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的探究

2021-11-22

读与写 2021年3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传统过程

李 红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实验小学 福建 光泽 354100)

在历史发展的历程中,从未间断的历史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在改变人的思维提高人的思想高度方面依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小学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现状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思想上单纯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当做是一项教学任务,和以往的教学任务并没有什么区别,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产生相应的工作紧迫感。还有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思想,并未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学的重要性,教学过程比较敷衍,因此并未达到理想的传统文化渗透工作目标。

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了语文学科是文化教育的载体,文化教育渗透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改进当前课堂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教学任务重实践紧,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工作条理性不强久而久之被束之高阁。学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并未完全地展现出来,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过于盲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教学工作,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发展情况差距过大,导致教师文化渗透的教学工作难上加难。

2.小学语文渗透传统文化教学作用

2.1 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思维发展并未完全形成,学生在这一时期记忆力较好,容易对教师课堂所教内容产生深刻的学习印象,为学生今后的思想发展和正确学习观念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学校提倡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从德、智、体、劳等全方位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在读书识字的过程中,增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

2.2 创新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语文学科属于三大基础学科之一,贯穿了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小学是教育的起始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接受的是最基础的教育,因此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国,可以在丰富学生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兴趣爱好进行综合培养。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创新,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育的方式,促使学生传承历史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延伸到课堂教学当中去,以此来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全面培养。

2.3 文化渗透促进德育教学发展。文化是道德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精神的重要表现,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中的道德传承和文化精神思想,是教师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传统美德的教育意义来约束班级学生行为,对塑造班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人品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机集合,促使学生在读书识字的过程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思想,体会百味人生,以史为鉴规范自身行为,对教师的德育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使教师的德育教学途径得以拓展,从这个层面来看,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对当前德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小学语文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探究

3.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人文内涵,历经时间的考验历久弥新,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因此无法在有效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获得学习满足感。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班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体验,以传统文化的趣味性改变学生对传统文化晦涩难懂的主观印象,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工作,融入学生喜欢的教学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性的探究和自主性学习。

例如在《纸的发明》一课教学时,以故事的形式开展教学内容,延伸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大发明的知识内容,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全面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增强传统文化学习的魅力。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创建故事情节,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对课本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在合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延伸。减少学生在面对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学习时的畏惧心理,在教学渗透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传统文化的学习乐趣。

3.2 挖掘教材内容中的传统文化思想培养学生文化情感。小学语文课本教材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进行编排的,一般符合学生的阶段性特征和学习规律,所挑选的文章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从深层次的角度进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理解文章教学背后的深刻含义。教师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一味地以灌输教学的方式要求学生对古诗词内容进行背诵,对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泛泛而读,而应在深刻挖掘教材内容中的传统文化思想之后,结合当今社会的文化思想进行融会贯通,明确文章写作背景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由点及面进行点拨性教学,注意文化情感教育,促使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并结合当前社会现状引发一系列的思考,从而体现出传统文化渗透小学语文课堂的教育意义。

例如在《两小儿辩日》一课内容时,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对文章内容进行复述和思考,理解文章内容的背后含义。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两个孩子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因不能给出决断而被两个小孩嘲笑。孔子虽是圣人但是也有不能决断之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知识无穷无尽学无止境的道理,与此同时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身学识不足的勇气,从侧面反映出古代人民敢于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承认自身不足,通过探求真理独立思考等方式,咋样了古人的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等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从故事内容中学习传统文化背后的意义,学习古代人民精神,促使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情况,规范自身学习行为,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文化请安,促使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有效思考开展具备一定的学习经历,更好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

3.3 创建学习情境展现课堂传统文化教学中的人文情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时代的变迁中为当今时代遗留下许多宝贵的财富。古代人物故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其特殊的时代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古代朝代背景的认识,对民俗文化不够了解,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产生深刻的学习体会。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对古诗词内容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或微课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创建出一定的学习情境,通过对古诗词的设定,使学生认识作者,了解时代背景,对作者作品所抒发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入性的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在理解古诗词背景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学习,感受古诗词的文化价值,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性思考,感受人文情怀,学习人物精神。帮助班级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理想和思想抱负,从而实现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渗透的教育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示儿》一课时,是作者宋代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绝笔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微课视频的形式交代作者所在的朝代,社会的背景,简介作者生平,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南宋作者诗人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收复中原,虽然遇挫折,但是在诗句中始终可见诗人的爱国情怀。诗词题目《示儿》相当于现如今的遗嘱,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在以多媒体或微课的形式为学生交代作者写作背景时,为学生创建出具体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深入的感受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在短短的字符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跃然于纸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从古及今,延伸教学,结合中国近代发展的艰难,中国现代的繁荣和富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以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影响,以教育促发展。

4.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是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呈现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思想认知,和抗文化冲击能力,促使学生在掌握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完善自身思想发展,从传统文化知识中汲取营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找寻文化的根,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完善基础教育。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传统过程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