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武术类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教化研究

2021-11-22黄长玉

武术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实用型武德教化

雷 强 黄长玉

1 湘南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2. 郴州市塘溪学校,湖南 郴州 423000

1 武术教化的概念

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全息反映的有机整体,其构成要素包含了这一整体文化的整体特征。武术是一种充满智慧的体育运动项目,从技术的层面来说是一项防身健身的手段,从文化底蕴来说武术是一种教化的手段,武术贯穿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深深地反映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真谛。“教化”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武术的传统美德息息相关,自然也是武术活动的核心价值之一。武术长期以来一直重视“练与悟结合”和“言传身教结合”,武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一生,它是一种人格的教化而非单纯的身体教育。

在我国悠久的传统社会中,武术活动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形式多样、底蕴深厚的复杂体系。国内的许多相关研究对于了解武术的内容、武术的作用和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反映出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武德给我们所带来的不一定是正面的,对“道德教化”和“礼仪规范”区分不够明显。武术传统的武德教育的内容范围太窄,导致武德教化的实施路径缺乏多样性。武术的启蒙不仅是通过武术的训练来提升武术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通过特定的仪式、礼俗等多种方式,把包括武术在内的文化信息带到人们面前,而在知识缺失的情况下,个人武术功底的训练和人格提升影响了武德教化的形成。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将拓展武术教育的概念,传播武术教育的视角,对促进武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教化视域下高校武术类课程教学改革

(1)武术礼仪的提升。许多大学的武术教学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出现多样的武术礼仪,无法做到相统一。其次,尊师重道的武术礼仪教授程度不同,养成许多学生对礼仪不重视,导致校园武术的传播存在诸多阻力。我们对这个问题要做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把“直观”的武术风采展现在人们的眼球里,通过动作和礼仪的统一来规范武术教学。在东西方经典学说的指导下,形成了完善的武术礼仪和武术行为规范。古代中国,人们崇尚礼仪,所以礼仪很受关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中华武术礼仪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尤其是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导致礼仪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被影响。相比之下,跆拳道运动虽然动作简单,历史文化底蕴远远不及中国武术运动,进入中国市场并不久,但是发展很快,这与它统一的礼仪和统一的动作规范有关。(2)教改理念。从教化视域的角度看,武术从历史上有两种方式选择,分别是套路(型)和散打(对抗)的选择,套路的侧重点在于将武术运动在表演的形式上对武术进行一个展示,忽略了对实战技术的重要性,散打则将武术实战作为基础,认为实战是武术的根本,二者都有优点,民族是在不断进步的,按照教育改革的理念,他确立了‘德才兼备’的武术理念,把武术教学改为重技术打击、强课程、终身受益的新理念。(3)教育改革。武术一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国粹传承和传播重要手段。这条路既长又崎岖。新时代的新观念在慢慢地改革传统武术教育。各地学校贯彻“一拳、一打、一德、一武”的武术教育改革新理念。我省应该结合自身特色,创立独具特色的湖南省传统武术拳种,建立适合湖南特色的武术课程,形成了武术礼仪、武术训练、武术文化教育、武术基本功、武术套路等一系列体系。(4)教育模式改革。在教化的视角下,高校武术教育应该是用趣味去引导教学,套路与格斗随行、礼仪与武德贯穿始终,武术的基本功在整个武术运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学生要熟练掌握武术基本功,能够在基本的武术水平上始终坚持教学的创新,并能主动地利用网络学习。(5)教育评价改革。从教化的视角,强调学生的日常参与、武术礼仪、课堂合作、自主学习、武术表演等,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对武术课程的热爱。

3 教化视域下高校武术教学培养实用型人才策略

3.1 以武德教育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武德是武术的灵魂,大学教育中的武德教育以“以人为本”的发展为基础,以武德精神培养新时代的武术人才,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为目标。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武术教育是其精髓,而旧时代的武术教育已经赶不上和谐社会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为了适应和谐社会对武术新人提出新的道德要求。

3.2 推行武术产学研的培养模式

武术的培养模式是武术专业学生升学就业方向的指南,只有在学校学好自身本领技能的学生才能快速融入市场形成行业竞争力。但是,单纯的学校教育使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高校应采用产学研的教育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一些学生在高校学习专业技术后,被派遣到社会需要的武术俱乐部、学校等经营单位,进入社会后发现学校在课程开发方向出现的矛盾,了解社会需求再回到学校,接着接受教育学习,做出学习改进,发现了问题,进行相关总结和研究以后再回到社会中进行实践锻炼。我们在社会锻炼与学校相互培养的模式虽然复杂,但我们的培养目标不就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的实用型人才吗?这样的学习模式能使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准确明白自己的定位和缺陷。在交流中也便于用人单位找到符合自己单位实际需要的人才,既解决了学生就业中面临的技能缺陷和社会竞争力弱的缺陷,也对用人单位招聘筛选起到很大的帮助,面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有侧重点,不断适应未来武术发展的现实趋势和社会新型武术人才的需要。社会新型武术人才的必要性是通过不断改进教育内容,改变单一的学校培养方式,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3.3 实用社会武术人才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武术教学目标是需要多元化的,不仅在身体素质、技能考评、考试成绩等衡量一个学生最终是否符合培养目标,还应该在态度、意识、服务社会能力等深层次的动力机制上进行教学目标设立,制定评价体系。培养实用型武术人才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社会武术人才评价体系。一个习武的学生在学习前有一个全面的摸索,做一个数据库,把每个学生的基本功和个人行为水平作一个基本的指标。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武术学习,从武术基本功、技法、教育、武术类比赛的组织与传播等角度,采用量化的评价标准,在学习阶段对学生进行逐步的社会实践。实习结束后,学生们能够全面评价自己的工作技能,如学生的武术水平的提升等。最后,我们将社会实践和学校武术课考核的成绩总结为该学生的最终成绩。这将符合当前高校的教育目标,培养一个能够全面发展的学生,增强应用能力,发展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武术人才,是一个必要的科学评价体系。

3.4 培养能练、能打、能说、能教的武术应用型人才

武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是根据社会需求来确立的,培养出适合社会工作的武术人才,体育强国的建设和全民的健康维护都需要科学的人才支撑。现代武术的宏观目标是锻炼身体、保护自己、保护民族、传承文化。微观层次的目标就是培养能练、能打、能说、能教的武术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优秀的武术人才首先要能练,会练,以锻炼身体为基础,以服务社会为目标。

4 结论

高校武术类课程应该培养武术实用型人才,而武术实用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现代补习教育的缺失,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无趣,武术实用型人才技能的弱化,以及评价体系的非科学性问题。

猜你喜欢

实用型武德教化
转动式中频电磁脉处理焊接应力方法及实用型装置研究
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孔雀东南飞》女德教化主题探析
创新教育下高校大学生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古希腊悲剧的教化旨归探析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艺育人 教化入心
不走绝路
《中华武德通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