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实践问题分析
2021-11-22赵萍萍
赵萍萍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重庆 400013)
任务驱动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完成既定任务。写作就是把抽象的事物变为具体,将这种思维的能力转变成为写作的能力。任务驱动型作文整体而言对学生的问题分析理解及阐述表达能力考察较多,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使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有着极高的效度、广度、深度和高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明确定位,立足学生
首先需要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部分高中语文教师自身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认识不够充分,错误的概念理解之下的教学实践只会事倍功半乃至一无所获。许多教师将其简单理解为命题作文甚至教学生模板,考到哪类问题就直接套用哪个,不但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力都有不利影响,与素质教育理念相悖,是当前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实践中最为迫切、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明白任务驱动作文设置的初衷,进而明确教学重点,正确做出教学定位。任务型的作文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样。在进行写作时的步骤是先引出点明问题,再对问题加以分析,最后是对问题进行解决,考察的是学生对具体问题的认知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能只是沿用旧教学方式,旧壶装新酒,而应当结合教学要求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一名著名作家曾说过,在“表达和交流”上的要求就是要从多个角度对生活进行观察,使自身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的经历得到丰富,然后对人生、社会和自然才会有属于自己的思考与感受。[1]教师分享的模板固然简单方便,但这些内容不是自己的想法,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不能起到锻炼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到教材必修五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课时,在课文教学结束后教师便可以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思考自己如何避免在生活中成为被装在“套子”里面的人,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阐述自身想法,体现个人思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我的发展与完善。
2.紧贴时事,切合实际
与传统议论文不相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最忌讳空泛理论、面面俱到,不能只是要求学生高谈阔论、旁征博引、全面表达,更是要结合某一具体问题谈自己的想法,并且所提到的每个道理都能有切合实际的充分的论述。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联系实际,不能假大空,要联系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当改变原有教学方法,不再研究如何押题,哪个可能是考点,而是与时俱进,结合当下热门时事,提出写作任务,让学生依据所学解决问题。在不断的锻炼当中,提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力,提升语言组织和论述表达水平。
例如当学到《谈中国诗》这篇课文时,教师可结合教材重点内容和当前时事对学生提出任务型写作作业布置:假如你是当前十分火爆的孔子学院的一名中文教师,当学生问道中国诗时,你会如何向他介绍中国诗的魅力所在。首先明确自身观点和立意,进而通过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和总结,结合自身实际生活经历,通过自己思考再加工,表达出来内心想法,使其成为一篇严谨的具有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完美的议论文。
3.注重积累,提升储备
要定义一篇论文是否优秀,就需要看其在观点上是否明确,结构上是否清晰,论述上是否有理可循,是否可以引发人们的深思[2]。任务驱动型作文除了考察学生思维方式外,十分注重考验文字运用功底,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使学生形成积累学习的意识,锻炼表达能力,不能词不达意,也不能言语冗长,更不能纯大白话,毫无文学素养。
例如在议论文中有一个经常使用的写作手法叫做驳论,就是对对方的论点进行批驳与反驳,并站在与其相对立的角度,结合自身分析,将自己的观点在针锋相对中提出,通过进行举例说明或者是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对对方的观点做出批驳,可以使论点变得更加突出,使主题得以彰显。这些十分基础的写作方式和论证方法,但许多高中生并不了解,或者是并非完全掌握。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实践过程当中,不能只注重课上教学,也要使学生在课下形成长期积累的好习惯,对于优秀范文、优秀表达方式进行学习和借鉴,提升自身论证水平。
综上所述,作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对新型写作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现状以及教学实际需求,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立足学生、立足实际的同时提升学生论证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