保护中,初步探明现存129种完整的拳术体系,并编纂了《拳械录》。但以上措施未能阻止民间武术的继续消亡,中国武术正面临濒临失传的严峻形式,武术研究和传承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记录中华武术。一方面,有利于对武术进行数字化的保护,并为武术推广提供便携的传播内容。另一方面,在新媒体技术介入下可以将武术技术中的不足部分进行现代化的修改与补充,从而为中华武术的传承注入时代发展新思想、新活力。

打造武术精神。对某一文化的精神认知,有利于人们全面了解其内涵、本质、精髓。精神在事物的演进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在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中我们要重新树立起符合时代发展的武术精神。新时代武术精神要包含着武术的核心理念、本质以及价值追求,同时结合新时代人们的追求目标和愿景,并且要采用合理途径加快武术精神在国际化的传播,引导国际社会正确理解武术精神的内涵、本质和追求。只有武术精神得到正确的理解,中国武术才能够被国际社会所接纳,人们才会乐意去了解和学习武术,从而促进中国武术国际化进程。

3.4 消费符号的构建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武术逐步开始形成与市场相结合的产业化道路,在推广武术的同时,获得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效益,逐步成为新时期的消费符号。2019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等十四部委印发了《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的通知,为武术市场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与保护。武术市场的成长,应作出以下变革:首先,构建完整武术文化产业链。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涵盖维度广泛,包括赛事、旅游、教育、新闻等相关产业,市场拓展空间大,职业化要求高。因此,要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完善相关产业链,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武术的对外传播和发展。其次,深挖武术资源,扩大产业规模。武术产业规模小,资源利用率较差。同时,武术具有丰厚的资源优势,要充分利用传统武术资源和“武术之乡”,增加资金投入和财政扶持,完善武术产业链,将隐性资源转化为显性资产。最后,打造精品。在全球经济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武术作为中国特有文化样式,需要树立一种品牌意识。武术国际化的道路中,离不开精品的建立,如河北沧州国际武术节、河南国际少林武术节等,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在赛事、影视、教育等相关产业,建立精品品牌,不仅有利于武术产业化的发展,更利于武术国际化的推广。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体育文化已经成为民族的标签,进入新时代,中国武术面临着技艺失传、内核丢失、现代化改造等诸多困难和挑战。新时代武术发展路径:(1)构建民族符号,强化民族自信、民族精神;(2)构建时代符号,保护中国武术自身独立性,加强对濒危武术的数字化保护,并对武术进行现代化改造,使其适应时代需求;(3)构建传播符号,创新武术传播符号和传播内容,并对武术传承人进行发掘和保护;(4)构建消费符号,完善武术产业链,发掘武术资源,打造精品品牌。武术国际化的过程,是增强民族自信,体现民族意志的过程。只有尊重传统,积极创新,武术才能绽放时代活力,推动国家、民族的自信与发展。

猜你喜欢

符号学国际化武术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华武术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武术
符号学理论初探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符号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