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课“思政元素”挖掘研究

2021-11-22康学忠白云

汽车实用技术 2021年20期
关键词:外因思政元素专业课

康学忠,白云

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课“思政元素”挖掘研究

康学忠,白云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车辆工程学院,重庆 400044)

文章以高职院校汽车类核心专业课“汽车电器”“汽车理论”为例,探究如何在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课程中挖掘和提炼其中的“思政元素”,并阐述如何将其有机融入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文章研究分析表明,在汽车类(工科)专业课程中能够挖掘出一些很好的“思政元素”,并且能够将它们有机的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克服机械、生硬地植入“思政元素”,克服专业课与“思政元素”两张皮现象,实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课程思政;汽车专业;高职院校

前言

习总书记[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并且“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始注重在其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思政元素”,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课融合的课程体系与理念。

就目前高职院校实际教育教学的现状来看,专业课的思政教育作用发挥不够,主要原因:

(1)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没能得到充分挖掘,部分教师不清楚如何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2)不能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中,目前,部分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时,将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进行机械的植入专业课堂教学中,专业课内容与思政教育是相互分离的“两张皮”并没有建立起有机关联。

本文将以高职院校汽车类核心专业课“汽车电器”“汽车理论”中部分章节为例,探究如何在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课程中挖掘和提炼其中的“思政元素”,并阐述如何将这些“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的统一。

1 课程思政的涵义

有学者提出“课程思政”的定义[2]:在高校,除了思政课以外,所有的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都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通过融入、挖掘、提炼、拓展等多种途径,把思政和德育巧妙地融入相关课程教学中,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广义的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加入“思政元素”,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内容,通过搭建思政课、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构成“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与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3]。将专业课程与这些思政课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选择。

2 “汽车电器”专业课“思政元素”挖掘

“汽车电器”是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汽车上使用的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点火系统、照明与信号系统、仪表报警灯与显示装置、汽车辅助电器等电器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电路及性能检测方法与故障诊断。

2.1 汽车电源系统“思政元素”挖掘探究

2.1.1 专业课程知识点

现代汽车电气系统一般有蓄电池和发电机两个电源系统,这两个电源并联连接、配合使用,确保汽车的正常行驶。

蓄电池工作原理:工作过程是一个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当蓄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向外供电时,称为放电过程;当蓄电池与外界电源相联而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时,称为充电过程。

2.1.2 “思政元素”挖掘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说法:热不可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

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揭示事物发展过程中某种潜在发展趋势怎样转化为现实的一对辩证法范畴。可能性指事物内部潜在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已实际存在的事物。可能性和现实既区别又有联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一般说来,代表新生事物的可能性终将成为占优势的可能性。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运动,是一个新旧斗争、推陈出新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是经过人们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而实现的。

2.1.3 “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

从哲学角度看,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多种可能性,事物的发展既可以向着“正”方向,也可以向着“负”方向进行。但是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的难易程度不同。

汽车蓄电池中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放电过程是自发的完成,蓄电池从“高”状态变到“低”状态不需要付出代价;而蓄电池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的充电过程不能自发的完成,需要付出代价,即蓄电池从“低”状态跳跃到“高”状态,这中间的差需要消耗外界电能。这个过程就像热量可以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导高温物体,而不能自发地、不付出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从哲学观点看,事物从可能性转变成现实性需要付出代价,即需要通过实践去实现。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拒绝享乐主义。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人生如果从“高”状态转变到“低”状态这个过程能够自发地发展;人生如果从“低”状态跳跃到“高”状态这个过程不能够自发地完成,且比较难实现,需要大家源源不断地付出努力,弥补这个状态之间的差值。这个过程如同蓄电池的充电过程,需要付出代价,没有人能轻轻松松成功。

每个人的发展都有无限可能,在社会生活中,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是经过人们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而实现的。所以,没有努力、没有实践,人生的所有可能性都不可能转变成现实性。

3 “汽车理论”专业课“思政元素”挖掘

“汽车理论”是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讲述了汽车各主要使用性能: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以及通过性,并在满足这些整车性能要求的基础上提出选择汽车设计参数的一些原则。

3.1 汽车制动系统“思政元素”挖掘探究

3.1.1 专业课程知识点

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及其与附着力的关系:

制动器制动力取决于车辆本身(包括制动器尺寸等);附着力制动力取决于路面与轮胎;地面制动力同时受到制动器制动力和地面附着力的制约。

车辆制动性能好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是地面制动力是否足够大。

3.1.2 “思政元素”发掘

马克思唯物主义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即事物之间的矛盾。它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同时需要,缺一不可。但两者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具体解释如下: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它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它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局部改变事物发展的面貌,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能否实现起决定性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有时能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但不管外因的作用有多大,都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3.1.3 “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

从哲学角度分析汽车制动过程,驾驶员通过制动踏板只能控制汽车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这个属于事物发展的内因),汽车在哪种路面上实施制动过程决定着附着力(属于事物发展的外因)的大小。最后制动效果(制动性能评价指标之一:制动距离)同时取决于内、外因,并且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即地面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附着力,并且附着力通过制动器制动力起作用,对汽车实施制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人而言,内因是自己,外因是环境,最终人生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自己起到决定作用,环境只是处于第二位的作用。同时,不管自己目前所处的环境有多优越,都必须自己去努力,最终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如果自己不努力,再好的环境和机遇也换不来任何成功。这和上述汽车制动过程完全类似,如果驾驶员不采取任何措施,即便在附着力最好的地面上、拥有最好的制动系统的汽车也不可能完成制动,最终导致车毁人亡。

3.2 汽车ABS系统“思政元素”挖掘探究

3.2.1 专业课程知识点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将制动时的滑动率控制在15 %~20 %之间,有如下优点:

(1)制动力系数大,地面制动力大,制动距离短;

(2)侧向力数大,地面可作用于车轮的侧向力大,方向稳定性好;

(3)减轻轮胎磨损。

3.2.2 “思政元素”发掘

马克思哲学适度原则:适度是指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认识事物的质,才能在实践中掌握适度的原则。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事物才能保持它自身的存在,超过了特定的范围,就会向对立面转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适度的原则,使事物的变化保持在适当的量的范围内,既防止“过”,又要防止“不及”,采取正确的方法,促使在实践活动中取得成功。

3.2.3 “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

从哲学角度分析汽车ABS系统原理:一台没有装配ABS的汽车,在一些附着系数较小的路面实施紧急制动,驾驶员在匆忙之间很大可能会用尽全力踩下制动踏板,这很大可能导致车轮出现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滑移率很大接近80 %~100 %,导致无法达到最佳制动效果。

装配ABS系统的汽车,在不同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实施紧急制动时,即便驾驶员用尽全力踩下制动踏板,ABS系统能保证每个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滑移率都处于最优值20 %附近,车轮拥有最大的地面制动力,制动效果最佳。

在这个过程中,坚持适度原则(保持滑移率在20 %附近)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最大的地面制动力),过或者不及(滑移率高于、低于20 %)都不能达到最佳效果。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合理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珍惜大好青春年华,避免浪费青春。提醒学生玩游戏可以,但是得注意适度原则,避免沉迷网游而荒废学业;打篮球等体育运动本身是个好事情,可以提高大家身体素质,但是如果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打篮球等体育运动,会影响自己的学业,影响自己以后的事业;同理,参加学生社团本身也是好事情,但是如果超过了度,也会阻碍自己的发展。

4 结论

在汽车类专业课堂上,针对不同的专业知识,教师需要发散思维,充分挖掘专业课知识相关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地、自然地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这不仅有助于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吃苦耐劳、辩证思维等优秀品质。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选择。

本文研究分析表明,在汽车类(工科)专业课程中能够挖掘出一些很好的“思政元素”,并且能够将它们有机地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克服机械、生硬地植入“思政元素”,克服“思政元素”和专业课内容泾渭分明、两张皮现象,实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1] 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周立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规律、原则与要点探索[J].高教学刊,2020,25-0179-04.

[3] 苗莹.“课程思政”理念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方向的探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3):85-85.

Research on the Discover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ourse of Vehicle Engineer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ANG Xuezhong, BAI Yun

( Chongqing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44 )

This paper takes "automobile electric appliance" and "automobile theory" as examples to explore how to excavate and refin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ourse of automobil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how to integrate it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is paper shows that some goo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an be found i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vehicle engineering, and they can be organic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hus overcoming the mechanical and rigid impla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o overcome the two skin phenomena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to realize the silent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ehicle engineer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G712

A

1671-7988(2021)20-205-03

G712

A

1671-7988(2021)20-205-03

10.16638/j.cnki.1671-7988.2021.020.053

康学忠(1988—),男,就职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外因思政元素专业课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浅析影响银行业发展前景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