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思考

2021-11-22

现代英语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政大学融合

李 娟

(枣庄学院,山东 枣庄 277100)

一、引言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还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为此,高校应该打破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在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为社会培养众多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英语是我国高校学生的必修公共课程,但是英语课程教学历来深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价值理念的弘扬。因此,必须大力推动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理念教育。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或者公共课程有着较大的不同,几乎所有高校的专业都要进行英语教学,因而有着很强的普遍性,且教学周期较长。但大学英语这一课程的知识体系大都源于国外,作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官方语言,我国高校开展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一门官方语言,有利于国际间的相互沟通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成果以及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战略性成果,最终都要交到青少年一代的手上,由他们去传承和发扬。因此,推动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是众多高校义不容辞的壮举,学校教研部和各英语教师都要积极响应并配合,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与内容。这一举措顺应了时代与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利于学生正确将自身的学习与国家的进步联系到一起,承担起身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用社会主义的优秀思想文化来武装自己,积极应对来自各方的挑战。

三、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可行性

(一)修习英语课程的学生数量众多,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英语作为大一学生就必须修习的公共基础类课程,其教学时间比很多专业课程都要多,尤其是与英语有关专业的学生,英语教学会伴随他们整个大学的时间,因而大学英语教学所涵盖的学生群体范围较为广泛。此外,英语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应付考试所需,不管以后是继续深造还是走上职业岗位,大学英语的学习都能给学生带来诸多益处,所以大部分学生对于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是比较有参与热情,求知欲比较强。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过程中有着众多的学生基础来接受教学中关于意识形态型知识的传导,能够充分将社会发展所需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广大学生,学生们在无形中接受这种思想意识,并持续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形成理性科学的价值理念。

(二)课程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使得二者的融合更加便捷灵活

由于现代化科技手段和网络技术的高度发达,大学英语的课程教学方式具备多样化的特征,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讲解知识,也可以从学习网站或者学习平台找来更多的教学资源,而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学习设备的投入,学生们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随时与教师开展教学讨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也更加便捷灵活。新时代的高校学生,自信热情、开放包容是他们的主要特征,他们爱好学习的同时,也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但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的辨别力相对来说还较为薄弱。因此,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与引导。通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在面对问题时能准确判断是非对错,最终以合乎社会道德规范的办法将问题解决。

(三)高校完善的师资队伍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大学英语教师有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以及开放多样的思想观念,许多的英语教师是国内名校毕业或海外留学归来,既有中华优秀文化思想的沉淀,也有着国外文化素养的积累。经由多年的海内外学习以及教学生涯,英语教师的道德思想和社会道德观念已有他独特的积淀。因此,在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过程中,这些教师会将他们的经历和所见所闻都转化成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对学生的发展会有较大助益,也会在学生面临两难选择等的矛盾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有效的建议,充分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原则。

四、优化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建议和举措

(一)建立健全推动二者融合的体制机制

要将“课程思政”系统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有相应的体制和机制来对其加以规范化引导。国家高度重视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这一理念受到教育部和教育界的广泛支持和大力提倡,高校也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方针的要求来执行,建立专门的课程与理念相融合的体制机制,确保“课程思政”能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切实对学生起到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作用。从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教学设施的配备、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以及教学评价与考核的制度与标准等多个方面来综合分析,共同探讨研究、建立科学化的体制与机制,有利于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高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每一个实施环节都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将高校内的各方面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共同督促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发展。融合体制与机制的建立,充分调动校内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积极性,“课程思政”的实施,由学校党政部门带头领导并监督管理,学校教师根据自身所授课程的特点来制定具体的融合方案,并通过教学实施来验证方案是否有所成效。要促进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必须将这一理念充分贯彻到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中,依据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等来设计研发具体的融合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落实,确保学生在汲取英语知识、培养英语技能的同时,感受到来自教师和教学资源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还要从多方搜集教学资料和信息,积极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中能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感染功能,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专业知识。此外,必须建立专门的评价与反馈制度。在方案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应当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与反馈,有针对性地反馈能够迅速有效地判断课程融合未取得预期成效的原因,以便于及时调整融合方案,从而确保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持续相融,促进学生专业学习和思想品质的进步和提高。

(二)优化大学英语的教学资源,研发设计新的课程

无论是英语课堂教学还是网络课程,丰富的教学资源是顺利开展英语教育教学的基础。然而当前的大学英语教材以及网络上的英语教学资源,大多讲授的是国外的经济形势、文化风俗等,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与理论制度的内容较少,以至于学生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学习国际语言和文化,忽视了对本国思想理论和传统文化的学习。且英语在大学课程中的比重较大,长此以往,会不利于大学生思想素质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因此,推进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工作刻不容缓,必须从教学资源以及课程状况来入手。

首先,应该改革英语教材内容的编制。国家可以出台相应的教育方针,规定在大学英语的教材编制过程中,优化教材中西方思想文化内容的分配比例,适当增加一部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地方民俗文化以及社会上弘扬正能量的热点事件等。并且可以将中西方的教学内容分专题来排列,同一类型的放在各自专题的相同位置,有利于进行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如,通过英语课文对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分析,让大学生能更深刻全面地了解我国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内涵。其次,要研发设计新的英语课程模式。教材中涵盖的教学内容总归是有限的,要想更全面地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研发设计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如教师自创的网络课程等,网络课程的开放包容性更广,学生也能接触到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教师通过研发新型的课程,来进一步推进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为学生思想素质的进步和社会品德的发展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

(三)全面提升英语教师团队的思政意识与思政教育能力水平

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实现完美融合的一个必备重要性条件就是英语教师团队的思政意识和思政教育的能力水平要能达到相关的标准,否则,将会严重影响二者融合教学的成效。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的课业知识与相关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因此,教师团队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思政意识和教育能力水平,才能站在思想素质与道德水平的制高点来教育好学生。

教师团队也需要秉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发展理念,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来开展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高校应该定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培训,将这一教育理念深深植入教师团队的心间,并鼓励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与借鉴,不断提升整个英语教师团队的思政意识和思政教育能力水平,更好地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日常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五、结语

大学英语作为我国高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中实现中外文化的对比交流,向我国大学生传递正确积极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政治素养。

猜你喜欢

思政大学融合
“留白”是个大学问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破次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