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记连连看,让学生写作力从原点走向远点

2021-11-22

读与写 2021年30期
关键词:写日记日记学生

蒋 娟

(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 江苏 无锡 2141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重要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正因为如此,老师也格外热衷于让学生写日记。显然,这样的“初心”是极好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容易“剑走偏锋”,导致了适得其反的后果。

1.日记,想说爱你不容易

1.1 千篇一律的日记面孔。日记,顾名思义,每天记录所思、所想、所见的内容,虽然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描写,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更多的是学习生活,每天记录,难免枯燥无味。久而久之,日记演变成了一天生活的记录,漫无目的的流水账,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般的存在。

1.2 望而却步的兴趣流失。天天写日记已经不易,况且还要写出新意,那就真是难上加难。当学生长期处于咬着笔杆、搜肠刮肚,也难以憋出一篇像样的日记时,就会产生对写作的一种畏难、厌烦情绪。最后尽管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天天日记作业,也写了很多篇日记,但却越写越不愿写,对写作失去兴趣,反而得不偿失。

1.3 稍显滞后的评价反馈。在目前大班额的情况下,学生天天写日记,意味着教师每天要批改五十多本日记,这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且不说一字一句地批阅,仅仅是大致翻阅一遍,也是颇费精力的,如此一来,对于日记的评价和反馈就失去了及时性。当学生的日记得不到及时性反馈时,势必会影响他后续的写作,如此,形成一个不良循环圈,还谈何日记的质量、成效呢?

2.日记连连看之横空出世

在遭遇日记滑铁卢之后,笔者开始思索:如何让学生能够保持写作的同时,勤于动笔乐于书写,而且还能增长兴趣呢?在一次玩游戏连连看的情况下,得到启发:那长长的需要消掉的一组图案,不正是教室里一排排座位吗?如果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日记,每个学生每周也能得到练习,还能促进彼此间的学习、感染,不正是当下最好的改革方式吗?于是“日记连连看”正式在班级安家落户。

“日记连连看”即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分组轮流写日记,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题材、内容、表现方式等都不拘一格,学生可以尽情发挥,有真情实感就可以在笔端自然流露出来,循序渐进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

2.1 培养敏锐观察力。有句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足够的写作素材,写作时,学生自然是冥思苦想,也难以下笔。为了让自己的日记在小组中脱颖而出,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对周围的事物多加留意。这样自由的、不加约束地观察,会让他们产生极大的缪斯灵感,兴趣点更浓,观察更深入,如此循环往复,学生历练了对自然的观察能力、对生活事件的捕捉能力、对现象的分析能力,更为日记积累了不少写作素材。

2.2 提升个性创造力。日记,即作文的一种,既然是作文,其本质就是创造文章,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但如果采用传统的统一中心、统一格式,甚至划一的表达方式的训练,会致使学生思维呆板,创造力的消失。所以,对于日记的题材和体裁,我采取不规定、不固定的方式,所以呈现了多样化的精彩:游玩的、见闻类、现实中、梦境里;故事类、小说类、感受类等等,真正培养了学生“生活处处皆作文”的个性创造力。

2.3 激发向上内驱力。“窗口”一词在《牛津英语辞典》的解释是:“墙上或建筑物某一面上的开口,用于承光或承热,能够提供一种外部的或内部的视域。”这句话揭示了窗口的特性。通俗地说就是你能通过窗口看见别人或外面的世界,而别人或外面的世界也能通过窗口了解你。日记连连看打开的正是这样一个学生间互相学习交流的重要“窗口”。它使得学生之间处于一种“敞视”的状态,这种状态正能促进交流、产生压力、形成向上向善的内驱力。

3.日记连连看之操作路径

作为一种由传统日记演变而来的新日记体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颠覆与创新。笔者尝试的两年时间以来,小有成效,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群情振奋。即使是到学期末,大家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写作欲望,不少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按照写作的顺序进行粗浅的梳理。

3.1 标格习训:全员参与初享快乐。

(1)组建小分队。结合“日记连连看”这个新制度的初衷,也为了便于及时反馈和交流,我们将写作时间定为周一至周五,每天一名学生写作,写作小组为五—六人一组,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为了使各个小组势力均衡,自由组合时需要注意两点:①成员既要有男生,也要有女生。②成员既要有(现阶段)写作能力较强的,也要有写作能力相对较弱的。在学生自由组合的基础上,教师对个别达不到这两项要求的小组及时调配,这样就形成了“连连看”写作小组。

(2)设计日记本。为了让日记本更加规范,让学生更加重视,对每组的每本日记本,我提出了“三个一”要求:一份统一的模板、一个响亮的名字、一次精心的美化。每本日记都有固定的“编排体例”——我们按照书籍的编排体例进行设计,包括以下内容:扉页、目录(组员书写的日记题目)、正文(组员写的日记)、后记(组员的家长对本组“连连看”日记的评价和建议)。各小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小队起名,如“笔墨飘香”“田字格”“一飞冲天”等。经历了一起命名、美化、排版的过程后,小组成员像对待宝贝般对待这本日记本,可见,一种良好的契约精神已经在他们心中发芽。

(3)编写说明书。在和学生商讨的基础上,我们共同制定了《“日记连连看”说明书》,贴在每本日记的第二页,依次从书写顺序、格式提醒、订正问题、组员点评等反面进行了细致明确的规定,尤其是点评,我们统一:每位组员书写日记前,必须对上篇日记进行点评和二次批改,尤其要圈出错别字和不通顺的语句并监督作者订正。这些“入格”的动作使得他们在规范同时,习得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加深了彼此的合作。

3.2 升格体验:介入方法聚焦提高。在当今大语文观的浪潮下,写作力不仅仅是单一维度的事,它可以包含:收集、组织材料的能力、提炼加工的能力、语言运用的能力等,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对这些写作力进行强化性的练习,所以在日记内容、主题上面,笔者借助几种方法的尝试体验,力求学生的习得。

(1)思维导图法。写一篇文章结构是很重要的,结构就是逻辑框架,逻辑正确整篇文章的架构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纵观世界名著,似乎作者们也在循着类似“梦想-追寻-挫折-成功-意外-反转”的格式创作,所以在学生下笔前,我鼓励他们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把框架画出来,画完后确定细节刻画点,如此一来,便能做到胸中有竹。经历后沉淀后的写作才是有逻辑力、生命力的。

(2)主题推进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这种语感,自然就来自于一次次主题关照下的日记之中。于是,我设计了既贴合学生、又能引发学生深层感悟的主题,如:母爱、童年、游戏等,结合当堂的课内文章、课外的阅读书目、课后的日记我来谈的形式,锻炼孩子语言的表达力,培养学生严密的理性思维。除了日记内容的主题,我还不定期推出写作技巧的主题练习:动词的连贯使用、对话变变变、心理活动的一波三折等。强化写作方法,锻炼写作思维,积累语言感悟,如此,熟能生巧,积少成多,学生写作核心素养在渐进中得以提高。

(3)镜头回放法。镜头回放,本来是电视电影中的相关术语,我们这儿想表达的是一种有利于把日记写得更加生动细腻的辅助手段。在开启“日记连连看”以后,每位同学完成一篇作文的周期拉长至一个礼拜,这就意味着某些细节的模糊和淡忘。为此,在动笔之前,先把想要描述的事件在自己的头脑中像放电影般的,加上台词、语气、神态等慢慢回放,难忘处多停留、细节处多观察。如此,再进行记录,会显得更加真实、动人。

3.3 “出格”互动:多元评价助力成长。有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越小,越容易收到外界环境的刺激,也就是说,如果外界环境让他觉得他是好的,那么就会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反之亦然。而且大多数小学生写日记成功的动机除了作文考试获高分,文章发表等以外,更主要的是来源与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这也启发着我们:对学生的日记作出及时的反馈点评,以多种形式来激励学生,为他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1)老师初评。除了常规的批改、写评语,一周下来,我会请各小组长对自己组的日记进行得星数计算,高分的组别得到一个星星贴纸,学期末满规定数量的星星贴,就可以换取一个奖章。我还在班级里设置了“日记朗读台”,每周五下午,我会请一周内得星多的孩子走上朗读台,为同学朗读日记。遇到一些比较精彩的片段,我请学生帮忙打印,展览在教室的“美文共赏”园地中,甚至上传到校园网的博客上,供更多的人欣赏、学习。

(2)学生互评。老师批完后,再由接下来写日记的同学做第二次评语式批改。因为日记的质量和分值代表着全组的整体水平,代表着全组的荣誉,所以学生都认真地与阅读和评价。他们的评价五花八门,有时从日记的题材内容上入手,有时从写作的方法上探讨,有时还会再下面饶有趣味地写上一段,真是乐此不疲。久而久之,习作和日记中的语病、错别字以及标点的错误少了许多,学生日记的用词丰富了,句子精彩起来了,构思新颖了许多。这都归功于互评给予他们的阅读鉴赏力、表达力的飞跃。

(3)家长共评。我们知道,教育是三位一体的,缺一不可,如果家长也参与到这日记共读的过程中,那么学生的投入度、持久度会更高,获得的成长也更迅捷。我们让家长在学生的日记下面,写下点评式三言两语,续写式你来我往,既可以看成母女间亲密的沟通,又可以是父子智慧的比拼,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言传身教的向学力。

这是一本大家都可以看的“日记”,是和朋友共同完成的、类似书籍般的“日记”,它交换了彼此的喜怒哀乐,共同见证了朋辈间的酸甜苦辣。日记连连看,不仅让学生个体的写作力得到源源不断地生长,更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链接更加紧密。

猜你喜欢

写日记日记学生
带着比赛的心情写日记
辛巴狗海洋大冒险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写日记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