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2021-11-22向紫薇张丽
向紫薇 张丽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湖北 长沙 410006)
一、引言
随着语言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为了满足语言交际的自身需要,而是更多地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离开文化的土壤,文化不可能独立存在。语言学对文化的研究对教学法也产生极大影响,教师及学生都越来越重视文化在教学中的作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大学英语的教学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的。面向中国大学生这一受众群体的大学英语教学,如果脱离中国文化的基石,无异于舍本逐末。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也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英语这一媒介向西方传播中华文化。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感受文化差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大学英语课程所面临的教授对象均是我国的在校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人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是接受文化熏陶的重要阶段。目前,我国的在校大学生大部分都没有走出国门,真正感受西方文化,更没有机会利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在传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注重英语文字背后的西方文化,会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引入更加深入的西方思维、民族习惯和信仰。不难看出,这样的授课内容和方式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现象。但是,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中国自身发展需要,我们不仅仅需要了解西方文化的人才,更是需要能够用外语传播中华文化的人才,如果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将西方文化同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很好的结合,那么学生自身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就会相对薄弱,更是不能够同西方文化自觉形成对比,不能感受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新的高等教育目标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能够培养出了解中西方文化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同中华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有利于培育学生民族意识,正确认识中华文化
一个没有思想的民族是无法长久发展的,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爱国将领岳飞的故事、孔孟之道、诗人李白、杜甫等、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等,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意识。目前,篮球领域的佼佼者姚明也被编入教材之中,这不是普通的语言现象,更是传播民族意识的现象,是中华传统文化同英语相结合的典范。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新时代传播中华文化的主力,特别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形成民族意识,在今后的语言实践中,这种意识可以转化成为具体的行动,为中华文化的输出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三、大学英语教学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更多地强调目标语言国文化的学习,而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是被忽视的。如此导致的结果,不仅是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掌握有所欠缺,有很多英文不错的学生汉语水平也令人担忧。从丛教授是最早认识到英语教学过程中中国文化的缺失现象,并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术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教材改革进程较慢,教材中的中国元素缺失。目前,大部分大学英语所使用的教材都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了解西方文化为教学目标,很少在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这就给教师及学生一种错觉,认为在大学英语这门课程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要,通过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仍不能够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社会环境浮躁,学生学习功利性较强。据了解,受当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都是在短期内寻求利益最大化,校园里考证过级,学生不注重自己文化素养的提升,在学习大学英语这门课程中,学生容易忽略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第三,教师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大学英语教师一般都具有硕士及以上的学位,基本都是英语专业,他们所接受的英语教育都是以英语和西方文化为主,在求学及授课过程中,往往更看重英语语言知识和其背后的文化知识,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教师本身也比较匮乏,自然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第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较多,接受西方文化的机会也比较多,而传统文化却渐渐被学生忽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没有动力。
四、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因素
(一)推进教材改革,合理安排教材中中西方文化内容
目前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讲述西方文化民俗风情,而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却非常少,也就是说,目前,在大学英语教材中中西方文化内容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因素,应该在教材中增加这一部分的内容。首先,选择合适的篇章内容更换现有的文章。比如,在学习《Learning to Work Together》这部分内容时,虽然目前的两篇文章《What Does Teamwork Really Mean》《Help Wanted:A Team Player》也讲述了团队合作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团队合作,但团结一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诸多团结合作的名人轶事,比如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影响深远,故事中赵国的两大功臣由嫌隙矛盾走向团结友好真切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团结合作、一致对外的精神品质,编者可以选取这一历史故事编入教材。学生在篇目学习过程中对中国历史又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和理解;其次,增加课后阅读的模块,扩展中华文化内容。大学英语教材也是根据不同的主题划分了不同的章节,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在阅读模块增加相应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在《The Value of life》这一模块中,在学习完两篇文章之后,可以安排课外阅读,选取中华民族历史上在面临抉择选择民族大义、牺牲小我的素材作为阅读内容,通过中华民族英雄的故事让学生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当然,除了对于目前所使用的教材进行革新,大学英语教材应该不断得到丰富,相对应的口语、听力等教材中也应该适当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因素,从而全方位增强教材中传统文化的覆盖面,为广大师生提供学习的材料。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广大教师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
虽然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因素,更是需要教师作为领路人。面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受自身专业所限,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不足的现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作为课堂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师应该利用一切资源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以保证自己的授课过程中能够实现有效输出。目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诸多学习渠道,教师应该多加利用;其次,教师应该革新教学理念,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授课内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将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加入授课内容。比如,在学习《Sports》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历史上体育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一代又一代运动健儿为中国体育发展做出的贡献。让学生了解体育对于国家发展的积极意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最后,教育部门、学校应该重视对教师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加强这一方面的考核。为了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学校应该出台相应的奖惩机制,将教师的绩效考核同中华传统文化素养相挂钩,以此来激励广大教师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教育部门及学校应该定期举办相关讲座、论坛等,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在教师选拔的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的考核,可以增加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考核,以此方式促使教师形成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因此,学校和教师均应达成共识,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任务除了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强其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更是使学生具备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而这个目标实现的前提是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首先具有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一旦这种认知在社会上形成共识,那么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进程也会得到推进。
五、结语
为了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出真正适合当今社会需要、能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高素质大学生,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是必然选择。英语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授课过程中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课堂内容之一。为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更有内涵的大学英语课堂,同时,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完善评价机制,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中华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不断探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