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体育表演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以山西徐沟背棍铁棍为例

2021-11-22时翀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9期
关键词:铁棍民俗文化民俗

时翀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0)

背棍、铁棍是山西省太原市徐沟镇的特有艺术形式。据说,其是在明朝嘉靖年间的百姓祈雨时诞生的,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传承了。由于它是一种街头艺术,其剧情主题、人物性格主要靠抬和背的人员在行进中用优美的舞步和杂技去进行刻画。所以,徐沟的背棍、铁棍吸取了各种文艺活动形式的特长,创造了一种富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被誉为“无言戏剧”“空中舞蹈”“流动杂技”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徐沟背棍铁棍为研究对象,以徐沟背棍铁棍的传承人及参与者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民俗体育”“徐沟背棍铁棍”等为核心词汇,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整理和收集关于徐沟背棍铁棍的文献资料,为该文的撰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田野调查法

因笔者家乡位于清徐县,笔者先后多次去往徐沟进行调查,了解徐沟背棍铁棍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

1.2.3 专家访谈法

对清徐县徐沟镇当地背棍铁棍的传承人及参与者等进行深入的访谈,以便获得论据的支持,并对所得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分析、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徐沟背棍铁棍的传承方式

徐沟背棍铁棍,这种特殊的表演方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的传承除主要的家庭传承和社会传承两大部分外,还有新加入的媒体传承。

2.1.1 家庭传承

家庭是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最为基本的单位。每个家庭或家族拥有着类似的共性,从而形成特殊的家庭或家族文化。每个家庭或家族成员的言传身教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下一代,这种行为被称之为家庭传承或家族传承。

在对徐沟背棍铁棍进行调查后发现,这种表演方式的传承大都为家族传承,通过父与子的方式进行传承。

2.1.2 社会传承

社会传承大都在日常生活中反复采用,大都通过口耳相传、文字相传、教育相传及非语言的方式相传。社会传承是徐沟背棍铁棍最主要的传承方式。这种传承方式是依托农村,在农村的基础上进行的传承。例如,2005年元宵节民间文艺汇演,徐沟镇镇政府投资5万元进行了扶持。各村委会和传承人集资60万元,组建了一支由老中青组成的半专业性质的“徐沟背铁棍艺术团”。同时,清徐县政府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和清徐县背棍铁棍艺术研究所,以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研究。再加上,徐沟周围各村背棍铁棍爱好者的学习与借鉴,使得背棍铁棍的传承途径更加具有多样性,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背棍铁棍的发展有所“回暖”。

2.1.3 媒体传承

时代的迅猛发展,也给徐沟背棍铁棍的发展传承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机遇。

首先,在1959年庆祝建国10周年时,其参加了省城(太原市)的庆祝活动,受到省市领导的支持和赞扬。这是徐沟背棍铁棍在成长过程中,富有历史意义的光荣的一页。

在1981年其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部摄制专题片,搬上荧屏并在全国放映,进一步传播了山西特有的民俗体育文化。1991年应深圳“锦绣中华”景点制作组的特邀,赴深圳表演,受到了当地和海内外人士的高度赞扬。1997年,背棍铁棍应北京丰台区、海淀区的邀请赴京表演。在当时,电视行业作为新的文化载体,将徐沟的背棍铁棍带出了山西,走向了全国。

2010年5月,其在世博园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山西活动周街头巡演,进一步奠定了徐沟背棍铁棍在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至今,自媒体的出现,使人们可以通过各种APP、各种现代化的通信器材,甚至是VR技术,远距离观看徐沟背棍铁棍现场,如同亲临现场一般。

正是这些多样性、时代性的传承,有效地弥补了背棍铁棍最初传统方式下的缺陷,使徐沟背棍铁棍可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的时代,为背棍铁棍的传承提供了更为长久的保证。

2.2 徐沟背棍铁棍的传承中所面临的困境

2.2.1 文化自觉的迷失

背棍铁棍作为清徐县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应该使当地居民对于民俗文化有自豪感,增加当地人的凝聚力。可是,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冲击,正在蚕食着滋养徐沟背棍铁棍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发生了空前的改变。一方面,丰富了生产生活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文化失落和迷茫。现如今,徐沟背棍铁棍发展的背后大都有政府过度参与,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其自身所具有的魅力,使民众无法了解文化遗产的最初的风貌,过多的以政府为主导的行为导致传统民俗文化受到冲击,开始名利化并向商业化发展,反而破坏了其传统文化色彩的魅力。

2.2.2 背棍铁棍传承人出现断层断代

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徐沟当地许多的年轻人纷纷涌向了大城市生活,脱离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他们无法拥有多余的时间来进行背棍铁棍的学习及表演。此外,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新潮文化,如Hip-hop、嘻哈等新潮的娱乐方式,认为传统文化没有什么新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只有年老的手艺人在坚持,而新一代的传承人却没有出现,导致徐沟的背棍铁棍的传承出现真空带、断层带。

2.2.3 传承人及长辈思想的转变

任何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都需要大量的传承人和爱好者的出现,才能使得这一非遗项目得以复兴和传承。根据调查得知,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物质文化日益丰富。在保证人均生活水平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及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背景下,独生子女数量大大增加。作为独子,自然而然成为了一家人的希望所在。而读书这条路,成为越来越多农村人摆脱贫困的首选。另外,徐沟背棍铁棍的手艺人的薪资不稳定,收入偏低,也是导致当地民俗体育没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2.2.4 传承方式的衰变

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表现大都为狭窄的、封闭的传承方式,虽然在一定时期是积极有效的,但总体上把民俗体育变成了“文化孤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承和发展的后继无人。一旦“自家”的年轻人出去打工不能及时地将“自家”的文化继承下来,或者就算出去之前已经继承下来,可是由于缺乏“土壤”的生态环境,还是会遗忘掉。以上都是造成徐沟背棍铁棍在传承上和发展上后备资源不足的重要因素。

2.2.5 生存空间的萎缩

目前,徐沟背棍铁棍的参与主体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水平并不高的业余表演群体,而非是专业人员。这样会导致其逐步向商业化方向发展,破坏了传统文化色彩。现在很多所谓的背棍铁棍表演充斥在各大景区或者是商业场合,已经完全脱离了之前的文化生态环境,向着畸形方向发展。对经济的追求使得民俗体育文化相当一部分的形态从其历史传统中剥离出来,成为了纯粹的表演,已经失去或放弃了展现原生态环境的任务和文化信息。

2.2.6 活动经费缺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就是文化软实力。只有在充足的资金保障的前提下,背棍铁棍才能得以继承和发展,并呈现良性发展的趋势。而从事背棍铁棍的老一辈传承人,大都以种地为生,相比城市人,他们并没有十分稳定的物质基础和充足的休闲时间。再加上练习或演出的各项开销,以及置办道具、服装的各项开支,大多数的团体面临资金严重紧缺的问题。

3 结论与建议

徐沟背棍铁棍应该运用高科技的新型材料,加强稳定性的同时兼顾艺术美感,有助于减轻抬棍人的负担。这样的话,可以让更多的大众参与其中,重新焕发出民俗体育的生机。

徐沟背铁棍传承的表演形式应与现代声、光、电技术结合。通过LED、CO2等高科技设备的使用,使徐沟背棍铁棍充满现代化的同时又保留传统的文化底蕴,更加具有现代化和娱乐性的氛围,更易被年轻人所接受。

采取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推动山西省太原市徐沟背棍铁棍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这样会极大地刺激当地传统文化的复兴,增强当地的文化软实力。

由政府牵头,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或者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的学校。这样校园会为当地的民俗文化提供强有力的载体,从而盘活徐沟的背棍铁棍这样传统的民俗体育文化。

由政府出资对非遗项目、民俗文化进行扶持,用于对它的传承、改革、创新和发展,使得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成为当地的一张重要的文化王牌。

猜你喜欢

铁棍民俗文化民俗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民俗中的“牛”
漫画民俗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千年养生美食 尚礼铁棍山药
韩铁棍(下)
韩铁棍(上)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