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创新应用
2021-11-22刘洋
刘 洋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0 引言
为培育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会计专业兼具技术性、专业性的特征,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具备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其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输出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问题,为提高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需要大力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 高校会计教学的必要意义与现状分析
高校会计教学包括理论、实践两个部分组成,要求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可更好地胜任后续岗位要求。从现行教育体系来看,无论是教育部还是具体到各个高校,都肯定了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高校也以社会需求作为出发点,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来更新会计实践内容。利用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理论有深刻的理解,锻炼其动手能力,实现毕业、就业间的无缝对接。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1 实践目标模糊
会计实践教学是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递是基本,让学生掌握会计系统的应用方式,学会实际操作才是最终目的。在高校教育体系的改革下,尽管高校对会计实践教学予以高度重视,但是部分高校却忽视了学科的目标与真实意义,实践内容存在不足,这对学生顺利参与实践学习十分不利。另外,由于实践教学目标模糊,教师在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上,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要求,导致学生收获有限,尽管参与了实践学习,能力培育效果却不甚理想。
1.2 实践内容单一
从近年来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来看,企业已不再简单要求人才能够处理日常会计操作业务与借贷记账工作,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财会制度设计、会计报表分析方式,可应用信息化手段来处理问题。可见,企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从目前的高校会计实践来看,不管是内容设置还是实践方法,都显得比较单调,一些学生本可通过独立学习完成的内容却耗费宝贵课堂时间来开展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实践效果也不理想。从课时分配来看,高校依然存在理论教学居多,实践课程比例偏低的问题。
1.3 实践考核单一
高校会计实践的考核上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会计专业具有特殊性,针对会计实践的考核,要参考会计专业知识的应用程度、实操技能来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判断出学生的学习成效。但是,在实际实践考核中,考试设计较为简单,缺乏层次,主要看学生有无掌握账簿、报表、会计凭证的处理方式,缺乏其他内容的考核。甚至考核以考卷的方式进行,即便学生能取得不错的分数,也不代表他们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这一考核模式无法帮助学生适应毕业后的工作要求。
2 高校会计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创新应用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实践理念
针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现存问题,为提高实践质量,发挥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的价值,需严格坚持以人为本的实践教育理念。可由系主任牵头,要求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人才培育方案制定。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应相辅相成,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发展,以人作为实践教学出发点,要求提升学生潜能,顺应学生禀赋,全面关照学生的发展。会计教育既有高校专业教学的共性,也有本身的特殊性,在实践教学上要致力于培育可以参与社会生活、具有社会责任、能够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
对于会计实践教学,要将实践目标定位在“以会计作为基础,兼通管理、计算机、互联网、营销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学生是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参与者,需要将其置于首要地位,尊重、关爱、理解学生,维护其合法权益,关注学生个性特点,精心打造课程,做到因材施教。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多在企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工作,在实践教育方面,需要根据能力要求,将理论知识、实际工作情境结合,培育出理论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强、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2 优化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首先,课程建设是实践教育目标的载体,构建出系统、全面、有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是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经环节。在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上,应邀请会计专业教师、企业人才、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在每次教研会中组织教师对现有实践课程进行评估和剖析,解析时事政策,使教师对实践教学有清晰的认知。对实践课程的设计,教师之间要分工协作,结合高校特点、学生特点来穿插理论内容,做到教学内容易懂、实用。
其次,利用校企合作来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在校内培育多元化的实践课程文化。实践教学需根据育人目标对相关内容做出有序组合,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科学安排,在落实国家标准基础上,增设地方特色课程,将企业先进理念、技术融入会计实践,做到专业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以及先进内容和传统内容之间的统一,融入企业文化、自我管理意识、团队精神、敬业意识,让实践内容更具丰富性与完整性,满足各层次学生要求。
最后,对实践、理论课程的比例要科学安排,增加实践内容比例,通过会计综合模拟、设计调查与实践、毕业设计等方式来提高实践比例,减少公共基础课课时。大力推行模块化教学,将基础模块、技能模块、拓展模块结合,将各个模块的实践任务划分为学习单元,各单元之间是完整、独立的,根据会计岗位来设置实践内容,将难度较大的实践内容划分为单项会计技能,再将专业技能有序排列,形成完整闭环,让学生更好地接收理论、实务内容。
2.3 强化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完善的校内外实践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保障,为了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工作,将所学理论用于实践,要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借助企业的力量完善校外基地,利用企业的软硬件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在校内基地建设方面,一方面,要优化校内基地的硬件设备,确保实训设备最新,让学生可以高度适应岗位要求,并定期对现有设备、软件进行更新。另一方面,完善校内实践基地的管理,建立校内实践基地管理委员会,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针对会计专业特点与行业发展情况来制定实践教学制度,做好管理队伍的建设;实践基地的运作发生问题时,管理人员要及时解决。
针对校内外实践基地,还要做好考核与评价工作,制定相符的考核与评价制度,主要考核学生的实践效果、到岗率,看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否达到企业要求。
2.4 提供教、学、做一体化师资队伍保障
要确保会计实践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针对校内教师,高校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专业素养,利用知识技能竞赛、多元化的培训活动来提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假期,组织校内教师参与企业一线岗位工作,鼓励教师与企业优秀人才开展技术交流,了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另外,鼓励教师主动对实践指导方式进行创新,通过阶段性实训方式来增强学生能力。第一阶段的实践教学要以理论指导为主,逐步过渡到理论、实践的融合方式;到了第二阶段,以实践操作为主、学校指导为辅,借助校内外实训场所提高学生各项能力;进入第三阶段后,学生通过参与顶岗实习提高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要对各个阶段的实践任务进行分析,总结各个阶段的问题,再有针对性地调整实践内容。
2.5 利用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目前,国家以及各个省市都在积极推行职业技能竞赛,这类竞赛对学生理论水平的提升、实践能力的锻炼都具有显著作用。在参与竞赛的环节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解决问题,通过已有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来开展实践,这一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为学生后续职业生涯打下基础。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竞赛,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竞赛活动中,需要应用多种新知识,强调多门学科的整合,竞赛指导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广博的知识面,对此,要在校内建立指导教师组,老、中、青教师合理搭配,注重教师专业、学科、特长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在为学生提供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之间可展开频繁交流,实现知识和经验的相互渗透,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3 结语
高校会计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推行实现了理论、实践教学的结合,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育。为将这一模式落到实处,高校要从教师队伍、校内外实践基地、实践课程等方面进行改革,充分发挥各类平台在学生实践能力培育方面的作用,让理论、实践能够深度结合,保证实践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