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模式浅析
2021-11-22朱丽清
朱丽清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梁辉初级中学 浙江 余姚 315400)
引言
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它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模式应用与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概括能力,有效促进中学生自身文学思维的发展,进而落实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要求的实施标准。
1.立足教材插图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诸多的经典文学作品,其中除了优良的文本内容,还充分配备了精美、形象的教材插图,促使教材文本可以以一种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展现。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教材中,涵盖了两类信息:文字信息、非连续性信息,语文教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将这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促使这两者之间可以相辅相成,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最优化。[1]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语文教师通过教材插图就可以充分引导学生来对阅读内容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更深一层的了解和掌握。另外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阶段,还需要真正的认识教材插图的应用作用,以此来有效促使初中语文非连续性阅读教学应用价值的最大化体现。以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古诗为例,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就可以全面应用教材插图,积极的引导中学生来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情感、思想以及内涵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促使学生可以更加准确、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到诗人在文本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思绪。语文教师通过有效运用教材插图来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中学生降低语文阅读难度,促使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层的了解到本文的整体背景,进而实现初中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2.立足教材文本
语文教师在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时,可以充分立足于初中语文教材文本,针对教材内容来进行适宜的开发和利用,以此来促使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从而有效辅助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与此同时,语文教师需要中分运用好教材文本内容,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指导,促使学生可以全身心的都好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内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材文本时阅读教学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和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来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来进行巧妙地设计,以此来真正实现初中语文学科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之间的相互学习,从而促使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可以高效的利用综合教材内容,来引导中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素材的设计和开发。[2]以人教部编版教材中《倡导低碳生活》为例,语文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参阅这一框题书中的“资料夹”的资料,以此来帮助学生确定宣传主题,然后在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宣传文稿的编辑和撰写,让学生可以利用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的相关宣传资料来进行宣传活动。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相配合,根据客观的数据和图表,提升宣传材料的可信度,最后用带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描述或编写几句朗朗上口的宣传口号等提升学生语言提炼、表达的能力。
3.拓展课外本文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虽然入册了很多的精美、优秀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内容,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实施,仅仅依靠教材中的文本来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视野,所以,语文教师在实际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活动中,就需要充分的在生活实际以及工作实际中来收集和张力一些教材外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素材,然后将这些课外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素材来切实的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3]以此来有效调动起中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充分激发起中学生的语文阅读热情,从而有效促使初中语文学科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进而实现中学生提取重要信息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人教部编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这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让中学生对它产生阅读兴趣,甚至还会有一些中学生会因为它的内容过长而感到非常的物料和枯燥。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来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引导,鼓励中学生可以先从文章的序言和目录进行阅读,以此来让中学生可以针对本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引导中学生充分开展自己的想象力,来对文章的大致框架来进行具象化和细节化,从而促使学生可以逐步地来通过文章目录和自己的想象,来深切地感受到全文的思想,进而实现中学生语文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
4.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模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语文阅读能流利,实现自身阅读素养以及认为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进而实现初中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